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夷水,即今鄂西清江的古称。鄂西古为:“古蛮夷之地”,“未通中国”(道光《施南府志》卷。),是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学者们指出,古代巴人的祖先及今鄂西土家族的祖先——廪君就诞生在这里。但是,笔者发现,在以白虎为图腾的原始氏族“廪君种”之前,古清江流域还活跃着一个以巨蛇为图腾的古老氏族,只是他们一直为深厚的文化堆积层掩盖着。本文试图揭示这一巨蛇图腾氏族,追溯清江流域土家族文化更古老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代活跃在今鄂西清江流域的“廪君”是古代巴人的祖先,也是今天鄂西土家族人的祖先。如果对“廪君”名号的含义能给出清楚确切的解释,对于巴文化研究和土家文化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廪君”的含义,虽然有的学者曾指出廪君就是虎君,但并未充分阐释理由,而且也有岐说。有的学者认为,廪君即“林君”。例如徐中舒先生在《论巴蜀文化》中说:“廪君之廪,又与林同。如林钟之林,金文皆以,作或。廪君就是居于森林地带射猎部族的酋长”。笔者认为,“廪君”的含义是虎君,其根据是土家语虎名的语言学背景。至于其另一重要理由——土家族白虎图腾崇拜的宗教文化,有的学者已有论述,本文不拟赘述。  相似文献   

3.
对“廪君”巴人起源几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战国以来人世本》、《后汉书人《水经注》、《晋书》、《通典》、《蛮书》等典籍中都见有“虞君”传说的历史记载。在论述“摩君”巴人历史时,学术界一般多根据《世本》中有关“摩君”出赤穴的一些历史传说记载,从而认为“廪君”是巴人的祖先,并且还认为“摩君巴人”就起源于清江流域。不仅学术界十分流行这一说法,而且分布在湘西、鄂西、川东、贵州等地区巴人后裔土家族居民中,人们世世代代都广为流传说“感君”巴人是他们的祖先。那么,“‘摩君”到底是不是巴人始祖?“质君”又是不是起源于清江流域?““廪君”其人究竟出现在中…  相似文献   

4.
廪君在清江流域的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汉书·南蛮传》云:“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这就是说,廪君族最早生活在“武落钟离山”,武落钟离山是古代巴人和今土家族的祖先——廪君的发祥地,它与清江流域远古氏族的活动直接相关联。 但是,武落钟离山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5.
清江古文化论张应斌鄂西清江流域素来被称为“神奇的土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保存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古代文化,例如与云南“元谋人”并列为中国最早的古人类,“建始人”、著名的“长阳人”、土家族和巴人的始祖──禀君人及其文化都生长在这里,土家族的巨蛇图腾氏...  相似文献   

6.
廪君巴从清江流域兴起与发展,后来向四周扩散,特别是发展到四川境内外,从而有了“巴蜀文化”的共称。自考古学兴起,在长江三峡与清江流域里,发现了以夹砂褐色陶器为特点的文化遗址,时间可早到夏商时期;器物类别以釜、罐为其大宗。许多学者认为这就是早期的巴文化。笔者认为对廪君族系文化与巴文化应区别对待,以还原历史阶段的不同。廪君族系的历史融合与发展,在清江与长江三峡地区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并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土家族这个民族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7.
在鄂西土家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中,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以欢乐的歌舞悼念死者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土家人俗称它为“跳丧儿嗬”。 一、跳丧儿嗬的基本形式 跳丧儿嗬广泛流传在古代巴人发祥之地的清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尤以鄂西的巴东、长阳境内最为古老原始,在这里的民间最为普及。  相似文献   

8.
“向王”,也叫“向王天子”,是鄂西清江流域(包括湘西桑植,大庸等地)土家地区人们曾经世代崇拜的偶像。在这些地方,过去有专门祭祀“向王”的节日。巫师、道士有专门祭祀“向王”的祈祷仪式。山川溪河多以“向王”命名。还有无数专门祭祀“向王”的庙宇。由此可见,“向王”,在这一带的原始崇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向王”者究为何人,历来说法不同。有的说是汉景帝驸马;有的说是蛮王向宝胜;有的说是廪君巴务相。为有助于鄂西土家族历史的研究和探索,本文拟据所见的有关资料及实际地调查,对上述各说,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9.
萨尔嗬是清江流域土家族的一种祭祀舞蹈,是古代巴人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品之一。因为它是吊唁死者,又名跳丧鼓。 萨尔嗬的现状 萨尔嗬流行于鄂西的清江流域的长阳、巴东、建始、五峰、恩施等县的部分地区。这一带的土家每当死了老人以后,周围邻里,不分远近亲疏,不论死者认识与否,不论死者的辈  相似文献   

10.
穴居是鄂西南清江流域地区延续历史久远、形式独特的一种居住形式,它是土家族渔猎经济形态的缩影,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1.
湖北长阳地区的廪君神话与向王传说在流传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相融,出现了神话、传说的“破圈”融合现象。廪君神话中土家族先祖廪君在开创基业时体现出的艰苦奋斗精神与向王传说中向辅治水的勇敢无畏精神具有相似性,两者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相交相融,形成了一个箭垛型人物——向王,廪君神话的内容也就逐渐被附着到上面,最后形成了“廪君向王为一人”的融合叙事。神话与传说的“破圈”融合,反映了当地民众的价值认同,符合当地民众的情感期许,正是民众认同与传播,最后才有了长阳民间叙事中“廪君向王为一人”的融合叙事。通过文化圈理论深入探究可以发现,地理空间上的相近分布与重叠、地方文化在时间上的叠压及当地民众价值认同和情感期许,是促成“破圈”融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跳丧”是鄂西土家族著名的民间舞蹈,也是鄂西清江流域古老的丧俗之一。它在悼念死者的灵堂前举行,通过一人击鼓指挥,众人跳舞的朴素表演,表现出土家族古代生产劳动状况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该舞蹈古朴典雅,节奏明快,步伐严谨,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通过这种欢快的跳丧歌舞  相似文献   

13.
一、“千湖之省”的远古文明湖北素称为我国著名的“千湖之省”。距今约30万年前,湖北的气候比现代还要温暖湿润,为原始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因有“长阳人”的骨骼化石出土于长阳县下钟家湾的岩洞中,是一块左侧上颌骨断片连同两颗牙齿及一颗前臼齿,古人类学的研究表明:长阳人的颌面和嘴部比猿人大为进化,属于“古人”阶段的人类,形象与现代人相似,与长阳  相似文献   

14.
在湖北省巴东、建始、恩施、鹤峰、长阳和五峰等县的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地区,有一种独特的丧俗:老人病故后,乡邻们在一起唱歌跳舞,通宵达旦。他们称之为“跳丧”、“亡”、“闹丧”、“闹灵”、“闹夜”。  相似文献   

15.
就湖北省来说,只有鄂西历史上出现过几百年有别于汉族地区的一种制度——土司制度。为了系统地深入探讨鄂西历史上这一制度,对几个有关的具体问题有必要予以弄清。 一、鄂西是古代巴族(土家族的先民)的发祥地,恩施(夷城)是廪君的都城。 古代巴族的发祥地有不少传说,但比较集中的一个看法是在长阳武落钟离山。现在鄂西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一支后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音审)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于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水神,谓廪君曰:  相似文献   

16.
一、鄂西的城镇 (一)鄂西的自然人文环境湖北省西部(简称“鄂西”),有一大片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地区,包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地区的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这里,历史上城镇的发生时期虽然较早较长,但在建国前,一般地说,它的发育十分迂回缓慢。建国后,虽然鄂西城镇建设速度加快,特别是在建立自治州、自治县以后,速度更快,可是如何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仍然是急待我们去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林继富先生的《清江流域土家族始祖信仰现代表述研究》惜鉴民俗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材料考证、民族志和口述史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梳理了以廪君叙事为代表的清江流域土家族始祖信仰的诞生和传承脉络,探讨了以始祖信仰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表述方式,分析了始祖信仰传统的现代性保护和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我国土家族始祖信仲文化研究领域的一本力作。  相似文献   

18.
受清江流域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鄂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原生态特色。相对封闭的鄂西山区也使当地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中保留了众多古老的文化因子,鄂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还具有粗放纯朴的山区饮食文化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鄂西土家族原生态特色浓郁的饮食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长阳南曲”,亦称“丝弦”,是湖北地方小曲中较为古老的曲种之一,主要流传在鄂西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尤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资丘一带为最盛,原称“南曲”,1962年始定今名,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娶媳嫁女、诞子祝寿及劳动之暇时的弹唱曲调。据其艺人所传遗物和师承关系等方面考证,约在清乾隆、嘉庆年间,“长阳南曲”即已在鄂西土家族地区演唱,至同治、光绪年间,在长阳、五峰盛行,距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长阳南曲”是土家文化与汉文交融而产生的艺术结晶,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地方方  相似文献   

20.
“长阳人”是我国华中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 ,属早期智人 ,距今约十万多年。1 95 6年发现于湖北长阳县钟家湾一个称为“龙洞”的石灰岩洞穴中。该洞穴中共存化石有大能猫、剑齿象等数十种动物群成员。1 95 7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贾兰坡先生主持了对“长阳人”洞穴遗址的发掘。出土的“长阳人”化石包括 1件不完整的保留有第一前臼齿和第一臼齿的上颌骨 ,以及一颗单独的左下第二前臼齿。其牙齿较大齿根长 ,下第二前臼齿的齿根有两个分枝 ,咬合面纹理复杂 ,齿冠较低。下前二前臼齿的齿 ,下颌骨保留了若干原始特征 ,如梨状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