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尉兰琴 《兰州学刊》2006,(4):196-197
在以安全和自由两个法律基本价值所演变的刑事诉讼犯罪控制观和权利保障观中,合理的刑事诉讼价值取向应是人权保障优先,因其更符合国际人权保障思想,符合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助于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共时性语境下展开的刑事诉讼结构研究容易遮蔽一个历时性形成的问题:现代刑事诉讼结构与其理论基础浑然一体,其制度表达服务于西方由来已久的程序正义观;我国当下的刑事诉讼结构与我国的理论传统在整体上也是协调一致的,其制度表达基本上服务于我国当下日遭否定的实体本位说。家庭本位观决定了我国古代刑事诉讼中追诉者对被追诉者进行追诉、审问的两面结构。集体优位观决定了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国家专门机关对被追诉者进行犯罪追诉的简单结构和当下刑事诉讼的畸形结构。我国当下的刑事诉讼结构亟待实现现代化,需要充分确立被追诉者的基本权利,取消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的监督权,在审判前程序中确立中立性裁判者的法律地位,实现追诉权与裁判权的分离。我国刑事诉讼结构的现代化需要以"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为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人权保障视野下的刑事诉讼程序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东岳论丛》2005,26(5):174-176
随着刑事司法改革的深化,人权保障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权入宪”这一人权保障的重大进步,更是给人权之刑事诉讼程序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宪政基础。人权思想是人权保障制度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为人权保障制度提供理论支持;人权保障制度是人权思想得以实践的载体,而价值观是构成刑事司法目标体系的重要因素,是刑事诉讼法所追求的实践效应。对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内涵进行研究就必然探讨刑事诉讼程序中应保障的人权的主体问题。而以人权保障为视角,研究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对促进诉讼观念的更新、完善刑事诉讼的结构体系、指导刑事诉讼的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包括生存权、发展权、人道救济权、公民权等基本内容。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一样,都是我国刑事诉讼的根本任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刑事诉讼中仍存在着立法不完善、刑诉观念滞后及刑诉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为此,必须继续完善立法、改善司法环境、树立“三个并重”的执法观,以在刑事诉讼中充分地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5.
人权保障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并日益重视的热点。完善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是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是发扬诉讼民主和健全法制的要求。我国法学界就刑事诉讼与人权保障的相关问题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使国人受益匪浅。但是也有一些议论是值得商榷的,现就下述两论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就教于专家学者:(一)宗旨平衡论;(二)无罪推定已立论。宗旨平衡论一般认为,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都是刑事诉讼目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世界各国的刑事法学家对刑事诉讼的目的应当侧重追究犯罪或者保障人权,认识并不一致,有所谓犯罪控制模式和法律正…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系统作为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在惩罚犯罪与人权保障、发现真实与正当程序、控诉与辩护、解决纷争与政策实施等多个维度上遵循并体现着生态平衡原理。与世界其他国家普遍做法及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要求相比,我国刑事诉讼体现生态平衡原理的内在要求还存在相当不足。因此,运用生态平衡理论指导我国刑事诉讼系统,推进中国司法改革与刑事程序改革,从而实现刑事诉讼生态化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理解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有其特殊的语境限制,即必须限于刑事诉讼领域,并且与惩罚犯罪相对应.理论界对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的含义存在着三种语义上的解释,即终极意义上、实体意义上和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其中,只有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完全符合语境要求,其他两种语义都不同程度地背离了语境的限定.对语义的误用或混用,会严重影响刑事诉讼领域人权问题的研究价值.应当坚持在程序意义上解释人权保障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被害人的地位与诉讼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英 《理论界》2001,(1):28-30
随着刑事诉讼越来越关注被害人利益、被告人利益、国家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根据传统的以被告人与国家相对立为中心的诉讼理论而构建的诉讼构造也受到了冲击。我国新刑诉法对被害人当事人主体地位的确立 ,给原有的诉讼构造注入了一个新的因素 ,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其与其它诉讼主体的相互关系便构成了我国刑事诉讼构造的新内容。然而对被害人在诉讼构造中所处的位置及对原有诉讼构造的影响未形成一个清晰认识 ,因而有必要对此问题予以深入探讨。在传统的刑诉目的理论中 ,无论是“正当程序”与“犯罪控制模式” ,还是“实体真实主义”与“正当程…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充满着利益矛盾和冲突,出于对正义和秩序的不懈追求,人类在处理各种严重的利益冲突时,经历了由“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的转变。而权力介入对犯罪的处理以后,也经历了权力扩张(权利萎缩)到权力受制约和权利被张扬和保障的演变。由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作为解决冲突主要装置的刑事诉讼,应当追求兼顾国家利益和个人权利,打击犯罪和人权保障,并以此构建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英美刑法犯罪故意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刑法犯罪故意观经历了从普通法的传统犯罪故意观到制定法的犯罪观过程,期间,学说众多,演变复杂。与我国刑法犯罪故意理论相比较,英国刑法犯罪故意观侧重"目的性",认识上的"必然性"与"准必然性";美国刑法犯罪故意观则只强调"目的性",而行为引起结果的"准必然性"属于"犯罪轻率"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帕卡的"两个模式"理论并不意味着两种刑事诉讼目的的绝对对立,而是标志着刑事诉讼目的的多元性和层次性.但无论何种模式,都离不开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惩罚犯罪、实现国家刑罚权.被国内学者称道的人权保障只能是实现这一直接目的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间接目的,具有被动性、消极性,因而不能上升为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更不能取代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维护社会安宁秩序.  相似文献   

12.
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的要件体系,是刑法学中犯罪论的重要内容;刑事诉讼是追诉犯罪行为的过程,是刑事诉讼法的规制对象。两者虽然分属不同的领域,但在功能上均具有社会保护和人权保障的功能,它们在功能的内容上和顺序上具有同一性,而且两者的功能还相互促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刑事诉讼及时原则蕴含着提高诉讼效率、保障人权及控制犯罪的价值,自其产生后,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认肯。鉴于刑事诉讼价值侧重点不同,两大法系在该原则的贯彻方面存在差异。从构建权利充分保障与权力有效行使的角度考虑,我国的刑事诉讼亟需引入该原则。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整个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目标逐渐由惩罚、控制犯罪转向保障和维护人权,刑事诉讼人权保障价值的重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保障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可以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的变化直接体现着刑事诉讼文明化、法制化的进程,而真正表征这一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正是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梳理习近平共同富裕观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习近平共同富裕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共同富裕伟大实践的系统归纳和理论凝结,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深刻理论把握,是对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在共同富裕领域的深邃理论回答。习近平共同富裕观在“发展与分配辩证关系”“公有制保障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阶段性与必然性相统一”“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统一”这四个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集中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是根据犯罪论体系的指导对犯罪行为进行认定的过程.因此,犯罪论体系与刑事诉讼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犯罪论体系除了具有实体法性质外,还代表着刑事诉讼中犯罪认定活动的先后顺序和方式、方法.通过比较德日、英美、中国三种犯罪论体系的程序性特征,分析不同犯罪论体系蕴含的犯罪认定思维模式的不同,从而展现犯罪论体系对刑事诉讼的影响.这种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的分析,对加深刑事诉讼程序设计实体法环境的认识以及对犯罪论体系建构中的程序法思考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莫医铭 《理论界》2023,(3):23-29
群己观是古今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它内在地关涉人作为存在的个体特性与类共性之间的关系、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早在先秦时期,荀子就对群己观作出自觉思考,并以此作为其思想的理论支撑。荀子的群己观肯定了个体的自我完善和生命价值对于群体生活的意义,同时也指出群体是个体生存的重要保障,主张个体融入群体,以保证社会群体的统一、和谐、存续、发展。荀子从群的社会义和组织义对“群”的精义作出阐发,在战国末年天下纷争却又趋于统一的社会背景下,其群己观意在建立秩序,实现“各得其宜”下的“群居和一”。  相似文献   

18.
引言 现代刑事诉讼以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为基本价值目标,在现代法治国家的背景下,这两大价值目标之间基本是相协调的,即实现了对犯罪的公正惩罚,就意味着保护了社会,保障了被告人的基本人权。但是,由于内在规定性的不同,以及作为实现目标之手段的刑事诉讼资源的有限性,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这两大价值目标之间依然存在着发生冲突的可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无功”、“无名”思想在价值观上是对儒家功名价值观的超越 ,是对更高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方法论上是通过“无功”、“无名”达到有功有名 ,即在建立功名中不以功名为念 ,获得功名后不以功名自居。庄子的“无己”观则是通过无执 ,达到与道的相通 ,达到对自然的归依  相似文献   

20.
陈剑 《天府新论》2016,(5):93-100
在齐泽克理论中,常规的法罪辩证观是“倒错”的逻辑,即符号秩序与逾越罪欲的反转关系,齐泽克以圣保罗和巴塔耶笔下的“法罪互生”或“法罪统一”为例论及,律法不仅激生犯罪,其本身就是犯罪。另外,齐泽克所说的法与罪的“辩证反转”或绝对同一恰是超越倒错的途径,接近拉康的实在界伦理学或“独一的新型倒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