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长期延续下来的传统经济模式 ,是牧区生态 -经济恶性循环关系链的基础 ,是导致牧区经济贫困落后和草原生态急剧退化的共同根源。由于现有的大部分政策措施都只针对已经浮现出来亟待解决的牧区经济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并未触及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 ,因而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解决牧区生态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造传统农牧业经济模式 ,使其向可持续发展的牧区生态经济模式转变。构建以草原生态牧业、草原生态工业、草原生态旅游业为主体框架的生态经济模式 ,是加快牧区经济发展、治理草原生态退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生态文化可以引领全社会认识自然规律,了解生态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内在推动力;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可以规范和引导政府部门的决策行为,使政府的决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化应处理好三大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疆实施哈萨克游牧民定居工程过程中仍存在的牧民生态意识不强、垦草开矿、超载放牧、过度发展旅游业等现象,指出哈萨克游牧民族定居工程建设发挥着草原生产和生态的双重功能作用,提出应转变牧民传统的思想观念,激发定居牧民生态意识的自主性,为牧民定居和生态草原建设提供行动准则和法制约束等措施。旨在构建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定居与生态草原建设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取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积极效益。  相似文献   

4.
针对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实施效果、牧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入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显示:在锡林郭勒地区工业发展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牧区生态移民政策对草场生态产生了双重影响,一半生态移民难以就业或难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牧区教育成本偏高的问题依然存在。研究认为:政策制定者必须认识到生态是当地人发展、生活的基础。草原上的草—畜—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地经济建设中,首先要注重草原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协调发展;其次在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方面应探索多元化的补偿路径;最后应探索多渠道增加草原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实现草原生态改善及民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伦理观主张将人类道德关怀和调节的范围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大到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其影响,有学者提出法律本位应当向生态本位转变的观点。在分析法律生态本位观念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及其具体实施的不可行性和不现实性后,提出应当继续倡扬法律的社会权利本位观念,并吸纳生态伦理观的合理成分,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草原的日益退化,牧民的生存和发展形势严峻,牧区的生态移民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并在我国许多牧区开始实践。该文对牧区生态移民的成因和途径做了初步的探索。我国牧区人口已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许多牧民已经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资料——草原。草原封育需要牧区进行生态移民,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牧区生态移民;政府要用宏观、开放的视野指导牧区生态移民,不能局限在一时一地解决这一问题;向牧区未利用草原移民;改革牧区的第一产业,发展牧区的第二、三产业,为牧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减轻向系统外移民的压力;向农村和城镇转移,实现从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向系统外移民。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的生存以及生活方式与他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古代北方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对生活在这里的突厥民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草原环境孕育了突厥族以及与畜牧相关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突厥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对这种自然地理条件的适应———突厥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又保护了这片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8.
用生态学的观点和基本原理来分析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活动和公共行政,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系统与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研究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其所生存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好的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运行及其效能,可以对民族自地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因此,引人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不仅可能而且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姜郸  齐明雪 《国际公关》2023,(23):116-118
大庆这座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政府的生态环保专业队伍建设不完善、考核问责机制不健全、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等问题,导致大庆市政府生态职能履行面临如下困境:一是部门及政府间协同不足,整治工作效果不佳;二是执法监管不到位,源头杜绝不力;三是财政投入不足,治理任务艰巨等。本文根据大庆市政府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相关文献,从增进政府各主体协同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生态环保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对加强大庆市政府生态职能履行提出建议,希望能对改进大庆市政府乃至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的履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公众协同治理的转变,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在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当代问题的意义。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破坏性的深刻批判,在实践基础上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核;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存在意义的分析,为构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方向性指引。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引导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彰显了我国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的成熟和进步,是解决我国目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探析蒙古族古代草原生态保护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古族古代草原生态保护法的内容很丰富,从远古时的习惯法到蒙古汗国以后的成文法,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这一内容。主要包括倒场轮牧、禁止草原荒火和破坏草场、禁止污染水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季节性围猎和保护野生动物等。古代蒙古族牧民通过制定上述法律法规,有效地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为人类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布里亚特是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布里亚特蒙古人跨界而居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和中国。十月革命后 ,俄国境内的部分布里亚特人陆续迁居到呼伦贝尔草原 ,带来了在当时条件下比较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给这片草原的原有居民产生很深的影响。随着牧业体制的变革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生产方式 ,不断发生着剧烈的变迁。生产方式的变化 ,又直接影响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布里亚特蒙古人畜牧业的这种变化 ,也是未来牧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以牧为主 ,多种经营 ,全面发展应是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3.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有三个层次,即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企业间共生形成的生态工业链以及产品消费后的资源回收再生。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必须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理念、经营目标、设计技术、管理体系、营销策略的绿色变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移民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移民现象,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从经济的角度考察了我国生态移民的现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由于生态移民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触动了民族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重大问题,今后的研究有必要侧重于移民社会的文化变迁及文化适应等人类学与社会学课题。  相似文献   

15.
因地制宜,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侗族地区实现当代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但侗族传统农业伦理对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破解这种制约需要系统分析侗族传统农业伦理的形成及其对发展畜牧业经济的深刻影响,以采取避开传统农业经济伦理的障碍和淡化传统农业经济伦理,并施以诱导加拖动的方法,促进新农业经济伦理的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一部智慧之书,其中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识和美学意味。本文通过对《周易》中"生"、"变通"、"合"等关键概念的阐述,探讨《周易》生态美学思想中以"生生"为代表的本体论,以"变通"为途径的可持续发展特性以及以"和合"为目的的美学境界,从而对生态美学这一崭新的美学发展方向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阅读状况为切入点,从阅读的角度关注诗歌在市场环境中的整体形构,从而揭示诗歌备受疏离的深层原因和生态变化。文章包括审美泛化中的诗歌阅读和阅读期待两个方面内容,并引入了“距离”一词,以阐释的方法对和当下诗歌具有同质性的90年代诗歌进行考量,以期给予现实的诗歌创作以反思。  相似文献   

18.
根据肇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动物学与社会生产实际的关系,对动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动物学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英语原是日耳曼语族的一个小语种,经历了“词形变化完整期”、“词形变化消减期”、“词形变化消失期”三个阶段,其发展饱受了多种磨难,最终却发展为当今公认的“全球性”语言。由此可见:语言无论大小、强弱,都没有优劣和贵贱之分。只要广泛吸收、融各家之长就能强大起来。这些值得我们汉语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和草场沙化引起了举国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此斥巨资治理,同时国内的游牧文化研究也出现了生态学上的转向。学界目前认识到:草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人(观念和制度)—草场—牲畜是草原生计不可分割且需要相互平衡的三要素。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变动,都会对系统整体产生影响,因此对草原生态的治理也应该贯彻整体论。今日内蒙古草原生态的变化只是问题的表征,它显示出草原生态的三要素构成的稳定框架或共存关系正在被打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