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民族民间音乐无意识的自然传承方式随着生存环境的根本改变已难以为继。在新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也应从转换传承方式做起,要把无意识的自然传承方式转换为有意识的传承方式。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明确的传承意识及实施过程中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其完备的系统则是文化传承的有效保证。将高校传承作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传承方式,不仅是民族民间音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而且也是国家文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论多元化的近代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在近代发生了重要的转换。这种转换由于当时那种特殊的社会条件,以及传统文化心理结构自身的特殊构成机制,从而出现了整个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人格追求方式的错位与失衡。这种文化心态的变迁,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激荡、淘滤、聚合、积淀之后,在本世纪初呈现出多元心态并存的局面。所谓多元,因为它既有形态各异的矛盾心态,也有相互对峙的偏激心态,同时还有时隐时显的折中调和心态。一在多元化的近代文化心态中,最突出而且最普遍的是矛盾心态。首先,在文化选择上,不论是对待西方文化还是…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发掘性研究和当代转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是转换的必要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辩证的转化,是转换的重要原则;转换的基本方式是形式的转换、内容的转换和作用的转换。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和途径,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特征是,分析综合,创新发展,一体多元  相似文献   

4.
思维方式是对先进文化的生成和发展起支配作用的稳定因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虽优势甚多,但其整体的落后性事实决定了它必须走积极改造和向现代化转换的道路。从思维方式的普适能力上求突破,从开放性上找出路,在思维功能的完善建构中求发展,先进意识和进步源流才能在中国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勃发。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统一于企业共同方向上的某种稳定的文化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必须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发展方向上保持一致。企业文化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企业文化建设在当前我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科学管理 ,深化企业改革 ,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中具有重要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边缘文化是多元文化或复合文化中新的研究领域。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边缘文化不是多种文化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一种新的文化的组合方式或新的文化体系。边缘文化所具有的文化行为领域扩张、文化转换及创新等功能是我们构思特定文化域文化战略的主要依据。构思这种文化战略,在我国的朝鲜族社会、内蒙蒙古族社会等跨境民族区域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罗蒂的“后哲学文化”看当代西方哲学的主题转换邹铁军,王传习“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在当代西方兴起的一股文化思潮,它以其强烈的反叛精神,开放的理论视角,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重塑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价值和审美意识。在这股思潮中,美...  相似文献   

8.
"文化资本"是指一定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社会权力结构与经济资本进行互相转换,"社会权力结构"是这种转换的枢纽。布尔迪厄的社会学主要批判了其中由资本所主导的权力关系。文化资本在当代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赖于创意产业的优先发展,而在现代社会中启发创意的社会机制是当代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创意生产与文化产业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要积极改变艺术生产的传统模式,实现艺术生产方式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程建虎 《学术论坛》2006,(5):136-141
应制诗在物象选择、抒情方式、诗旨等方面的高度模式化使其成为一种符号和工具,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有本质的相似,朝臣竞相获取这一文化资本并力争转换为政治权力。“场域”中资本转换的规则和机制由帝王调控,帝王不同的志趣、文艺观和美学观使不同时期的文化资本各有特点,通过朝臣的创作使作品的风格呈现出微小的差异。应制诗作为一种置换权力的资本,不能用来对诗人作人格上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10.
试论媒介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传媒化阶段,媒介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的媒介文化,它在认同主体的确认、认知模式的转换以及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颠覆了传统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实现了现代人类生存方式和文化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向天渊 《广东社会科学》2022,(2):156-164+287-288
旧诗、新诗都是汉语诗歌,尽管汉语有古代、现代之区别,但其差异不足以让古典诗歌传统和古代文化传统发生断裂。时至今日,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依然流淌在新诗之中,新诗也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回归与重塑文化传统,在螺旋上升式的循环中促使传统文化发生现代转换。这种转换的形态也是多样化的,比如,精神追求上对普遍和谐观念的回望与超越,思维方式上直觉与理性的互渗和交融,美学品格上抒情性与叙事化的辩证统一。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从来不会主动流传到个人手中,如何进入并弘扬传统,是对包括诗人在内的每个人的严峻考验,新诗作者必须自觉接受从语言、诗学到文化层面的多重考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20世纪的人文学术和文学批评之发展,充满着历史、文化、社会和心理的裂变。如果说,跨文化语境的生成,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新的裂变,是从旧的肌体中滋生而出的一种新的文化呈现平台和方式;那么,就不能不顾及到这种裂变的独特性、复杂性和持续性以及中国本土文化对于这种裂变的接受、理解、应对能力和方式。在这个过程中,20世纪中国学术和文学批评的转型,不仅意味着对于传统文化的不断反思和吐故纳新,而且传统文化也在不断裂变中求生存、求发展,不断被卷入新的文化语境,不断转换自己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艺学的转换之根及其话语现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文艺学在本世纪三次转换中保持了其特有的学科定性即“根”,此“根”规定了中国文艺学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文艺学的根便是中国文化的人伦特质,表现为人伦本体的价值观、知行统一的实践理性以及整体性思维方式。在本世纪的文艺学转换中,思想总是被及时地组织为话语,话语也总是被及时地转化为思想。中国文艺学始终在说着历史与时代要求它说的话,它说出了自己的思想理论,它并未“失语”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风俗文化的现代转型,呈现出传统风俗文化的现代转换、西方风俗文化的渗透和传播、中西新旧风俗文化的会通融合三大路径多元并进的格局。伴随着社会风俗现代化变迁在以上三个层面上的演进,国人的生活空间日趋扩大,生活方式日趋丰富,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5.
与文本文学有别 ,民间口头丈学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文学样式。在现代 /后现代的语境转换中 ,对民间口头文学真实的传承方式作深层观察 ,以拓宽我们的文学研究视野 ,重绘新的文化地图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在选择传统,传统也在选择现代出路。  每一个民族都要借助传统走入现代社会,割断传统是徒劳的。千年更替,社会转型,中国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接受传统文化。  人必须承受传统,又要转换它,解析、评价、选择、转换,最终是要为它找到现代的生长点:传统文化“是重实践力行的学问”,“应当透过现代化方式的解析和教化,使儒家成为大众的儒家,活现在大众之中。”①——出路在于实现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实用化。  一、传统文化的科学选择——面临的挑战和价值转换  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的价值选择,就永远不会有文化的…  相似文献   

17.
王继平 《云梦学刊》2003,24(2):50-52
近代中国文化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制约下传统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发生的近代性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是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是以通商、遣使、求学、传教、游历、翻译等形式进行的,它表现为一种非和平背景下的和平方式。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文化交流经历了由冲突到整合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  相似文献   

18.
农村道德生态的失序,根源于现代化过程中生存方式的根本转换,传统农业社会实行的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则是以"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生活方式,农村伦理致思范式也随之发生了根本转换,即从农本社会以血缘、地域、传统、风俗、习惯、经验、天然情感为文化基因的文化伦理模式过渡到理性的、法制的、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契约型的文化伦理模式.旧伦理范式已经崩塌,新范式还未能确立,是农村道德生态失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黄斌 《学术研究》2001,(11):69-72
在全球文化发展语境中,中国的文化产业面临着文化产品、文化资本的冲击以及美国文化产业的扩张性和文化霸权倾向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面对挑战,我国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转换和管理方式转变至关重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要以服务导向代替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担任提供服务、协调社会秩序的角色;要由以往的直接控制、直接经营转变为以单位调控为主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九海  韩强 《学术论坛》2005,42(6):25-28
从哲学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性思维、人本思维、整体思维、和谐思维经过创造性诠释与现代转换,可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