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类自身,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也在人类自身。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正确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自然对于人来说,既是客体,也是主体;既有工具性价值,又有目的性价值;人类对待自然,既要合理利用,更要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本质问题,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理论问题.长期以来,这个领域里有许多理论、观念一直被人们似是而非地认定和使用着.研究人与自然关系,在人权理论方面,应把环境权作为最基本的人权;在生产力构成方面,应把自然环境作为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否认自然界的优先性地位,把辩证法限制在社会历史领域,把自然的解放当作人的解放的工具。因而他否认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观中的客观性、客体性内容。但马尔库塞强调人类劳动的中介性、主体性、实践性,注重人的解放与自然解放的相互性,这不仅是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观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且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关系的多重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有多重关系。以人的主体尺度作视角 ,一般可分为依赖型、征服型、保护型等几种。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的新视点 ,认为只有创新自然 ,才能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关心它、研究它,并且世代相继,从未间断。随着当今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种种现象,诸如人类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日益走向枯竭、世界人口增长呈爆炸趋势等,使得人们比以往更加关心这个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的研究热门。  相似文献   

6.
郭水兰 《学术论坛》2007,30(6):41-44
针对我国理论界提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决定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限与无限、局部与整体、反作用与决定作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出发,提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人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大家都按照自然规律做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关系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不仅表现在人类可以用不同方式在同不层次上把握自然,还表现在自然界可以给人类提供多方面的满足。本文希望通过对人与自然价值关系的具体分析,使我们对自然价值观念的认识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产物,是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完善,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指导着生态效益型经济建设与循环经济建设,开启了生态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语境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人类要重新审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系统,改变和调整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手段,进化人类的思想特别是价值观念,反思自身行为、后果及影响,探索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的协同进化规律,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的自然界是人通过实践创造的生活世界。人对自然的实践必然体现人对生活,对自身真、善、美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正义境界。与人的完善和发展相适应,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体现为三个基本阶段:人对自然的依赖性阶段,人对自然的独立性阶段,人对自然的自由性阶段。当代人与自然关系正处在从反思“独立性境界”向追求“自由性境界”的历史转折关头。人与自然关系在当代的矛盾,其根源在于人对自然狭隘的功利观念与行为。真正实现从功利的自然到人类的自然的彻底转变,人类才能走出危机与困境。  相似文献   

11.
崔大华 《中州学刊》2002,(2):145-149
如何调整、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当代伦理思潮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回应、处置人与自然的关系 ,儒学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是理学中的程颢“与物同体”、程颐“万物无一失所”和张载“民胞物与”三种观点。朱熹一方面对程颢、程颐二人观点之间的差别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和取舍 ,另一方面对张载的观点给予了进一步的、准确的诠释。在朱熹这个诠释中确定的人与自然之伦理关系的三项内涵 ,也正是现代一种新的伦理思潮———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基础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应从科学的人文观念,结合国内外实际,着重解决以下五种矛盾关系:1.“经济中心”和生态平衡;2.人类生活需求的无限性和自然生态承受力有限性的矛盾观念;3.人的价值取向和自然生态规律;4.“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优...  相似文献   

13.
哲学教科书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和作用概括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对内外因关系的传统理解能够说明一定条件下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如果将这种思维模式固定化、绝对化,对内外因关系的理解就不全面,因而也不够科学。因此,有必要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内外因思想,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对内外因关系和作用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家关于内外因关系的思想,是我们重新、认识内外…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词”是唐宋时“曲子”这一音乐艺术形式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以文案形式流传至今的“唐宋词”,是当时词曲一体的曲牌体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唐五代时,文人往往称“词”为“曲子词”,或简称为“曲子”。至宋代,词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曲子词”有了不同的称谓,如“诗余”“长短句”“乐府”“乐章”“琴趣”“笛谱”等,有的干脆将其简称为“词”。这些称谓,有的是词人对“曲子词”来源、性质的一种认识,有的则为词人的一时之兴。但是,曲子词是一种声乐艺术,其词体由音乐所规范,在唐宋是无疑的。所以,若从明确性质的角度出发,用“曲子词…  相似文献   

15.
自然生态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古老的课题,近年来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它反映了人类生存环境意识的觉醒和人类对生活质量、目标的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本质上,一方面是以人为价值主体的对象性关系,另一方面则是类和环境的关系。新的时代迫切需要我们实现征服论自然观向协调论自然观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6.
简要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并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论述为理论指南 ,可以肯定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 ,义不容辞担负着保护自然的责任。要解决当前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 ,必须从根本上重塑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上实现的革命变革是以实践视阈为特质的,其主旨是将自然界首先理解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一种对象性关系。人作为主体在实践中与客体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就是人的生成、存在和发展过程,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在实践中生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根植于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异化,共产主义是对二者的双重扬弃,是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秦兴仲 《齐鲁学刊》2008,4(3):83-86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人与自然之间一直存在着对立、冲突与不和谐。要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类走出困境,必须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实现人文生态平衡,此外,人类还应该学会尊重自然,懂得爱护自然、美化自然,大力弘扬自然道德,科学地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牢固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建立人类新文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唐宋词"是唐宋时"曲子"这一音乐艺术形式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以文案形式流传至今的"唐宋词",是当时词曲一体的曲牌体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唐五代时,文人往往称"词"为"曲子词",或简称为"曲子".  相似文献   

20.
夷夏关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夷夏关系新论王宁现在一些论及夏代历史的文章。无一不谈到“夷夏之争”的问题,且无一不把夷夏分为二族,甚至对立起来,这种说法颇值得商榷,笔者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一首先说“夷”,严文明曰:“夷犹人也。商代甲骨文和铜器铭文称东方为人方。周代文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