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凤山 《社区》2005,(16):36-37
常言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是个古稀之人,儿孙移居加拿大,我就到加拿大卡尔加里市探亲,很快就与移居这里的老年华人融和在一起。他们向我介绍了卡尔加里市华人耆英会的种种好处,并带我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本文认为“我参加打仗,是敌情逼的”(邓友梅《朱彤心》)这类句子,从结构上说,是一种“得”字句,,句尾的“的”用的是个假借字,其本字应当是“得”。它与通常说的“得”字句的极为明显的不同之处是“得”居于句尾,其后不再出现补语。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这类句称作无补“得”字句。本文用的主要代码:Sn代表主谓短语(小句),Nn代表名词性词语,Vn代表谓词性词  相似文献   

3.
中西诗学相互参照与印证,学界多以西方文学理论观照中国文学作品,从中国文学理论视角解读西方文学作品范例较少。如以王国维诗学理论之“不隔”说,考察美国深层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的诗歌美学追求,应有一定学术创见。基于中国禅宗与道家文化的深刻影响,斯奈德多部诗集中充分呈现出“不隔”的独特美学特征,其众多诗作意境悠远,充满生趣,简洁美好,语语如在目前。具体而言,斯奈德诗歌的“不隔”亦可分为“景”之不隔,“情”之不隔,以及由此融会而成的“意境”之不隔。  相似文献   

4.
自然数单位“1”是人类认识最早的一个数,它在数学解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进行复数运算、分母(分子)有理化,进行化简、计算、证明等都离不开“1”.1.分母(或分子)有理化常要把分式的分子、分母乘以同一个数1.2.某些化简或计算题一旦“乘以数1”后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迅速得出结果3.某些二项式习题常令某数等于1,则迎刃而解.例6证明c+CL+CZ+…+CG+…C卜2”证明设a=b=l代入二项式定理即得2”=Ct+C\+CI+…C:例7计算以下多项式展开后的系数和(Zx’+x‘-3x+l)‘“·(Zx+l)’·(-4x‘+4x+…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听了一个纪检领导的大会报告,他的关于对干部"盯得紧"就是"爱得深"的辩证观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说,近年来我们各级纪检组织出台了多种措施,加强了对干部的监督,譬如,关注干部的  相似文献   

6.
说“得”     
“得”在殷商甲骨文中写作“”,从“手”持“贝”。《说文解宇》释为“行有所得也”,表示在道路上拣到“贝(宝)”而有所获。所以“得”的本义是“获得” 得到”。譬如: ①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②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相似文献   

7.
安仁话中的“得”字可以作动词、介词、助(动)词。安仁话的“得”字双宾语、兼语句以及被动句都很有特点,与普通话对应用法有差异。安仁话“得”字用法为双向动词提供了方言例证,也进一步验证了给予动词的虚化轨迹。  相似文献   

8.
“得”字的语法化和“得”字补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得”字补语是汉语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种补语,学者们就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其内部构成复杂,至今歧见纷出。“得”字补语在现实中的复杂表现源于它所经历的语法化过程。“得”本为动词,后顺应汉语动补式的发展大趋势加缀在动词的后面,使其表义逐渐弱化,成为动词和补语之间的连接成分,表示可能和表示结果的“得”字补语是其“达成”语义的两个变体。  相似文献   

9.
四(二)班一直是个优秀班级,各项活动评比都排在学校全年部的前边。外班老师都说四(二)班有一支非常过硬的班干部队伍,要口才有口才,要威信有威信,要组织能力有组织能力。你看那个体育委员,一嗓子喊出去,队伍立刻直得像一条线;那卫生委员,  相似文献   

10.
刘瑛 《社区》2012,(22):27
广西柳州鱼峰区丽都社区以建设"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幸福社区"为目标,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推动社区建设工作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发现得早,畅通"民意直通车"长期以来,丽都社区党委真正把基层问题当成大事来抓,把群众小事当成大问题来抓。最基层的生活总是五味杂  相似文献   

11.
刘瑛 《社区》2012,(33):27-27
广西柳州鱼峰区丽都社区以建设“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幸福社区”为目标,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推动社区建设工作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家银行都发行了各种信用卡,而且名称不同、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当然信用卡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每个人都要办外币卡,去挂个副卡。随着持卡族的日渐增多,如何用好、用活信用卡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在此向大家传授几招银行卡的理财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劳骥 《中华魂》2011,(2):29-29
只要稍加留神一些领导的讲话、表态、批示等,就不难发现“基本XX”的出现频率很高,如“基本同意”、“基本可行”等等。  相似文献   

14.
离怀别苦,愁思绵绵,这个主题在古代人写的诗词文章里,不知几十几百遍地重复着,可是,当我们吟诵着这些描写愁绪愁思的名句名篇时,非但没有雷同之感,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欣赏描写愁绪愁思的新的形象和新的意境,有时往往会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同时还能不断地领会到作者的艺术匠心.诗词里所抒写的离愁别绪,不是概括、抽象的说理,而是具体而细微的形象,它似乎可以捉摸到、感受到.词人对“愁”的运用,可谓颇具“妙”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统计和梳理,探讨了“得”前谓词在表现形式上的复杂性。从类的意义上说,先导动词、判断动词、能愿动词和一部分使令动词以及一部分行为心理动词不能进入“得”字句的前段充当谓词。虽然“得”字句对动词有所偏好,一些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动词较容易构成“得”字句,但是能否进入“得”字句的前段充当谓词与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从形容词的情况来看,凡是能用“很”修饰的都能进入“得”字句的前段,所以“非谓形容词”、“形容词的重叠式”和“带有强式字眼修饰的偏正式形容词”一般很难进入“得”字句前段。基于对“副 名”结构的认可,本文认定名词也可以进入“得”字句前段。  相似文献   

16.
“得”字句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说明 本文描写的是述补结构的一个小类:“得”后为程度补语或结果补语(有的叫情态补语或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得”后为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从语言的系统性角度出发,我们以北京话的典范作品──老舍和著名民间评书艺人陈士和的作品──为主要考察对象,也兼及其他作家作品的语言现象,以资参照比较。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得”前的谓词记作X,“得”后补语记作R。 §1 X与R的互选性 部分“得”字句,X与R有互选性。大体情况如下: R=很 凡此类“得”字句,在北京  相似文献   

17.
在成都话里,“得”[te]可以出现在如下的语言结构里: 1.记得|认得|值得|觉得|晓得|要得 2.走得快|看得清楚|热得遭不住|做得来|带得有 3.吃得|穿得|压得|做得|读得|卖得 4.不得走|不得伯|不得出事|不得等你|不得让你走  相似文献   

18.
张会 《山西老年》2009,(4):55-55
医学家提醒:多数猝死的病人不该发生意外,原因在于无知。家有老人,作为晚辈除了尽孝赡养以外,对长辈的几种常见突发病也要掌握些预防救治的应对措施。哮喘病——背不得  相似文献   

19.
一直把《论语》捧在头上,不敢翻阅,不愿翻阅,更不自信去翻阅,对其了解也只是出于对孔圣人身份的知晓,和几句随口飘出而不驻足心上的经典话语,此时《论语》仅是一本被历史再三检阅批上“合格与经典”字样的书,同样被陈列于与之岁月难以相仿的众书之中,在书架上孤独着。  相似文献   

20.
所谓“德”,讲的是道德和品行,也有心意、恩惠之意;而“得”指的是得到、拥有的意思。这“德”与“得”两字虽然同音,但对人的作用却往往大相径庭。古往今来,因“德”而永垂青史者不乏其人,因“得”而身败名裂者也是史不绝书。这两字还如影随形,在贪“得”之后,紧随的便是缺德。比如:得到了一个第三者的拥抱,便缺了为夫或为妻的德行;得到了一次不该得的礼品,便缺了做公仆的德操;得到了一笔贿赂,便缺了当权者的德政……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因而毁掉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的更是大有人在。古人说:“一个为官者,如果一旦缺失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