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哲学的《易经》和《易经》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发展规律看,《易经》是一部以筮书为形式的古代哲学著作;从《易经》成书的时间、作者的政治地位及成书的目的看,《易经》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著作,《易经》的思想主旨是周人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2.
西周时,把已成书的《周易》──《易经》六十四卦每卦每交都作解释,叫“卦辞”和“交辞”。为使人易懂,《易经)的这些“交辞”,都用文学语言、散文、韵文的形式写成;就其内容,则反映了当时生活上的婚、丧、嫁、娶、耕、牧、渔、猎;在社会结构上反映家庭\法律;在战争上反映胜利与失败;在宗教上反映神鬼与人的关系等等。虽然成书于统治阶级文人之手,历史上一般都说是周朝文王整理编写的,“西伯囚而演(易)”。统治阶级用它卜资被统治的人们也相信它。《诗经·氓)中不是那个”氓”,在结婚之前,还占I一卦,卦象吉利,才成婚的…  相似文献   

3.
一、从唐代琵琶名曲《绿腰》看它与《新翻羽调绿腰》的联系。二、从唐代大曲的结构看作曲家的创新。三、通过对《新翻羽调绿腰》音乐形象的分析看其在演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般论者认为诗产生于周代。其实,殷代已有朴素的韵诗,但由于其时“诗、史、事”三位一体,“诗”也即“史”、“事”;再者,从《诗经》的一些篇章看,诗也不都是周代作品。于是,《诗经》全是周代作品的定论是应当推翻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深入检讨《易经》和《内经》的基础上 ,指出中国古代哲学方法论的理性基础在于营卫哲学。本文系统展开了营卫哲学的内容和结构  相似文献   

6.
胡适是一个有影响有争议的人物,但在《胡适文集》里,他确实是一个古今中外思想兼容并蓄,在新文学、中国古代哲学史、整理国故、“启蒙”思想等方面都取得成绩的学者。  相似文献   

7.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化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易经》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如果详细分析,实际上,二者有许多惊人的类似之处。文章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认识的真理性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唯物辩证法四个方面分析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易经》哲学思想的相似相通之处。如能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说明】 1921年8月中旬,郁达夫在日本东京附近杨木县的盐原避暑,作了十首诗以记录自己的经历与心绪,《郁达夫诗词集》将这十首诗名之为《盐原诗抄十首》。这组诗中的第一、二、三、四、五、八、九、十首,原载作者日记《盐原十日记》中,并曾在1921年10月至12月日本《雅声》第三至五集发表,第六、七首曾分别以《山中七夕》、《妙云尼墓》为题发表于1921年10月1日日本《文字禅》第五卷第十号。从诗的内容看,第一首表现对“秋来酷热”的“不平之鸣”(《盐原十日记》),第二首写山中避暑的清凉快乐,三、四两首是七夕怀内之作,第五首是给旅舍主人的…  相似文献   

9.
《旧唐书》与《新唐书》中关于租庸调数额的记载各不相同,当以何家为正,后世诸说纷呈,本文以记载相同的他种史籍、两书的编撰先后、前人的考辨与多种历史文献资料为据,论述了当以《旧唐书》之说为确,并就后人为何重《新唐书》轻《旧唐书》,误以《新唐书》之说为正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易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哲学著作,以其神秘的“占筮”外衣焕发出丰富的象征哲学思想,从思想上不断启迪后人思考生产、生活,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从农业生产来看,《易经》包含了丰富的农学思想,其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季节变化与农时观、农业灾害观、丰富的农业技术思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几十年来是全国高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古代文学教材,但囿于时代等方面的原因,从作品的题解到文字的注释,今天看来,存在着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就入选的《尚书·无逸》和《诗经》中的若干篇旨意文字训诂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纠正性的工作,以期对即将进行的全国古代文学教材的修正和统编工作,提供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新史学》与《新民说》,在倡导近代进化观、近代民族主义精神、近代国民观念等方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显示出《新史学》与《新民说》宗旨相通,说明梁氏企图借新史学灌输近代进取精神、近代民族主义精神与近代国家观念,培养近代新国民,以适应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假设句之范围,将《国语》与《左传》加以比较,以窥当时语言之一斑及两书文字之同异。  相似文献   

14.
老子哲学中的管理思想精髓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子》一书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思辩哲学著作,而且也是中国古代独树一帜的管理哲学著作。探讨老子在该书中所创立的以“天道自然”为基础,以“无为而治”为核心的宏观管理思想,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哲学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比较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及中国古代《法经》,将两部法典的内容及体系排列进行对比,研究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思想及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6.
掌握扎实的语法知识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本文从功能语法的角度阐述了《CollinsCobuild英语语法大全》的理论依据,并且指出了其灵活实用的特点,以期为更有效地进行英语语法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易经》是哲学,是自然哲学、社会哲学与人生哲学。《易经》乃中华文化之源之本之根,《易经》乃生变中和之道,《易经》乃顺逆进退、利弊得失、存亡生死之术,真正能代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首唯《易经》。对《易经》,我们应破除"五个误区",树立"五个新理念",即"五正":正名、正位、正源、正本、正意。对易文化,我们应继承、创新、丰富、发展,实现《易经》"四化":时代化、科学化、通俗化、世界化。  相似文献   

18.
《诗经·卷耳》抒写采摘、登高饮酒诸事,长期以来,论者惑于二事不能同为男性或女性所作,致使抒情主人公的性别众说纷纭。本文从考察《诗经》时代婚姻制度,社会风习等方面入手,论证《卷耳》主人公应是一女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红楼梦》在叙事过程中运用空白艺术的方式及其产生的审美效果。《红楼梦》的空白艺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语句空白,或是利用语言的特殊功能,使语言所显示的意象与意象之间出现断裂或省略,或是利用特殊的句式把语句压缩,使语意出现跳跃,省去两种语言意象间的直线性因果联系,从而造成一种含蓄蕴藉,潜藏不露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彖传》之所以能在诠释《易经》的过程中实现“哲学突破”,关键在于它创建并运用了新的适当的诠释方法,即诠释卦象以为先导、诠释卦名以定基调、诠释卦辞以明义理、揭示文本隐含诠释空间以引申义理的诠释方法。而《彖传》诠释对《易经》“哲学突破”,主要表现为它立足时代前沿,在诠释过程中建构起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的哲学理论,即“天施地生”论、“顺天应人”论、“与时偕行”论、“刚柔皆应”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