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传播学观照下对翻译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翻译的本质出发,将翻译视为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或交际活动,摆脱传统翻译研究者偏重于“译”的方法,将翻译过程纳入传播学的框架,从而可以拓宽翻译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人。语言是人们传达感情、交流事件的工具。彼此语言不通的人在一起交流时,就需要通过翻译这一特殊媒介进行传达。口语的交流如此,不同语言的书面文字传播也离不开翻译。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而诗歌翻译则是情感、美学信息的跨文化传播。由于中西文化审美差异必然阻碍两个人群相同审美体验的产生,并进而影响译介传播效果,因此,在诗歌翻译的审美传达中,文化传播美学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信息时代,新闻被认为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重要信息,其产生、加工与传播同样受到信息运动规律的制约,新闻翻译即是一种信息加工。因此,在新闻翻译中自觉应用信息加工理论与策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新闻翻译中,上下文分析至关重要,而编译是当前新闻翻译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信息结构模式的角度探讨了易经八卦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八卦和翻译都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认知范畴,八卦的产生体现出古人处理信息的一般顺序和方法,其中折射出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而翻译是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所以,把八卦中体现出的处理信息的基本原理用来指导翻译实践.不但可行,而且还具有简洁易懂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中心环节,在新形势下,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已经成为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基于翻译传播学理论,政治话语对外翻译拥有自身特定的翻译特点和原则,通过信息增加、信息删减、信息编译和改译等策略方法可以使政治话语传播效果大大加强。翻译传播学理论从语言和语意两个方面为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和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跨语际跨文化的信息传播.将翻译纳入传播学的框架,借鉴传播学中受众研究的理论探讨翻译传播过程中的受体反馈,能丰富翻译受体研究的内涵,拓展翻译研究的内容.对翻译受体反馈的实质、分类、作用以及反馈渠道进行分析,旨在在翻译研究中建立翻译受体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传播学角度看,翻译过程的本质其实就是信息的传播。借助传播学的方法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来探索翻译过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翻译过程本质,减少传播隔阂。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是跨语言的翻译传播,长期面对克服传播障碍、提升传播效果的根本问题,构建翻译传播学则是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翻译传播是异语场景中人类借助翻译实现的信息传递活动。翻译传播学是研究翻译传播本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传播学的分支。以推动翻译传播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为宗旨,将翻译传播作为整体进行考察研究,阐释其本质属性,分析翻译传播与传播、翻译的关系,论述翻译传播学的学理支撑、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应用,初步构建翻译传播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从信息传播模式论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香农一韦弗的线性传播模式与德弗勒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直观形象地阐释微观静态的语言翻译观与宏现动态的文化翻译观,重点分析了作为人内传播的"主我"与"客我"的信息交流和人际传播中的读者反馈,旨在说明翻译是一种传播活动.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唯一出路和突破口应落在一个"传"字上,传原作之精要,传读者之需要;传原文作者之气息和所述之信息,传译者之会心与创新.在翻译的坐标系中,译者应该重新定位,从静态的"译"转向动态的"传",从微观的语言现转向宏观的文化现,从单向的线性传播转向双向的循环互动,以确保翻译传播渠道的真正畅通、信息的有效流通和传、受双方的互动,达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中主体因素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用传播学中相关理论来分析翻译中主体因素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指出,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文化信息误解,文化信息损耗和文化信息附加三种情况。并进而指出,造成文化信息变化的原因与翻译中的主体,即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翻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层面的转换活动,而是被提升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活动中的文化建构成为跨文化语境下搞好翻译工作的关键,因此翻译工作者必须要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及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运用跨文化的思维,转换翻译视点,准确传达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论英汉文学翻译中伴随信息的传递孙德玉1.引信从信息理论角度看,翻译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语际间的信息传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代翻译家Dr·EugenA.Nido曾用形象地表示信息传递过程:S=source,表示信息来源,指说话或写文章的人;M=mes...  相似文献   

14.
广告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媒介方式。广告翻译是融语言翻译和文化翻译为一体的。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对广告翻译作一些探讨,强调在广告翻译的实践中,应对译入语的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心理文化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指出翻译作为现代传播的一种方式,具有信息传播“动态”“共享”“交流”的共性,并借用传播学中受众研究的相关理论对翻译受体的特征和类型进行分析,强调完整的翻译过程应该考虑到受体的反馈,努力达到翻译的预期目的和译文的功能,否则就是“无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的干扰,而调整冗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冗余信息,以确保信息传递通畅,语言交际顺利进行。本文以《孙子兵法》的英译为例,考察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如何对冗余成分进行调整和处理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信息结构模式的角度探讨了易经八卦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八卦和翻译都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认知范畴,八卦的产生体现出古人处理信息的一般顺序和方法,其中折射出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而翻译是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所以,把八卦中体现出的处理信息的基本原理用来指导翻译实践,不但可行,而且还具有简洁易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仅是翻译语言,更是翻译文化。翻译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异化翻译则能忠实反映原语文化,有效地促进两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现从蒙汉翻译的角度来探讨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外宣翻译是以中国的事情为信息源,以外语(主要是英语)为传播工具,以外国受众为信息宿或传播对象,以向外国宣传中国为目的的一种翻译实践,是翻译学的一个分支。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类别,外宣翻译有其特性,也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本文拟从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经济意识形态、媒介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形态等五个方面探讨翻译中原语意识形态和译语意识形态的较量,以期对外宣翻译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作者认为,外宣翻译是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其结果是要么倾向于原语意识形态,要么倾向于译语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伦理建构中,过度强调文化异质差异,会造成目的语受众的排他性。于是,译者应采取"先认同再分级说服接受"的翻译策略,这是一种尝试性的等级式信息比率传播模式的翻译策略。此策略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该传播模式运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文化侵入的嫌疑,于是开放、互动、包容、互惠翻译伦理观的建构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