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诤 《社区》2006,(20)
社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的城市中,社区服务的思想开始向实际工作领域渗透。90年代初期,党中央、国务院将社区服务的概念扩大到层次更高、视野更宽阔的“社区建设”,形成了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新思路。这项决策明确了城市社会的主要载体是社区,并将解决相当一部分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衍鹏 《社区》2012,(6):21-21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础“细胞”,“细胞”活了全身活。随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不断探索和实施,“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也在重庆市渝北区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该区正全面唱响以夯实社区服务基础、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构筑公益救助网络、筑牢平安建设防线为主线的和谐社区创建“四重奏”。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正确把握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的关系.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新起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微观的社区建设是宏观的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入点和抓手.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结合,将有力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社区建设的重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区服务、社区就业、社区保障、社区学院等充分体现了民生"五有"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顾骏 《社区》2010,(4):41-43
“社区服务”一词是先于“社区”概念的公共话语。社区服务本身也先于社区建设进入生活实践,而且始终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社区服务在中国已经形成发展的势头,同时也遭遇明显的瓶颈,要实现新的突破。“助民干事”可以作为战略转折的基本思考方向,而“项目化”和“专业支持”将成为这一转折的战术支撑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苏维埃时代的中国苏维埃社会,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和在其特殊的演进过程中,中国苏维埃社会社区建设的特点颇为鲜明,其演进与转型也颇具特征。尽管时间不长,又不很完全,但中国苏维埃社会社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是十分丰富与深刻的。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均是异常宝贵。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社区的服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南地区城市社区服务更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以贵阳市省府社区为例,主要运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实地访谈法,从社区的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软硬件设施建设服务三个方面对贵州省贵阳市省府社区进行操作化的实证分析和探讨,试图提出一些应对措施,来解决社区服务中的突出问题。以期待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更好的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李劲夫 《社区》2014,(18):12-13
如何“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增强社区居民自治功能、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笔者认为必须要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不断深化社区治理服务实践,完善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带动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整体提高,夯实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石运玲  崔勇 《社区》2002,(23):4-7
十几年前,当“社区服务”一词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概念演变成今天城市居民家喻户晓的一个通用词汇,社区服务的模式也从最初主管部门倡导的“开展互助性社会服务活动,就地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逐步转变为融福利性、公益性和非盈利性为特征的社区社会服务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  相似文献   

9.
王穗明 《社区》2013,(12):24-25
2012年初,广东省深圳市立足于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出了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把各项服务实实在在落实到基层。 所谓“风景林工程”是将各区、各有关部门社会建设中适用于服务社区居民的好经验、好做法筛选出来,分类设定标准,以“工程化…项目化”的方式推进,推广到各社区,形成以关注人为重点的城市新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利益关系调整与和谐社区建设相互关系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二者的内在关系,探讨城市利益关系的社区调整的思路与对策,以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利益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和谐社区建设在调整城市社会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协调和理顺社区利益关系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从调整城市利益关系入手,应从加强社区民主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完善社区管理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服务,作为社会保障的中心层次,对于增强城市社区的凝聚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对于城市社区服务的探讨和研究,无疑是有益的。 (一)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社区服务与人类社会共生存。社区,是一定地域的社会共同体,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也是一种“微型社会”。当人类过着群居生活,形成生活共同体以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2,(28):10-11
安徽“铜陵经验”取消了街道办事处,实行“市直接指导社区”的管理体制,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减少了行政服务管理层级,节省了社会管理成本,实现了人力、物力、财力的聚集;其次是实现了社区服务效能、社区服务理念、居民自治能力的明显提升,而且对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有着积极的创新意义。为切实提升口岸城市社会管理水平,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自治区民政厅和二连浩特市政府在二连浩特市开展创新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改变现有的“市-街道-社区”三级管理模式,形成“市-社区”两级指导模式,进行了“市直接指导社区”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汤晋苏 《社区》2002,(15):26-27
在宏观的层面上看,社区建设正给城市带来一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革命。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她找到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钥匙,由此开拓了中国城市建设的新局面。“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是一种政府与社会共生共长、相辅相成的互动格局。于是,现代社区的内在价值从行政全  相似文献   

14.
张卫成 《社区》2014,(6):14-15
近年来,社区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层单位,承接了大量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社区工作者待遇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是由于社区居委会属于居民自治组织的属性限制,导致社区工作者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一直无法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使得社区在目前的形势下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社区人才流失现象也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王时浩 《社区》2001,(1):23-24
湖北省武汉市一位街道办事处干部打来电话询问:前几年国家号召在城市大力开展社区服务,最近国家又在倡导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请问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6.
社区建设的起步得益于社区服务的蓬勃发展 1998年10月,江苏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服务总结表彰大会,及时做出了“深化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建设”的动员和布置。南京市鼓楼区委、区政府率先提出了“税源经济是全区事业的生命线,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的工作思路。 1999年1月,民政部在鼓楼区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暨鼓楼经验论证会”,6月,江苏省民政厅和省社科院在南京玄武区召开了“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国际研讨会”。两次研讨会为全面推进社区建  相似文献   

17.
以土地流转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偏好、以住房改造隔离农民与村落的空间联系、以行政化社区组织的搭建瓦解乡村熟人社会及以城市社区服务标准催生新社区居民的“城市意识”是浙江省嘉兴市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式和实践过程.在新社区建设过程中,产生了诸如社区庇护主义的出现和发展、社区法团主义的产生和扩大、社区父爱情结的再生与扩张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单位社会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完全终结,相反,它正以特殊的形态发挥着作用.正视这个现实是开展好新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建设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杨炳珑 《社区》2009,(31):14-15
社区服务——和谐社区建设的核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也就成为社区的基本功能。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02,(19):55-56
近年来,上海市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统一了各级民政系统干部思想,明确了以社区建设为载体,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思路。同时,选择了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五项重点工作,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社团管理和社会事务作为切入点,推进“五社进社”,构筑了新形势下城市“大民政”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两个体系、三个平台”。一、推进社会救助进社区,构建统一完善的社区保障体系。上海市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以社区为载体,积极探索社会救助保障的新机制。一是利用社区的综合优势,在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建立了社会救助管理所,在居(村)委…  相似文献   

20.
社区服务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我国的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商业服务和社区互助服务都正面临着各自的发展困境。究其原因是由于传统的社区服务体系中缺失了非常重要的两环——“诉求表达”和“评价监督”。因此,有必要建构一种基于“自主的社会领域”和“扁平化的社区服务平台”,有助于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众包”能量,让社区居民充分参与其中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以此来适应社区居民不断延伸的需求“长尾”,进而实现面向实际需求的社区服务资源整合并提供随需而变的社区服务,真正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