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庄子>与屈骚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且在文学风格上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因此,比较<庄子>与<楚辞>的创作动机与情感的再现方式、思想旨趣与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各自的美学风格,来考察<庄子>与屈骚浪漫主义艺术在美学意蕴上的相似与相异之处,便有了前提和基础.庄骚浪漫主义美学意蕴之差异对后世文艺创作从精神模式的建构到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庄子>与<老子>同是道家重要的文献,但<庄子>对<老子>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庄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境界."道"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安命无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理想手段;"逍遥而游"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高心灵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真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终极目标.<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确理解<庄子>意蕴的关键在于解读方法的选择.历代读庄皆有不同的方法."以庄解庄"突破传统"以它平它"的理论,反拨将<庄子>现代化,消解将<庄子>原点化和读者化."以庄解庄"方法论将开显庄子研究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从<庄子>的<齐物论>到<天下>,再到<天道>的主要段落中,可以看出庄子内圣外王之道思想的逻辑发展过程.庄子内圣外王之道的主要特征是以道家的因顺自然为出发点,并汲取儒家的仁义说与人伦观,以及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部分思想,最后又以道家的因顺自然为归宿.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是庄子有关道术之全体大用思想的完整体现,因而可以看做是他晚年的思想定论.  相似文献   

5.
<庄子>内篇文章的结构可以概括为散而不乱的链条型结构、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跳跃性结构、生发式结构等四种方式.<庄子>内七篇文章的结构不是单一结构的运用,而是多种结构交织在一起,在环环相扣的链条式结构中有跳跃性的结构,在层层递进的结构中也表现出了环环相扣这种结构的严密.<庄子>内篇的文章呈现出复合式的艺术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古代哲理辨析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希腊古瓮颂>和<夜莺颂>之审美理念;探究济慈的名言"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哲学意蕴,阐释济慈审美追求的终极意趣.  相似文献   

7.
论《易传》之“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对<老子>、<庄子>所论"象"范畴描述的基础上,集中对<易传>中的"象"范畴加以分析.指出<易传>中"象"与其对应的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是模拟象征天地万物变化的卦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审美意义,但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审美形象.因此<易传>中的"象"在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转化的中期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上,为了解杜甫生平和理解其思想,人们经常提到他的<三大礼赋>.然而真正能够体现杜甫一贯的创作风格(沉郁顿挫)的赋作当数<雕赋>与<天狗赋>.通过对二赋意象现实性与象征手法的文本表层分析以及从写作背景、文体特征、文本本身进行深层意蕴分析,可以看出<雕赋>与<天狗赋>的独创性与悲剧性.  相似文献   

9.
济慈与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自然主题的代表诗人.通过对其代表作<夜莺颂>与<水仙>自然取向的比较赏析,可以揭示出当时文学创作的基本主张和回归自然的倾向,即人类为了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必须摆脱机器文明的困扰,寻求天性的根本法则.华兹华斯朴素的创作风格与济慈唯美的艺术追求、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其诗歌创作背景的进一步研究,加深了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揭示出所蕴涵的深刻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0.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诗人借凤凰集香木自焚而再生的故事,表达了与旧世界同归于尽的决心,和渴求自我新生、祖国新生的强烈愿望.全诗充满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理性的语境下解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镜化缘>,一方面扭曲了固有的鲜活灵动的审美旨趣,另一方面遮蔽了艺术思维与人类思维的血脉渊源.因此,只有把<镜化缘>放到中国诗性智慧的独特语境下,才能使文本凸显中国诗性文化特有的生命一体化的哲学维度以及女性崇拜的原形题旨.  相似文献   

12.
论“医者意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者意也"是医生在诊治中运用创新思维的概括,这种"意"的思维方式与<周易>的"意象"、<老子>的"意想"、<庄子>的"意也"一脉相承,<内经>称之为"意"或"悟"."意"有时可以理解而难以表述,"医者意也"以其创新思维能出奇制胜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文本,讨论了章太炎以<庄子>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界--"随顺成俗"的标新,通过披检章氏对<齐物论>术语的重新诠释,展现其对庄子思想的时间维度上的关怀与重视,并关注由此引发的章氏子学向以<答问>为代表的经学(史学)转向,试图廓清其经、史著述思想的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诗经>、<尚书>、<国语>、<左传>为代表的诗经时代文学风格观念与"风骨论"有着渊源关系,先秦儒家与道家的文学风格观都不同程度地对"风骨论"产生过影响,先秦诸子和魏晋玄学的风格观对"风骨论"的形成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正是刘勰从"宗经"、"征圣"的复古立场出发,提出了古代文艺理论中属于内容方面的重要范畴--风骨论.  相似文献   

15.
<华威先生>与<在其香居茶馆里>虽同为中国现代短篇讽刺小说之传世名作,但二者的讽刺个性却背道而驰前者工于漫画化,后者巧于解扣子;前者力在聚焦,后者着意点睛;前者是冷嘲热讽,后者却是不动声色.正因如此,<华威先生>的讽刺风格是犀利明快、谑而不虐,有铺陈渲染、汪洋恣肆之美;<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讽刺个性则是精粹含蓄、客观冷峻,呈惜墨如金、笑里藏刀之秀.  相似文献   

16.
<边城>的艺术独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一首出色的抒情诗,另一方面它是一曲独特的浪漫主义牧歌.<边城>的诗歌形式与牧歌属性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为后世小说提供了经典的样式和意绪.  相似文献   

17.
在林语堂先生最引以为傲的小说作品<京华烟云>里,呈现出作者独特而充满睿智的女性审美观和审美心理.在林语堂的记忆深处,<红楼梦>和<浮生六记>这两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小说<京华烟云>里,林语堂巧妙地将<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和<浮生六记>中陈芸的性格合二为一,借鉴塑造出姚木兰爽朗乐观、豁达大度、优雅多情、持家理业之能者的理想女性性格,将自己对女性的浪漫主义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记忆综合地赋予给了木兰.<京华烟云>中的姚莫愁则从<红楼梦>中的薛宝钗那里得到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也吸收了其中最有价值的创作营养,在摒弃了薛宝钗伪善性格的同时,塑造了莫愁为人实际、大方得体、成熟稳健、聪颖圆滑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8.
明嘉靖年问廖纪所撰<大学管窥>、<中庸管窥>2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孤本.廖纪依古本<大学>、<中庸>次序,采辑众说,由少壮至迟暮,日积月累,熟读精思40余载,疏解<大学>、<中庸>,其书浑融平正,自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清冯镇峦先生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评点方法.评者将<聊斋志异>中的人物、语言、情节的描写,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中的人物、语言、情节的描写相对照评点.其方法是比较法、比喻法、借用法.说明冯评<聊斋志异>,有着内容丰富、知识渊博、语言简明,抓住事眼、一语道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戏剧家高行健的作品<车站>是受英国荒诞派戏剧大师塞谬尔·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的影响而做.从主题,荒诞色彩,叙述风格及语言几方面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了分析,从而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中国作家高行健在对西方荒诞大师贝克特作品的技巧与风格的借鉴当中保留了中国传统及自己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