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现代性究竟应如何定义? 人在现代性中应处于怎样的位置? 如何看待人与现代性的关系? 这些问题一直为我们所关注, 为此, 我们将连续两期刊发“人与现代性”的笔谈, 在哲学视野中探讨人与现代性问题, 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现代性究竟应如何定义? 人在现代性中应处于怎样的位置? 如何看待人与现代性的关系? 这些问题一直为我们所关注, 为此, 我们将连续两期刊发“人与现代性”的笔谈, 在哲学视野中探讨人与现代性问题, 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现代性究竟应如何定义? 人在现代性中应处于怎样的位置? 如何看待人与现代性的关系? 这些问题一直为我们所关注, 为此, 我们将连续两期刊发“人与现代性”的笔谈, 在哲学视野中探讨人与现代性问题, 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如何深探现代性理论全局,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整体态势?如何发掘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双重思想逻辑,明晰其内在关联?如何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实现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中国借鉴的价值意义?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为此,提出当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的当代展望.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的双重意蕴及其实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性概念具有双重意蕴 ,即外在社会结构的现代性与内在文化心理结构的现代性 ,前者表现为形式化的制度结构 ,以理性化为原则 ;后者表现为感性欲望的伸张 ,以感觉化为主导。现代性问题的实质就是道德文化危机与意义危机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人类的社会秩序与心性秩序的超越性的价值源头或根据逐渐消解 ,于是现代人在合理地建构社会制度结构的同时 ,是否能并如何能重建人的心性结构 ?是否能并如何能重建人的精神家园与意义世界 ?这是一个未解难题  相似文献   

6.
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是社会学中的一个经典性问题,直至今天我们仍旧不得不继续追问: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人将如何生存?正是在这样的生存难题上,我们又重新发现了席勒的意义。席勒美学在后现代的思潮中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并不是偶然,我以为恰是因为席勒的“游戏”思想体现出了对人的生存的一种终极关怀,而这样的关怀能够缓解现代性对人的生存的戕害。在这样的意义上,席勒美学为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关于人的社会化生存的一系列社会学问题。席勒美学思想的核心即在于创造了关于审美的“游戏冲动”的概念,认为美…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规范、反思、建构--对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全球化的现代性语境中,如何建构一套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意识和话语系统,从而明确中国的现代性选择,是一个关系到未来中国现代化健康发展和走向的问题。我们通过对现代性概念的分析及其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可以探讨如何充分吸收现代性的合理价值,矫正西方现代性的弊端,建构中国的现代性模式。  相似文献   

8.
康德哲学是福柯哲学重要的理论来源。福柯十分关注从批判哲学到实用人类学的过渡和康德所提出的四大哲学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该做什么?我可希望什么?人是什么?这些问题构成所谓的康德问题,其中第四问总括前三问。在《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中,福柯对上述问题及其答案进行哲学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四大哲学问题,即所谓福柯问题:人如何能思考他不思的东西?人如何能成为生命?人如何能化作劳动?人如何能成为语言主体?此外,福柯还多次论述康德回答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发现康德对启蒙问题的解答开启了现在本体论。基于此,他提出了我们自身的历史本体论。总之,福柯问题脱胎于康德问题,我们自身的历史本体论则是福柯对康德人类学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体验与感知意义的现代性体验,在中国何以突生?本研究以1923年爱情定则的讨论为中心,通过青年学生对张竟生现代性爱情观的微妙态度,剖析近代中国现代性体验:时间现代性和不确定性如何涌现,作为现代性的个体,青年是如何在现代性的矛盾性中通过理性化和建魅的策略在不确定性中构建秩序与确定性的。  相似文献   

10.
在郭沫若研究与当代学术界接轨的过程中 ,与《女神》相关话题的新诗现代性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如何理解《女神》创作的现代性问题 ,也是解决新诗现代性乃至五四新文学现代性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国现代新诗从其产生之始就呈现出鲜明的平民化特征 ,《女神》以及现代诗直露的抒情方式及其相应的平民意识成为现代诗人情感爆发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论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认真思考 90年代中国文论界的学术走向时 ,发现有一种所谓“现代性”反思的研究非常突出。这一研究的中心点是对现代性理论的批判和反省。它对我们文论的发展提出了不可回避的挑战 :究竟现代性理论对我们文论的发展有何种深刻意义 ;究竟现代性问题是不是一个涉及人文学科的问题 ;究竟我们是否需要坚持“现代性” ?我想 :这一切的答案恐怕只有在我们对当前中国文论的现状作出明确判断后 ,只有在我们对以下几组涉及到现代性定义和性质的中国当代文论界学术思潮的探讨中才能给予确定吧。现代性与现代化钱中文先生曾将“现代性”作了这样…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40—70年代,还是80年代至今,对赵树理小说评价的差异主要源自于对文学现代性的不同理解。赵树理小说反映出的现代性问题并不单是五四文学现代性中的问题,也不单是毛泽东《讲话》影响下的解放区文学、50—60年代当代文学现代性中的问题,而应是中国小说现代转变中的现代性问题。赵树理小说是在对中国小说艺术传统资源的现代择取和转化中,在对五四启蒙价值的继承和在对农民现实生存问题的关注、对乡村本位价值立场的坚守中,实现了中国小说的现代性本土转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是实践活动,中国现代性的逻辑起点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人与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主题,中国现代性同样以人与社会的发展作为基本主题,关注的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社会的当代发展问题.中国现代性作为话语体系是一种主动的理论自觉,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显性逻辑,...  相似文献   

14.
哲学视野中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性与时代性、事实性与价值性、观念性与制度性、统一性与多样性、自然性与自主性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哲学问题,需要我们在多维视角的统一中提出问题和展开思路。本文从时间意识、价值取向、制度安排、精神气质等方面加以理解,尤其关注现代性的价值二重性,希望能够对现代性有一个全面的哲学认识和合理的选择。现代性代表了一种寻求超越的时间意识。现代性直接的是个时间概念,也应当首先从时间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就其时间特性而言,现代性是在现代化运动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生成的,是对近代以来西方文…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且变得越来越尖锐。但是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①,在当代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语境中 ,究竟应当如何看待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 ?我们应当重温马克思的有关思想 ,并联系以往历史经验和教训 ,反省现代性及其塑造的人的生存方式 ,进而作出自己的回答。谈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我们仍然需要“回到马克思”。尽管从思想史上看 ,马克思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 (无论西方抑或东方 ,甚至在古…  相似文献   

16.
哲学反思时代问题的一个视角是回答"人是什么",面对现代性的危机这一时代问题,马克思与雅斯贝尔斯分别揭示了其中内蕴的某种机制,即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导致了人生存意义的迷失;继而通过对"人是什么"的哲学建构凸现了入自我超越的本体性意义.马克思从生活实践去理解和规定入,探索了通过社会变革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道路.雅斯贝尔斯关注现代性造成的精神的无家可归,主张入在实现生命的可能性中克服危机.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差异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性扩张中的矛盾及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广生 《东南学术》2006,(4):104-109
本文尝试从文化与文明的对立入手解读现代性的困境,这一困境的秘密深藏于现代思想的人性假设之中.这种人性论否认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从而把人性问题变成了历史问题,正是现代性所许诺的主体权利的绝对性在历史中催生了文化与文明的对立,这种对立的解决又要求我们反思现代性概念的自然权利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曹卫东 《中国学术》2001,3(2):313-318
我们所处身的现代早就成为了思考的对象。长期以来,人们在紧紧追问:现代是如何发生的?现代与前现代之间,特别与中世纪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是有所继承还是截然断裂呢?现代发生之后,又是如何站稳脚跟的?抽象一些说,现代作为一段历史时代也好,作为一个社会形态也好,作为一种思想结构也好,其合法性基础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说构成了所有现代性理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焦点问题之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并没有提出和使用过现代性概念,但却形成了分析和批判现代性的科学逻辑.马克思时代的现代性虽然与我们所讨论的现代性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本质区别,但却为我们思考和研究一个时期以来现代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概念——两个传统的回顾》中把自己的理论称为新古典理论,以示与从马克思到法兰克福的古典现代性理论相区别。遗憾的是,"新古典现代性"概念并未受到中外学界的关注。实际上,此概念对理解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的特征是极有意义的。按照哈贝马斯的看法,不论是对现代性规范基础的重建,还是对现代性的诊断,都需要从古典现代性转向新古典现代性概念。然而,哈贝马斯自己的新古典理论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在现代性问题上,我们需要不断地返回古典现代性理论,与它进行对话,才有可能在理论与实践、批判与现实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