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历史上的人口普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史载,贵州最早进行人口普查是在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户部颂行户帖统计全国户口,因当时贵州尚未平定,因此未进行统计。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贵州进行了不完全的人口普查,明王朝诏令贵州宣慰司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不编造户口,但对播州(今遵义地区大部分)通汉语的人口进行了编造。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设立布政司,相当于行省。自此,贵州和其它布政司一样编造户口。在明弘治和万历年间,贵州布政司正式向朝廷户部呈报户口黄册,据《明史·地理志》卷22记载,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贵州户数为43367户,258963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贵州户数为43405户,口数为297720口。贵州作为行省首次进行人口普查时间虽然在全国较晚。但是仍比欧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要早一、二百年时间。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封建王朝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和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从而出现了自唐代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第三次高涨。其间,贩运性商业资本以其雄厚的资财,频繁流动,广泛贩运,串通城乡,为商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盛产“苗杉”的锦屏,以其“苗木”干粗且直,纹理通顺,外腐内不变的优质耐用优势和清水江贯穿全境,终接长江之地利,吸引了大批国内贩运客商。木材的长途贩运,开辟了边远民族地区的一隅市场,叩开了贵州贸易的大门。其境内的茅坪、王寨,挂治跃为贵州主要木材集散地。下面笔者就明清时  相似文献   

3.
贵州林业工作的经济效果究竟如何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林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造林保存面积一千多万亩,建了八十七个国营林场,三千多个社队林场,生产商品木材一千七百多万立米、楠竹一千七百万根,完成森工基建投资一亿三千万元,为国家积累资金七亿元,修建林区公路六千一百多公里。但是回顾贵州林业发展的曲折的历程,经济效益究竟如何?总的结论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不少,但林业经济效果不好。请看以下几个主要数据:  相似文献   

4.
政府公文作者大多为朝廷官员,与其他文体作者相比,这是一个对政治变化反应极为敏感的文人群体,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殊性,才使得朝廷政权运作上的任何细微变化都会直接反映到公文文风的走向上来。明代后期公文走向之转变,一方面是由于朝廷政权运作体制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则是当政者的个人行为所致。  相似文献   

5.
唐人所说“乐府”涵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唐诗时 ,人们经常使用“乐府”一词 ,那么唐人所说“乐府”涵义为何 ,却不甚了了。经过考察发现 ,唐人所说的“乐府”或是指代朝廷的音乐机构 ,或是指在朝廷演唱的歌诗 ,总是与朝廷有关。这一发现 ,使唐诗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值得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第一个流放岭南的元党人,也是最后离开岭南的元大臣。苏轼流放岭南后,十多名高官随之南逐,岭南成了朝廷打击关押元臣僚的集中营和用软刀子处死他们的刑场。苏轼等一大批政治文化精英谪宦岭南,对宋朝政治社会的影响不可低估。由于朝廷严厉打压不同意见,敢于和愿意为朝廷竭诚尽忠的臣僚大为减少,皇帝逐渐因下情不能上达而变得耳不聪目不明,朝廷成了少数人权谋算计、结党营私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在南明弘光、监国、隆武、绍武和永历等五个小朝廷中 ,以永历朝廷与云南沐氏家族的联系最为密切 ,特别是在永历朝廷流亡进入云南以后 ,双方的交往更加频繁。自始至终 ,永历朝廷与云南沐氏家族基本上保持着良好的君臣关系。为了拯救日益衰败的朱明皇室 ,沐氏家族的嗣爵执政者沐天波曾尽心竭力维护永历朝廷利益 ,还曾与孙可望、李定国等率领的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在扶明抗清的旗帜下坚持合作 ,尽管最后由于各种原因 ,他们都未能改变永历朝廷覆亡的命运 ,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合作与共同努力 ,永历朝廷才得以苟延残喘十数载  相似文献   

8.
清代后期,谈吸烟有害的文章,大至朝廷奏摺,小至民间唱本,多得不可胜计。但是那里面所说的“吸烟”,是指吸鸦片,实际是“吸毒”。反对吸普通烟草的文章并不多。倒是远在鸦片输入中国以前,著名的桐城派古文家刘大櫆写文章反对过吸烟。烟草传到中国,据说始于明代后期。谈迁《枣林杂俎》有《金丝烟》条,略云: “金丝烟,出海外番国,曰淡巴菰。流入闽入粤,名金丝烟。天启二年,贵州道梗,借径广西,始移其种。叶似  相似文献   

9.
程政举 《中州学刊》2006,(6):162-164
公元前131年,汉武帝主持了汉代历史上有名的东朝廷辩。东朝廷辩以悲剧性的结果告终。东朝廷辩反映了汉代诉讼制度在回避、民主决策、诉讼程序以及诉权制度等方面的缺失。这种诉讼制度的缺失有其社会根源、制度原因和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0.
宋朝的邸报与时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彪 《中州学刊》2004,(6):108-111
邸报是宋代中央与地方之间最重要的情报交流渠道之一,也是各地官员了解外部世界和朝廷动向的窗口.在宋代,邸报无疑是以皇帝为核心的朝廷的喉舌,尽管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亦发挥了舆论监督的功能.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预和影响,因而邸报的监督作用是相当有限的,不宜估计过高.同时,邸报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很多重要史实及朝廷的方针政策、人事任免等,因而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同治五、六年间,朝廷同意总理衙门的奏议,在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令科甲正途学习西方天文算学。此议受到许多士人反对,但这不仅是士大夫中“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派”别之争,更是朝廷凭借自身权力改革登进之途、以求使士人接受“西器”而引起的冲突。士人抵制朝廷旨意的现象,反映的不仅是近代“西”对“中”的冲击,也是“器”对“道”的挑战。所谓西潮的冲击,除了需要从中西的维度进行理解外,道器的维度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东北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统配木材产量接近全国的一半。因此,搞好东北林区木材价格改革,对我国林业和森林工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东北林区大部分是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多为天然原始森林。在国有林区内,木材基本实行计划价格。这些由天然林生产的木材,其价格结构极不合理。现行木材价格结构既没有考虑森林的立木价格,也没有全面反映木材价格诸要素的变化。由此导致东北国有林区的木材价格结构不仅低于其他生产资料价格,而且低于国内其他林区的木材价格,使木材供求关系不平衡。笔者通过对东北部分林区木材价格的考察,认为东北林区的木材价格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革,以推动林业和森林工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啸 《文史哲》2023,(5):106-121+167
魏晋南北朝存在两种中正,一种是朝廷任命的州郡中正,一种是北朝州郡辟除的中正。魏晋南朝时期朝廷任命的中正始终是一种职位,可以讨论是否设置与废除。由于这种中正没有任期,也没有考课,所以他们举人必然朝着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北朝中正有朝廷任命与州郡辟除的分别,且都在北齐获得比视官品。北朝朝廷任命的中正仍然是一个职位,需有本官;州郡辟除的中正虽然地位很低,但是独立为官,有比视官品,有俸禄,不再依附于其他官位。这种州郡辟除的中正的产生可能与北朝的军事行为有关,在东魏时已完全固定为地方僚属。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北朝中正职官化的另一个可能因素,是北魏孝文帝定姓族之后,官爵在门阀资格及其等级评定中的重要性。由于隋废九品中正制,所以中正职官化的道路也随之终结。  相似文献   

14.
明代前期政权运作与诗文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大明江山稳固,明代前期朝廷本着实用的态度确立了正统诗文观,并采取多种措施将其推上了当时文坛的主导地位。此一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政局处于稳定、政治权力处于上升期,朝廷倡导的文学观念通过政治手段是能够得以推行的。  相似文献   

15.
宋代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贫富分化的矛盾显得十分尖锐。而朝廷主要通过调整土地占有政策、实施平均赋役措施、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进行各种救助来控制这种现象,但由于当政者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他们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从总体上看,宋代朝廷对贫富分化的控制效果是不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安史之乱的平定是唐朝军队强大军事实力作用下的结果。代宗因担心当时手握重兵的仆固怀恩勾结河北叛镇而再生战事,遂同意其令叛将分帅河北的奏请。战后,为阻止此种可能性的发生,代宗着意削减河北诸藩的土地,形成初步的军事战略格局以期消灭河北于无形之中,这体现了代宗的魄力、谋略及其初期强硬的藩镇政策。虽然这一格局终因时陷怀恩及吐蕃威胁的朝廷与趁机要挟朝廷的河北的妥协而解体,但是解决河北问题一直是代宗的计划。而河北则在得到朝廷归还的土地之后逐渐恢复了实力,并在永泰之后走上了割据之路。  相似文献   

17.
“前朝后市”是中国古代首都的一般布局,以皇宫为中心,前面设“朝”即“朝廷”,后面设“市”,即市场。这种布局有特定的含义,代表了一定的封建制度。有一天宋神宗在朝廷上问专门管经典的官员道:“《周官》上的‘前朝后市’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8.
白马驿之祸是对唐末政局影响极大的政治事件。幕僚李振等人鼓动节度使朱温将唐朝廷中的30余名朝臣全部杀害。文人入幕是唐代中后期十分常见的社会现象,多数幕僚在唐中期政治运行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唐末形势发生了变化,朝廷在穷途末路时仍旧把持着铨选的权力,藩镇凭借武力凌驾中央之上,加之文人们的生存环境剧变,经济条件等也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因素导致了幕府文人产生了"尊幕府而弃朝廷"的心理现象,这一心理现象对文人的功利心、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汉的使者校尉与屯田校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先后在西域创立了使者校尉与屯田校尉,在西域屯田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使者校尉直隶朝廷,代表朝廷处理西域事务,兼司屯田,屯田校尉则上隶于敦煌郡,主管屯田.后来成为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的西域都护的全称即都护西域使者校尉,戊己校尉则乃屯田校尉脱离敦煌郡改隶朝廷的历史产物,其全称实乃戊己屯田校尉.  相似文献   

20.
南林兴黔编写的《贵州工业发展史略》一书,最近已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1949年前贵州麻、毛,棉、丝纺织,针织,陶瓷,皮革,印刷,造纸,火柴,玻璃,酿酒,调味,粮食加工,制糖,卷烟,制蛋、漆器,石砚,箫笛,竹藤棕草编织,建筑,建材,冶汞,采冶铜、铁、金、银、铅、锑、锌、锰,煤炭,爆炸物品、日化用品、橡胶制品、日用油脂、酸碱盐类、液体燃料,机械,电力,雄黄、医药、木材、硫磺、硝石,自来水等46种工业,以及由它们组成的12类工业部门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