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肃省天祝县在实施国家草原补奖政策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政策经验,包括科学的组织协调及分工体制、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资金监管机制,以及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尽管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实施中仍存在制度问题,如缺乏草原生态补偿的明确立法和规定;现有地方法规和规章无法全面指导草原生态补偿地方实践;补偿标准过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不足;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进一步完善天祝县草原生态补偿,应当做好顶层设计的改革;处理好《草原条例》《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禁牧办法》三部规范性文件的关系;完善不同层面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均衡性社保、教育等制度,尤其是向贫困地区和草原生态脆弱区域倾斜。  相似文献   

2.
甘肃牧区牧民定居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牧区城镇化进程中,由牧民定居而导致的草原退化问题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甘肃省牧民定居程度居全国领先地位,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所采取的一些定居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根本原因在于牧民定居过程中,只重视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从根本上解决牧民定居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思想转变可分为两大类型:原发内生型和继发外生型。后一种类型思想转变的新框架思路可称其为大转变观。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具有两重性特点,完成思想转变历经两个过程。立足大转变观研究无产阶级领袖思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生态思维方式与城市观的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生态思维方式为城市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系统整体观、自然与人共生、网络化与模型化构成了现代城市的生态认知结构、价值取向和现代城市研究的生态思维方法。现代生态思维方式的普及和完善 ,必将带来城市发展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5.
我国草原生态危机已频频凸现。法治不力是我国草原经济滞后和草原生态破坏的根本性因素 ,所以要采取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体系作为指引.本文浅析了西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的积极成效和面临的矛盾与困难,在此基础上对构建转变西藏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态理念的企业管理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管理,这种管理必须实现从"小我"向"大我"、从"孤立"向"关联"、从"单向"向"多向"的思维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转变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什么提出生态文明 现代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必须从这个时代背景出发,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跨入崭新的 2 1世纪之际 ,如何协调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增加牧民收入是草原牧区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苏尼特右旗实施“围封转移”战略为解决这一世纪难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叙述层变换和人物视角在时空中的运动是人物充当形式叙述者的典型叙述形式。涉及同故事和异故事时 ,讲故事的人物和被讲述的人物的视角关系往往导致叙述者符号操作行为的复杂化。对叙事现象中的视角关系的精确刻画有利于文本的意义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早期儒家看来,不仅个人是文化大背景下生活的个人,而且整个历史、社会也始终是文化因革损益的历程演绎。这种认识,事实上也就是对文化发展规律及过程问题给出的答案。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阐述了早期儒家文化因革损益的观点,并且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揭示了此一观点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宗教,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其完备的自然宗教形态形成于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和金石并用时代的父系氏族社会。蒙古族进入奴隶社会后,萨满教亦从自然宗教向主神教过渡,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萨满教也步入了兴盛的顶峰时期。萨满教宇宙观包括宇宙形成或起源论、宇宙结构论、对天地万物的解读等内容。探讨分析萨满教宇宙起源论、宇宙结构论,对当代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般均衡、局部均衡与制度变迁方式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两种制度变迁方式具有不同特点和前提条件,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的制度演进的具体过程是局部均衡式制度变迁通过示范或样板效应、学习和替代效应、补偿条件的改善,改变一般均衡式制度变迁的收益和成本,引致一般均衡式制度变迁,实现制度均衡,进而通过制度间的互补性,导出整个制度结构的均衡。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泽厚提出中国近现代史是“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以后,中国史学界对近代以来“造反有理”的革命史观进行反思,以新启蒙话语接续“开民智”;随着90年代初“反激进论”成为压倒性优势,现代化的路向由“破旧立新”转向“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此后反思“现代性”以思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自性”的维度,视角再度转向晚近“传统”,以扬弃革命史观中的合理因素与糟粕。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中国现代思想史解释模式由革命史叙事到现代化叙事,进而转向现代性叙事,革命史观的消解与现代性史观的形成直接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界议题和热点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当近代中国社会的外部情状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 ,中国文学也随之发生了某种局部的意识分野 ,即由原来的崇尚诗赋传统变为对小说功能的片面强调。这种意识是建立在对域外小说作用的认识基础上的 ,同时也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中学“位移”有关。由此 ,“他者”视野和“改良群治”的目标使得中国近代文学的生长环境变得既单一又复杂 ,而这又本源于用文化和文学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我国形成了国家办学为主 ,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 ,相应地形成了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 ,但实质上还是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形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主题研究不能忽视其生死观内容,《西游记》主题悖论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解决是靠生死观解决的。这种对主题悖论的自觉或不自觉解决,造成了小说的消极面:“金丹大道”论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就是由于上述情况造成的。其生死观或多或少也反映了取经队伍的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影响了《西游记》主题:取经历程的局限性;终极关怀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20.
西方思想史上有两种基本的自然观,一为敬意论自然观,其实质强调自然是众生平等、互爱相处的家;二为机械论自然观,其实质主张自然是各种事物相互充足利用、为人所造的高效经济共同体。二者相互对立。生态学就是在它们协同影响下萌生和演进的。但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文明的兴盛,后者占据主导地位,敬意论受到排挤。这是现代生态问题一个重要的认识根源。合理、有效的生态学应把两者有机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