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美趣     
美趣,即具有美的属性的趣,或者说是“有趣的美”。美趣的概念比“美感”要小,但比“谐趣感”要大得多。美趣的发生源在于那些富有趣味性、娱乐性、引人发笑的幽默、笑话、滑稽表演等;凡是能够直接或比较直接地使欣赏者觉得“有趣”、“有趣味”、“有趣味性”的美的事物,都可能是美趣的发生源。美趣,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即称为“趣”。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与西方美学中“审美趣味”这个概念不完全重合。作为美学名词的“审美趣味”,仿佛是一个边缘有弹性的彩罩.它把“从美的对象接受和引起的情趣、兴味”、“对美的对…  相似文献   

2.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①──这是马克思当年投向美学的一束夺目的思想光华,也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可是,究竟如何解释“美的规律”,在国内外美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种种解释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派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就在它的美的规律,美的规律具体指“物种本质特征、物种的普遍性”,“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形象”等等。这种规律完全是客观的,早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着,它根本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我们知道客观世界中存在有自然科学的规律和社会科学的规律,而不知…  相似文献   

3.
美学的对象是在研究美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基础上构成的.这三个组成部分是:(1)客观美;(2)创作的主体;(3)艺术.如何理解客观美?就其广义而言,美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完善.完善是客观现实、精神生活和艺术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体现出这些现象存在的完满无缺.就这个意义来说,完善是所有美的现象共同具有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之所以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研究者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存在的偏误。一是停留于知性的把握,并由此而走向极端。美的本质问题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而美感的形成也有多元的基础、不同的渠道,从而使美具有多种特征和属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多样性的统一。人们往往抓住其多种特征和属性的某一方面,加以夸大,并据以批评他人的观点、论证已见,从而在正确地批评了他人一种片面性的同时,也使自己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美的主观论把“美”看成是主体“心”的产物,认为它…  相似文献   

5.
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自然科学的概念是哲学范畴的主要来源。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美藉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已经促使我国哲学理论界把“结构”这个自然科学的概念提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畴来加以探讨。我对这种探讨也颇感兴趣,借此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结构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物质还有没有其他的存在形式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之所以会运动,其根源就在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即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  相似文献   

6.
张玉霞 《社科纵横》2013,(9):112-113
美的属性问题是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美的最初发生与功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切“实用的”就是“美”的。所以,美的对象的第一属性就是功利性。日常生活中,美首先表现为感官愉悦。即美诉诸于人的情感,具有愉悦性,能够引起人的情绪的强烈反应,在精神上给人以愉悦、满足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现代系统论把事物的整体运动及其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其审视的焦点,从而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现代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系统与系统之间发生关系,就会产生一种新的系统,这种新的系统不是几个系统简单相加的结果,而是一种新质,这种被称为系统质或曰关系质,它也是事物的属性之一。系统质具有无限交替和叠加的特点。一种系统质又会同其他的系统质产生出新的系统质,物质运动不止,系统质也就层出不穷。价值(包括审美价值)就是一种系统质,它只存在于事物满足人的需要这一关系中。实物中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只见元素,不见系统,只见实物,不见关系,不懂得价值的本质,因而在谈到社会发展时,或者把它归结为事物的与人无关的自身演变,或者把它归结为某些既决定过去,又决定未来的永恒不变的  相似文献   

8.
结构概念在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应用得相当广泛。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它不仅是一个具体科学概念,而且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论的组成部分。研究结构的规定性,考察结构范畴的历史发展和方法论作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事物结构的规定性 关于结构的规定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结构作为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从它和物质、运动及时空的关系考察,应具有以下规定性: 1.客观性。任何物质都具有一定结构,任何结构都是作为物质的一种属性而存在。所谓结构,就是物质各种构成…  相似文献   

9.
我不认为美的哲学已山穷水尽,只要求助于自然科学,才能使美学科学化;而坚持认为,美的哲学分析不仅是摆脱不开的,而且恰恰是美学走向科学的真正基础。当然,这种哲学分析不能再囿限于认识论范畴中,满足于主观、客观或主客观“统一”、“和谐”等概念组合上,而是要在系统本体论中,为美的存在形态作出合理的解释,并进而对美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地认识美,可按美的事物的产生和美的性质特点 的不同,把美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类。本文主要讨 论艺术美的本质和根据问题。 一、艺术美是主观统一于客观之中 真正的艺术是一定创造出美的。对人们是一定有美学欣赏价值的。至于那种名谓艺术,实则无美可言的东西,本不该叫艺术的。所以,艺术美是艺术特有的美学属性。从美学角度看,艺术和艺术美二者具有同一性。因此,为了认识艺术美, 可以从艺术着手研究。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毛泽东同志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毛泽…  相似文献   

11.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美学思想的诞生地。而其中“美的规律”问题一直是难度颇大且又较为关键的问题。何谓规律?从哲学高度看,规律是与本质等同的概念,“规律是本质的关系”、“规律和本质是表示人对现象、对世界等等认识深化的同一类(同一序列)概念,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就是说,“美的规律”实质上是从根源上、从本质上回答美之所以为美的问题,因而可以说它是一个涵盖面极为深广的命题。本文试从包含于“美的规律”这一命题中的“内在固有尺度”及其动态结构之一的主体审美能力问题,对“美的规律”的涵义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2.
一、道德判断的内涵 1.判断是一定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凡是对事物的属性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都是判断。当某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被赋予某种道德属(如善、恶、正义,非正义等)的时候,这个判断说是道德判断。用语言的形式表示出来说:A认为B的行为是善(恶)的。“A”是判断主体,“B”是行为主体,“B的行为”是判断客体,“善(恶)”是判断主体以某种道德属性对判断客体的肯定或否定。 2.道德判断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的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道德”表示行为合于理,利于人,内含一种价值上的肯定。作为道德判断的客体,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所谓的“美”,实际就是指的艺术美,所谓美的创造实际就是艺术的创造。因此,他所探讨的美的本质和规律,实际就是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在对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美的创造的研究方面,黑格尔得出两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即:艺术的创造“是概念到感性事物的异化”,艺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要理解艺术“是概念到感性事物的异化”,就必须把它与黑格尔关于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的思想联系起来,把它与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思想联系起来。在黑格尔的时代,流行着一种“我”与“外在世界”绝对对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我”就是我,“我”里面不能有外在的现实世界,同样的道理,外在现实世界就是外在现  相似文献   

14.
文学艺术是以具体的、感性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作家、艺术家不仅要真实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要按照美的法则来加工,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任何作家、艺术家总是根据自己的美学理想,努力发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加以典型化,造成美的艺术形象,或者勇敢地揭示生活中的丑恶事物,加以典型化,把丑恶的事物暴露得更彻底。无论是表现生活中的美,或者暴露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加工,都赋予这种事物以审美的使命,透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表达作家、艺术家的社会理想,从而让人们在美的感受中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把人们的精神提到更高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史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术史角度看,在关于“美本身”、美的认识与价值、审美心理与意识、中国艺术形式等方面,百年中国美学研究并没有质的进步。原因在于,20世纪在以“恶”的方式刺激、生产人类对美、自由的学术冲动与热情的同时,也把过多的非美学内容暗渡进美学的“知识学”框架中,并产生诸如“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善的形式”与“美的形式”相错乱等负面影响,从而无法建构一个“知识学”意义上的美学语境。只有首先对这些问题予以清理,才能为新世纪中国美学研究建立一个坚实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生产力经济学对生产力因素和结构研究的颇多。而生产力因素和结构都是生产力的实体。生产力除了实体以外还有属性,在和不同事物发生联系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属性.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联系巾,生产力具有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一种经济属性。在生产力和自然界的相互联系巾,生产力是一种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一种技术属性;在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相互联系中,生产力具有适合社会需要的性质,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一种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即是我们所要讲的生产力性能。 一、生产力性能的基本概…  相似文献   

17.
一系统方法认为,任何系统都是由诸多要素(有时也称部分或子系统)组成的整体。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出发点。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而各要素孤立的特征和活动的总和,不能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方式。L·V·贝塔朗菲说:“有联系的事物的总和,可以看成具有特殊的整体水平的功能和属性的系统。”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认识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年鉴进入转型期 ,出“精品”已成为各年鉴出版单位的共识。所谓“精品” ,不但在装帧、印制上精美 ,而且更重要的是应体现在内容和价值上是精品 ,以不显见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人的文化知识和审美观念的构成。因此 ,有必要认真研究年鉴美学特征 ,充分了解年鉴所具备的审美价值 ,这对于我们认识年鉴美感的规律 ,把握人对年鉴的审美活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年鉴美的基本特征年鉴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年鉴美的基本特点、美感和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美 ,是一种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人具有怡情悦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管理活动中的有序与无序肖廷芝事物的序有序和无序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的矛盾现象。序属于事物量的范畴,指构成事物的要素以一定排列、组合方式联结起来,形成事物特有的结构。这种关于事物的特有的结构即为它的序。在事物发展中,事物的量和质都在变化,事物的序也在变...  相似文献   

20.
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它们的本质是同一的,也就是说,凡思维都是以感性认识为中介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认识。它以量度为标志,而量度是离不开对事物的相似属性的抽象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有必要追溯一下“形象思维”一词的来源。 我们知道,法捷耶夫是最早直接使用 “形象思维”这一术语的,他说:“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艺术家传达现象的本质不是通过具体现象的抽象,而是通过对直接存在的具体展示和描绘。”①别林斯基是另一位有影响的文艺理论家。他说“哲学家以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