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规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既影响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又影响非全日制就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在非全日制工的范围、合同形式、劳动基准法适用、规章制度参与权、平等待遇、工作时间和超时加班、非全日制工与全日制工的转换等方面的规定值得借鉴.我国应完善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以推动社会就业的发展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是一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草案。但是如何切实规范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切身利益,仍然需要从理念到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是一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草案.但是如何切实规范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切身利益,仍然需要从理念到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对房地产转让,出让,出租和抵押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应当注意的是签订房地产合同时除应运用房地产法规指导外,还应注意掌握不同合同的特点。签订房地产抵押合同应注意掌握的事宜有如下几点: 一、注意合同主体资格的合法性 合同主体资格合法是指签约房地产抵押合同的抵押人和抵押权人,是否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具备以上能力的主体签订的抵押合同无效不受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高等教育普遍收费的进行,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不得不勤工俭学。文章指出了勤工俭学的本质特征,并讨论了认定劳动关系成立的形式,主张将勤工俭学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生是否享有劳动权的争论是学界热议但悬而未决的课题。中国宪法及劳动法律规范分析可以推演出的基本性结论是:中国大学生具备劳动者基础法理特征。针对实然法上的中国大学生劳动权益相关法律规范存在缺失的困境,对比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相关法律规范,应以非全日制用工对中国大学生劳动行为进行界定。中国大学生享有劳动权益的落实需要对大学生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合同的期限、劳动工时制度、劳动条件等基本法律问题进行厘清。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已半年多了,这一部受到亿万劳动者关注的法律,第一次开宗明义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立法宗旨确定在法律中,同时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本文就《劳动法》关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规定,工会组织如何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谈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险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使职工在暂时或长期丧失劳动能力时,能获得基本的物质保障,以解决和减轻职工因生、老、病、伤、残、死而产生的特殊困难,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1951年2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和1953年1月26日由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是我国近四十年来贯彻执行劳动保险的基本大法,它对保护工人职员的健康,减轻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给执行劳动保险政策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尽管国家多次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7,(7):81-92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立法前后即已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或政策目标的重点在于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但一项法律的实际效果可能会和预期的政策目标不一致,甚至出现相悖的情形。对于是否保护了底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这种保护是否在社会整体效率上得不偿失,不同专家间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并结合课题组的案例调查以及现有文献中的经验证据,全面分析《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后果,希望能够以严密的经济逻辑和实际的调研考察来给出统一的分析。我们的基本结论如下:《劳动合同法》对市场劳动合约的一些干预是过度的,缺乏有效的经济学逻辑支持。《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确实较大幅度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作为对这一成本增加的反应,多数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下降,尤其是对底层的低技能劳动力。长期来看,劳动力需求下降必将导致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放缓。此外,《劳动合同法》也导致了企业用工行为在多方面的转变,这些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交易成本的上升,整体经济效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规范劳动行为 和谐企业劳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的意义不仅在于颁布更在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施行以来在调节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的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作者认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都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劳动行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它的形成要靠有关劳动法律主体的共同努力和完善执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表现得明显不适应 ,本文从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法律渊源、修订《条例》的必要性和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其宗旨在于向人们揭示修订《条例》对增强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对美国海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 ,提出了我国企业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具有制度性的创新,其中以保证饮用水源的安全为立法目的,体现了对人的最基本权利的关怀;对相关政府环境责任的规定以及区域限批制度,宣示出立法对政府环境责任的加重;生态补偿制度第一次提出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协调社会相关者经济利益与保护水环境提供了明确的制度保障;在水污染事故处置制度中规定的水污染事故报告和应急演练制度,对突发的水污染事件能够进行事前的预防和事后的高效处置。作为一部环境单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诸多制度创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合同法》是一部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明显的积极效应:它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从忽略劳动关系转向重视协调劳动关系、从人治模式转向法治模式、从重视企业利益转到重视劳动者与企业双方利益,最终使企业实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是我国劳动法中的特色规定,体现了我国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原则。《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的基础上,扩大了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情形,增加了当劳动合同因期满发生终止时要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并取消对普通劳动者经济补偿的年限限制,但对高收入者仍有上限规定,新法的制定很明显加大了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力度,但是作为一项制度,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仍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于继续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劳动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勤工俭学越来越普遍,而合法劳动权利受到侵害也越来越普遍。文章指出了勤工俭学的 本质特征,认为勤工俭学可形成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合同关系以及民法合同法意义上的雇佣合同关系,并提出 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劳动者维持自身及家庭生活的必需,因此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关键是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但是目前我国薪酬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严重缺位,薪酬管理的各种行政规章和"红头文件"往往由各地自行制定颁布,且"法出多门",使得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无所适从。为此建议在抓紧对薪酬管理立法的基础上,加快《劳动基准法》制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积极应对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单国胜 《家庭科技》2006,(10):4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处罚法》)已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和废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更加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并进一步规范警察权力的行使。新的《处罚法》作出了很多和我们生  相似文献   

18.
劳动权利是基本人权的重要内容,是人的一项生存权利,各国宪法对公民的劳动权利从享有到保护都有具体规定.农业户口不能影响农民工作为《宪法》和《劳动法》上劳动者的身份.与城市劳动者一样,农民工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并且应该得到国家的平等保护,即在劳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实现劳动权利方面禁止不合理差别存在.分析农民工平等劳动权利中涉及的劳动者资格的法律依据、劳动权利内容、平等劳动权利的含义等法律问题,既可以推动农民工平等劳动权利的实现,也可以促进农民工劳动者与非农民工劳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权利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标异议制度对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行的商标异议制度尚存在一些问题和缺憾。为了完善我国的商标异议制度,在第三次修改我国《商标法》时,应当明确规定商标异议人的主体资格和提出商标异议的理由,取消商标局对商标异议的裁定程序,完善对商标异议的司法审查机制和收费制度并引入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与劳务派遣机构的法律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劳务派遣机构数量庞大。许多劳务派遣机构缺乏资质、经营地位不明确、混业经营,损害派遣劳动者权益。《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机构予以规范和限制,有利于劳务派遣的发展,保护了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