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所谓放胆作文即让学生放胆创作,教师不作过多限制,过细指导,而让学生根据其生活经验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自由选取作文主题、题材、体裁,乃至作文时间与场合。放胆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放”字,让学生写真话,诉真情,充分发挥其个性。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人格,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中表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被漠视。学生的个性心理长期被压抑,甚至被抹杀。因此,学生作文缺乏个性,千人一面,面目可憎也就在所难免了。其实,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活动,是学生能够以“我手写我心”.真正地体会并表达自己独立世界观的重要途径。综观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无不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视角的,有着自己深深的个性烙印的。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写作观念:写文就是写人。然而,翻看我们学生的作文,让我们感受到的往往是假、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却往往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存粹“公式化”。由于“公式化”长期存在,大大制约了孩子们思维和个性的发展。为了让小学生作文个性飞扬,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写作部分第二条目标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想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观察固然重要,但仅靠引领学生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观察只是来自外部的知觉活动,还需要体验感受,需要人的内在情感变化。而从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普遍存在着重观察,轻感悟体验的现象,即更多地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外界对象的观察上。但如果仅仅限于细致人微地表现对象本身,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就无法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而每个人又都是一个真实的有个性的独立的个体,他存在于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一个人,不论是思想的,还是行为的,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都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那一面,即个性。而个性差异是形成个性化作文的基础。作文教学要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作文教学应尽最大的努力去树立学生"个性"的旗帜,学生的习作应尽可能体现他个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应注重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这一要求贯注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在“体验”二字上做文章。“体验”既有“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的心理感受.又有“实行”、“实践”、“以身体之”外部实践的含义。因此.体验不仅重视主体的心理结构,更注重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建构。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我校多年的写作教学经验的积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尝试进行体验式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封闭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的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地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地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活水”指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学生素质,由重形式转为重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强调扩大学生的信息接受量,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们走出“囚笼”,奔向那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师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努力:我们鼓励学生拥抱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强调学生要多观察多动笔,然而在做出了各种努力后,仍然不无遗憾地发现,每到作文时,学生仍然感到无话可写。叹息、无奈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作文历练的实质是什么?经过长期思索,笔者认为,作文应是一种“精神”的个性创造,是学生内心独特而细微的审美情感冲动物化为语言文字的过程。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积淀孩子的审美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成为孩子“言”与“意”互转的催化剂,使作文成为孩子精神家园中一种有生命的鲜活的灵奇建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明确地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此,要改变过去作文教学“满堂灌输式”的传统,让学生尽可能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写出他们亲历感受的作文,就是所谓的“探究作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当前小学生的作文正面临着严重的“灰色污染”。文化市场适合少年儿童的作品匮乏.大量庸俗化、雷同化、成人化的影视剧、书刊的充斥,再加上不少家庭的“填鸭式”培养方式,学生的习作素材日益枯竭。部分学校和教师为追求优秀率、升学率。作文开展套路教学,热衷于传授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诀窍”。不少学生手中都掌握有一定数量的作文选,习作生搬硬套,程序化、模式化、成人化泛滥。不少小学生的作文由此被污染,有的过于早熟,作文中有明显的成人腔,让人根本分不清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有的有明显的抄袭痕迹,东拼西凑,“剪切作文”、“拷贝作文”大量出现;有的套路雷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原本生机勃勃的学生泯灭了个性,抹杀了灵性,窒息了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在谈到作文教学原则时说:作文教学“坚持从内容人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一句在写作的定义中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后一句对写作的要求强调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赵谦祥老师提倡的“绿色作文”,就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作文充满生机。其实作文教学需要“绿色”,有绿色也更体现出“阳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笔者以为要落实此精神,必须转变教师的写作教学理念,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个性(如思想、感情、意志、信念、兴趣、情绪等)在写作中得以突现,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5.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写作的要求,可以说是对长期僵化的作文教学反思的结果。作文,原本就是非常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新课标的这一要求,体现的正是个性和创新的作文教学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作文教学是最适合发展、展示学生个性的领域。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真情写作,个性流露是作文优劣的评价依据。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创设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拨响学生心灵个性化的“琴弦”,演奏出一曲曲美妙富有创造力的“乐章”来,促使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笔者以为要落实此精神,必须转变教师的写作教学理念,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个性(如思想、感情、意志、信念、兴趣、情绪等)在写作中得以突现,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表明作文需要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题材,作文一旦引入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就会叙写顺畅,情感饱满,内容充实鲜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作文对一个学生以后的学习及终身发展,对其人格精神的确定,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其智力与情感的发展都极为重要。然而,无可讳言的是,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费时而效果差。要使中学作文教学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张扬“自我”,展现个性,作文教学的“瓶颈”才可望打破,作文的新路才能够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并且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文:”我认为要落实此精神,必须进行个性化写作。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能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本文试以我的一堂作文公开课《我想唱首歌》为例,谈谈教学中我是如何拓宽学生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