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们谈到我国古代的诗歌,很自然地要举唐代为代表。在这个时代里,产生了世界著名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还有其他著名作家,为数颇多。他们从不同的方面,运用各自特擅的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具体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从而表达了诗人们丰厚的生活感情,充分发挥了诗歌的艺术功能。而诗歌的各种体裁,也在这时的初期即已完备,在诗人们创造性的运用下,腾耀出炫人心目的艺术光辉。唐代诗歌所以获得那样伟大的成就,固然应归功于当时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寺院不单纯是僧人修习或宣扬佛教的场所,还是诗人、士大夫们习业和寄居的地方.诗人涉足寺院的各种活动,与寺院之间有着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寺院在诗人的日常生活及精神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为唐代诗歌创作和交流提供了有利的载体,寺院的佛教文化拓宽了诗歌的创作题材,开阔了诗人的思维,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风格更加多样化,并促进了诗歌通俗化趋势.同时,佛教通过寺院这一载体,促成了唐代诗歌从形式到内容的儒释融合,而这种融合正是佛教儒化或者说中国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说唐代牡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高宗时 ,皇后武则天移植汾州牡丹于京师长安 ,牡丹作为观赏花卉 ,始为社会普遍认识。佛教僧人为培育牡丹做出了重大贡献。牡丹价格始终昂贵。唐代赏牡丹蔚然成风。牡丹与社会生活结成种种关系 ,还进入音乐、美术领域  相似文献   

4.
人们谈到我国古代的诗歌,很自然地要举唐代为代表。在这个时代里,产生了世界著名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还有其他著名作家,为数颇多。他们从不同的方面,运用各自特擅的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具体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从而表达了诗人们丰厚的生活感情,充分发挥了诗歌的艺术功能。而诗歌的各种体裁,也在这时的初期即已完  相似文献   

5.
牡丹的色、香、态等生物属性契合盛唐大国景象及其社会文化心态,因而能集唐人的万千宠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唐代社会文化心态发生了某些微妙变化,而盛唐、中唐和晚唐的牡丹诗则反映了各个阶段社会文化心态的不同特质。  相似文献   

6.
唐代时,牡丹演变为观赏植物,由并州传入长安。粟特东渐,中亚园艺传入了六胡州、营州。城傍、六胡州粟特南迁黄淮、江淮时,其园艺也南传民间,又由黄淮、江淮园艺师西传长安。牡丹的传播,通过寺院园艺、民间园艺两条渠道,最后汇聚到长安,成为唐代赏花奇观。移民们带来的园艺被中原人民吸收与改进,可以说,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促进了牡丹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绝句创作在全唐诗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唐诗》收录诗歌总数计四万八千余首,其中绝句占一万二千余首,相当于唐代存诗总数的四分之一。唐诗所涉及的全部内容,绝句几乎都接触到了,它广泛反映了唐代不同时期各个阶层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况,触及到社会重大主题,也表现了社会一般习俗风尚;既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有祖国美丽自然风光的画卷。可以说,没有别一体裁的诗歌比唐绝句更象整个唐诗的缩影。本文拟将唐代绝句的成就,创作启示和影响,以及唐代绝句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论述,以期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典当业最初发轫于南北朝,唐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不仅寺院开设质库进行交易,而且民间和官方也参与到这一行业中。唐代共有24位诗人在他们的40首诗歌中反映了当时的典当现象,这些诗歌提到的主要典当物品有衣物、琴、书籍等。唐人典当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文人典钱买酒,二是穷人典钱纳税。唐代典当诗为研究唐代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唐代安定富庶的经济环境、昂扬蓬勃的精神追求和竞尚声色的享乐态度推动了花卉的发展进程,唐诗中出现大量反映花卉新变的诗作,着力表现了传统花卉竞香斗艳、新兴花卉昌茂繁荣、外来花卉声名鹊起、牡丹风潮席卷全国的盛况。唐诗中的花卉书写亦真实地还原了唐代的社会生活与时人心态,统治者赏花逐异与游幸娱乐日重,新贵族慕上习气与竞奢攀比成风,士大夫醉心于园林雅趣与花木娱情,方外人着力于寺观美化与心性修行。作为潮流观察者的唐代诗人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切,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呈现于诗作之中,丰润了唐代诗歌的特殊风貌。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最基本要素,诗人们常借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相思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一大主题,它是恋人间表达爱情最直接、最有意味的方式.在唐代的相思诗中,存在着丰富的自然意象,它们被诗人用来寄托相思情绪,而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也提升了诗歌的深厚韵味,增加了唐代相思诗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牡丹文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牡丹是中国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历史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该文主要通过介绍我国传统名花——牡丹的历史渊源,探索其栽培中心及其扩散地区的分布;同时通过调查收集,总结我国部分现存古牡丹的地点和生长状况,及其对社会文明的影响。这对研究我国灿烂辉煌的古牡丹文化及其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洛阳牡丹产业化发展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原产于我国 ,公元 8世纪开始引种国外 ,自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国外牡丹产业已相当成熟。我国的牡丹产业尽管有了较大发展 ,但总体还处于发展初期。洛阳牡丹在全球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洛阳牡丹产业化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牡丹因其雍容华贵的姿容、灵异妖艳的传说以及崇游尚富的时风成为唐代文学聚集的焦点,形成极具特色的牡丹文化,影响达至邻国。韩国作家南羲采撰著的《龟磵诗话》,从诗评的角度,倾力展示牡丹构筑的唐代文化与文学情貌。《龟磵诗话》作为一部中国诗话的异国流变体,直接反映了唐代牡丹文化与文学在韩国的接受样态,对深入研究牡丹文化乃至唐诗风韵均有弥足珍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洛阳牡丹产业化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阳牡丹产业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由于产业政策、科技攻关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与其它地区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牡丹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牡丹花卉旅游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产品同质化的隐忧。本文通过对牡丹审美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科技文化的解析,探讨了牡丹花卉旅游个性化、纵深化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洛阳市牡丹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发展目标和关键环节 ,应通过宏观的指导和微观的具体措施 ,推动洛阳市牡丹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垫江牡丹繁殖、栽种、管理等生产现状的调查,总结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发展规划不力、牡丹品种单一、生产管理粗放、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卉文化中,牡丹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明代传奇《牡丹亭》从传统的牡丹文化、牡丹文学中吸取了丰富的养分。在剧作家汤显祖笔下,女主人公杜丽娘有着牡丹一般的艳姿淑质,牡丹一般的悲剧命运,牡丹一般多情而坚贞的品性,显现了浓厚的牡丹文化元素。而美丽高雅、多情动人的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正是明代中后期人性解放思潮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角度试析唐代牡丹与佛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 《南都学坛》2008,28(3):66-68
唐代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繁荣昌盛时期之一,士人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乐观浪漫的精神,牡丹花以其丰盈华贵的自然特性迎得士庶喜爱;而广泛的国际文化交流和自由活跃宽松的思想环境也使佛教在传入中国几百年后发展到顶峰,牡丹文化和寺院文化碰撞出斑斓的火花,牡丹花在寺庙的佛事供养、佛教典故方面受到僧人的青睐,对牡丹的种植、培育,更成为增加寺院经济收入和吸引士人学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