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人权论强调人权的天赋性,结果在一系列人权问题上陷入了混乱.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方法论基石,就是坚持从其经济基础来说明作为观念的、政治的或上层建筑的人权.人权只要脱离其经济基础,就会被任意"翻弄".事实上,国内外敌对势力正是利用人权悖论来反对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人权理论和人权内容的划时代变革,推动了人们在自由观念、人权内容、权利意识、人权理论和人权法理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衍生出很多人权悖论.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科技认识的加深,人们对人权悖论的调适,也在不断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3.
悖论被分为四种,即一阶客观描述悖论、二阶客观描述悖论、一阶主体操作悖论和二阶主体操作悖论.意外考试悖论、求婚者悖论、双信封悖论等属于二阶主体操作悖论,对它们可以统一地给以二阶操作性解决.这些悖论通常被归入认知悖论,而“认知悖论”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它本身并无独立的地位,因而它要么被归入语义悖论,要么被归入操作悖论.对于语义悖论,通过对其语义规则加以限制可以给以弱的解决.对于操作悖论,不仅可以给出弱的解决,还可给出强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数字人权”论争至今,正题与反题的交锋依次聚焦第四代人权、人权的道德基础、人权性质三个争议点。从逻辑顺序来说,判断一项权利是否属于人权,首先要看基于人的本原属性能否推导得出,否则无所谓第几代人权或人权新特征的问题。在人权本原看来,“数字人性”不是人之本性,倘若把“数字人性”视为人权的人性根基,则会导致主体虚化、形态变异、义务扩张的伦理危机。就人权结构而言,“数字人权”的价值证立欠缺最低限度的基础性,政治决断与学术论证的脱离会导致科学性存疑,对“三元结构”的突破不利于规范体系的稳定性。“数字人权”话语表达的逻辑、理论和知识生产存在着不自洽、不自信、不自主的缺陷,即因果倒置、路径依赖和重复生产。因此,对于数字科技与人权的复杂性关系,仍需从人权本原、人权结构、人权话语等多元视角继续追问。  相似文献   

5.
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基础,是人权的基本保障."人权高于主权"曲解、混淆和颠倒了人权与主权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实行双重标准,其实质是西方国家在新形势下以"人权"之名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犯别国主权,是全球化时代的新干涉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概念悖论”是依照弗雷格的“概念”和“对象”理论进行分析后所产生的一个直觉困难.为解决其困境,在分析“马概念悖论”的由来及几种悖论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给出了该悖论的一般形式,并评述了最新的解决思路.“马概念悖论”困境的实质缘于弗雷格对“概念”和“对象”界定的含糊性和隐性的不一致性,以及对谓词的语义缺乏必要的说明,同时也缘于语言的复杂性以及在语言和思想如何保持一致性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学理上,"集体人权"这一概念在三种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分别指称"群体的权利"、"集体行使的权利"及"集体所有的权利"。然而在诸种界定中,"集体人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混淆了对"集体"与"群体"、"权利主体"与"权利行使方式"、"人权"与"权利"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说谎者悖论同一切严格意义上的悖论一样,也是在给定的条件下对某问题的肯定的回答与否定的回答之间的相互蕴含,它的形成也是由于把“具有本来可以成立的否定关系”的不同的所知混为一谈。但说谎者悖论还犯了以非真为真、以非假为假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知道者悖论是关于“知识”概念的严格意义的逻辑悖论,它来源于作为其前身的绞刑悖论,是绞刑悖论的“极限”情况.为澄清相关概念,通过梳理与比较知道者悖论与绞刑悖论、简化的知道者悖论,以及道义逻辑中的知道者悖论的建构所分别依赖的背景知识,厘清这四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时代,人权也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人权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应完善立法,促进司法公正和依法行政,同时关注其他国家的人权保障状况,并尽快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1.
创新人权的人本理念是创新人权理论的关键所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则为人权人本内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以人为本视野下的人权的人本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人是人权之本,具体的人与社会的人是人权的立足点,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从人的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发展,人人和谐共处,人人参与人权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呈现新世纪中国鲁迅研究领域出现的"悖论鲁迅"的现象,分析该现象背后的"本质化"问题和走向"意识形态"的可能,指出目前应对该问题而产生的"丰富性鲁迅"、"作为方法的鲁迅"和"范式鲁迅"等认识方式的局限,认为建立在"知识型鲁迅"这种新认识论基础上的鲁迅研究,可以促成理性对话,走向可交流的"真"。  相似文献   

13.
以“说谎者悖论”和“强化的说谎者悖论”为代表的“典型语义悖论”至今尚未消解,只有借助透彻的语义分析澄清这些语句的含义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分析表明,这两个“悖论”并不是单义句而是多义句,它们都具有无穷多种含义,且在每种含义下均取唯一确定的真值。由此可见,这些“悖论”的推理都犯有直接施推理于多义句的错误,纯属逻辑之误用,根本不合逻辑。长期困扰人类理性的“说谎者悖论”和“强化的说谎者悖论”由此方获彻底消解。与此同时,其他“典型语义悖论”亦可以同样方式予以消解,这就为所有“典型语义悖论”找到了一个非特设性的统一解  相似文献   

14.
“斯密悖论”至今仍没有得以解决;“矛盾人”观点在探讨人自身矛盾显著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斯密悖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方法论缺陷;通过对人所具有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感性与理牲、善与恶、义与利等具体矛盾形式的分析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斯密悖论”产生的理论和方法论原因,并试图以“矛盾人”解答所谓的“斯密悖论”。  相似文献   

15.
“典型语义悖论”及其单义句预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所谓“典型语义悖论”均源于一个虚假的预设,那就是相应的悖论性语句具有一个明确的含义。只要证伪其单义句预设,此类悖论即可消解。  相似文献   

16.
在解析道义悖论的过程中,逻辑学家们给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也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梅耶尔将道义逻辑归约为动态逻辑,并认为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消解道义悖论。但阿尔伯特指出,动态道义逻辑中仍然会出现“新”悖论。“新”的动态道义逻辑悖论与“旧”道义悖论之间有很多联系与区别。从哲学角度分析,动态道义悖论的出现缘于新算子的引入、新特性的刻画。一些所谓悖论只是动态道义逻辑的定理导致不符合直觉的结果,另一些与承诺悖论相似,缘于动态道义逻辑并未充分表达某些重要的道义概念。在“新”的道义逻辑系统中出现的“新”悖论,既有新特点,又与“旧”悖论有相关之处。道义悖论研究正是在这种“新”悖论与“旧”悖论的更替过程中不断推进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洋溢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人权的深情关注,展示着中国人民享有的人权的丰富性、层次性及实现过程的历史性,多角度揭示了中国人民人权实现的根本途径与手段.其所深含的多重人权意蕴,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前赡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知道者悖论提出之后,许多人归咎于前提当中所包含的认知封闭原则。克罗斯提出的知识知道者悖论表明,即使没有该原则,悖论仍然会出现。从而从形式技术的层面为认知封闭原则进行了辩护。这项创新性的工作推动了知道者悖论研究的发展,值得积极关注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戊戌维新派的“民权”说 ,是他们从变法角度出发 ,通过使“人”民族化、“契约”法纪化、“个人”集体化、“权利”义务化的方式 ,改造西方“人权”理论的产物。它有超越传统“民本”思想的一面 ,但由于他们据以改造西方“人权”理论的立场是新兴资产阶级立场 ,观点不成熟、方法不科学 ,所以改造也较多地体现了阶级局限性与非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悖论是数学哲学和逻辑哲学中的重要问题,金岳霖研究悖论问题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主要思路:一是把悖论归结为一种特殊的自相矛盾,探讨悖论的特征和成因,提出了”暂拟的解决方法”;二是把悖论归结为一种“形式废话”,试图建立一种“范围的逻辑”来消除悖论;三是把悖论归结为思维认识的“不确定性”问题。金岳霖的悖论观点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