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外语教学离不开对其"途径"、"目标定位"和"方法"的理解与确立,它们是外语教学法体系中"语言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体现与应用。理解它们间的差异不仅是对外语教学法内容的再学习与了解,同时也是我们有意识地借鉴和选择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的需要。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繁多,我们的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目标等又各不相同,有针对性地明确教学"途径",确立教学"目标定位",选择教学"方法"成为我们外语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外语教学法是外语教学中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的不断出现归功于人们对语言本质和语言学习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外语教学流派众多,各具特色。在我国目前外语教学中,较为熟悉的方法有情有景法、听说法、交际法、自然法和全身反应法。这些方法的形成都借鉴了不同时期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学习了解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现代外语教学各种方法的理解,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对它们加以有效地使用。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法不仅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变化,不断完善,不断地推陈出新,形成了多种现代外语教学法流派;因此,为了对外语教学法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本文拟就当代外语教学法的性质,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外语教学法的主要学派作一简略概述,以期从中受到启发,借鉴适合于我们的教学方法,为我所用。一、外语教学法的性质。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是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外语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的科学。外语教学法依据皙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成果…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英语教学法流派特别是传统和交际教学法均有其优点和弊端.要想有效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加速外语人才培养,必须扬各流派之长,避各流派之短,兼收并蓄,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 一、认知教学法及其评述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阅读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这是基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的考虑而提出的。教学目的一旦确定就为教材与教学法的选择创造了前提条件。本文主要讨论如何选择和应用适合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法。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常常由于教学的需要而将多种教学法融为一体,而且外语教学法的多种体系和流派长期共存的事实,为外语教学的科学化起到了扬长避短、互相补  相似文献   

6.
国外外语教学一直走"认知-联结"或"联结-认知"的路子,所强调的综合性语言教学观念基本反映在综合技能的训练和灵活选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之中.国内外语教学界力图建构符合国情的外语教学法,提出了"综合各教学法之长,依据教学环境取用教学方法"的观点.综合性外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原则,应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提炼出教学观,制定系统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建构不同的教学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最有影响,为大家所公认的外语教学法主要有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功能法、任务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浸入式教学法、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四位一体”教学法等12种。各种教学法既有自己的长处,又月各自的短处。因此,我们对外语教学法各流派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那种认为某一种外语学方法最正确、最先进,可以替代其他方法的观点时外语教学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国外外语教学法几大流派包括翻译法、直接教学、自觉对比法、听说法、及视听法的理论进行分析,从心理学和语言学、语法学等几方面论述了母语在初级阶段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应如何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多媒体网络技术应该如何应用于教学改革中?历史上各主要外语教学流派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表明,外语教学法流派主要分为以形式为中心的教学流派和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流派。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应以内容为中心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仍存在一些多媒体网络使用的误区,必须在教学中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
英语在中国的定位是外语而非第二语言,因此适合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教学法不一定对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同样有效,我们在英语写作教学法的选择上也应考虑到这一点.就其实用性和有效性而言,"结果法"在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并未失去其重要地位.不仅如此,"结果法"还特别适应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寻求"费时较少,收效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统既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积淀 ,又是该民族持续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因此 ,对少数民族社会未来发展充任着文化动力和文化制约的双重角色。本文从中国族群民间的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爱情神话、生产神话入手 ,探讨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本源与共振 ,以及由共振导致的文化趋合态势 ,进而说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吸纳和民族性自强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意识条件 ,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的辉煌同样取决于文化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兴”在“意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力求正确地、历史地把握“意境”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厚诗学内涵。“兴”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景交融、不尽之意、形象思维的特征以及佛教中“境”的介入,最终导致“意境”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评述陶渊明的人品和诗品,指出其核心所在是一个"真"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