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 一《故事新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历史小说集。鲁迅自己说它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八篇作品,其中采用古代题材的情况各异。有取自古代神话,鲁迅曾说:“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物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出古异,諔诡可观。”又惊叹“太古之民,神思如是,为后人者,当若何惊异而瑰大之”。五四以来,鲁迅正是“惊异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对传统文化的反叛人所共识;但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知识分子,鲁迅的文化心态是极其复杂的。他的《故事新编》全部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是对英雄传说、先哲故事稍加点染而成的“新编”。八篇小说广泛涉及了对现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的各类古代先人,其创作历时13年,可以说,《故事新编》中融入了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知识分子现实姿态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故事新编》的解读,阐释鲁迅复杂的文化心态,展示其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新文学大系》开始,文学史界都默认鲁迅《狂人日记》的“开端”地位,在此认知视角下,陈衡哲的《一日》、刘韵琴的《大公子》、李劼人的《游园会》由于形式上未能突破传统写作范式,创设有“意味”的现代白话小说体;语言上未能突破地方圈层,融入文化中心的语言结构;情感上不能与五四文化的普世价值合流而无法被纳入“现代白话”的研究视野。讨论孰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不仅能够反映出五四时期新的小说形式、语言结构和情感价值的诉求,也能够揭示出文学革命前后文化中心—边缘的替换与变更,更能折射出以北京为轴心的五四新文学辐射结构之外的更多的“现代”表现。  相似文献   

4.
仅仅从开拓新的艺术领域、探索新的表现形式看,鲁迅也是现代文坛上第一位伟大的拓荒者。继《呐喊》、《彷徨》之后,他又奉献给二、三十年代文坛八篇取材于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但却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的历史小说,对这独树一帜的艺术珍品的诞生,是不能只以“没有言论自由”、“没有深入生活的实际可能”,因而只能向历史去索要题材来加以解释的。鲁迅从不顾忌艺术之宫的麻烦和禁令,不先考虑历史小说的定义和规格,再去写这八篇《故事新编》。相反,作为一位伟大的先驱,他在艺术领域的许多方面,必然表现出拓荒创造的精神,《故事新编》就是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故事新编》共收故事8则,即:《补天》、《奔月》、《理水》、《采蔽》、《铸剑》、《出关》、《非攻》、《起死》。[1]如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所说,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从动手写作(1922年)到结集成书(1935年),先后经历了13年。从创作方法上来看,作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第一篇作品《补天》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此后7篇“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油滑”是《故事新编电作上前后贯穿一致的地方,也正是该作品引人注目之处。什么是“油滑”?油滑,即圆滑、世故、不诚恳,用在创作中是指将…  相似文献   

6.
一谈到鲁迅的第一篇小说,几乎所有的鲁迅研究者都异口同声地说是《狂人日记》。这种说法,差不多已成为定论的了。我认为,这个“定论”值得商榷。因为这种说法,有一半说对了,但也有一半说不对。说对的,是指《狂人日记》在形式上用白话写,这在“五四”时期开始的白话文运动中,确是第一篇。说不对的,是指《狂人日记》在内容上却是  相似文献   

7.
《铸剑》写于1927年4月3日。这篇小说几乎是人们公认的“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历史小说。鲁迅自己也说:“我是只给铺排,没有改动。”对照《列异传》和《搜神记》中有关干将莫耶的记载,这篇小说确类一次扩写,它和《补天》《奔月》虽都属《故事新编》中早期创作,但和《补天》《奔月》确有不同,那就是从这篇小说字面上看不到直接影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祖”.《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写成于一九一八年四月,发表于同年五月十五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后由鲁迅收入《呐喊》小说集.鲁迅将这篇小说的主题概括为“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并说《狂人日记》同《孔乙己》、《药》等一起,因“内容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震动了当时的文坛,显示了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和鲁迅历史小说的美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有些偶然现象的出现是颇引人思味的。一九二二年冬,鲁迅开始写他的第一篇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改名《补天》),历经十多年,创作了八篇历史小说,于一九三六年一月结集为《故事新编》出版。郭沫若稍后于鲁迅,于一九二三年夏开始写他的第一篇历史小说《鹓(?)》(后改名《漆园吏游梁》),也是历经十多年,创作了九篇历史小说,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将其中六篇结集为《豕蹄》出版。长期以来,人们已注意到对鲁迅的《故事新编》的研究,但是,却很少注意到对郭沫若的《豕蹄》的研究。至于将这两部创作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历史小说集,加以美学的比较研究,则迄今未有见到。下面,我们就从美学的角度,将两人的历史小说进行一些比较,并从中探讨一些饶有趣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将鲁迅的《狂人日记》或陈衡哲的《一日》推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均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其实,《盛京时报》刊发的《幻想之妖》《红颜泪》《新教子》等长期被忽视的作品,正是具有现代小说明显特征的短篇白话小说。因此,虽不敢也无意妄断"第一篇"桂冠的归属,但却认为这些篇什的文学史意义理应得到符合文学革命实绩的确认。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狂人日记》最早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对其作初步的探讨,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 一九一八年,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空前的划时代的作品。《狂人日记》出现以前,国内的文苑无论是期刊或报纸还基本上是文言文一统的天下,还没有出现过从内容到形式具有崭新意义的新文学创作小说,还没有出现像《狂人日记》这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笔者的博士论文《〈故事新编〉与人类文化问题》中的一部分。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鲁迅写于五四时期的历史小说《补天》对人类文化创世精神的表现:一,女娲的创世精神所体现的民族性特征;二,女娲的创世精神与西方现代思想文化的深刻联系而表现出的人类性特点;三,鲁迅对女娲创世精神的表现中寄寓了自己五四时期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3.
《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也是鲁迅第一次用“鲁迅”笔名发表的作品。它写成于一九一八年四月二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十五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第四卷第五号上。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一共有三本,《呐喊》和《彷徨》里的二十五篇作品,取材于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大体上是从清朝末年到“五四”以后;《故事新编》共收八篇历史题材作品,在《自选集·自序》里,鲁迅称其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相似文献   

15.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现代启蒙小说。它既是对“五四”时期个性主义与人类主义思潮的回应,也是对鲁迅自身早期思想的一种创造性承续与发展。《狂人日记》更是一篇寓言性很强的小说,它对现代中日启蒙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作了清醒预言,并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思考,因而它又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一八年五月,作者第一次署名“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说:“当时还没有第二个同样惹人注意的作家,更其找不出同样成功的第二篇创作小说”。《狂人日记》的主旨不在于写下层人物之受迫害,而是要借着主人公之口抨击几千年封建宗法制度和礼教,所以,这篇小说具有巨大的批判力量,起到了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之作用。当时在《新青年》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性的短篇白话小说,虽为开山之作,却并不显稚嫩,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从《狂人日记》主题的反封建意识和忏悔意识、语言的现代性、以及意识流、象征、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高等写作手法的运用来探析这篇小说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作品,也是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块丰碑。几十年来,人们对它进行过广泛的研究;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评论家又提出了不少新的意见和看法。杨江柱同志在《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两次崛起——从<狂人日记>到<春之声>》(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出的“鲁迅先生是我国创作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个先驱者”,“《狂人日记》是中  相似文献   

19.
作于一九二二年的《补天》,是鲁迅第一篇从古代采取题材的小说。在谈到创作意图时,鲁迅说:“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义学的——的缘起。”又说:“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这对我们理解《补天》,是一个重要的指示。然而,过去我们对此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即使论及,也“语焉不详”。本文拟从弗洛伊特学说对《补天》的影响的角度,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补天(初名《不周山》,1922年11月作)鲁迅关于《补天》的说明:1、《故事新编》的《序言》关于《补天》的说明: 第一篇《补天》(原题作《不周山》)还是1922年的冬天写成的.……《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不幸正看见了谁(现在忘记了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