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心理治疗,是预防、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在预防、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系统工程中,从社会讲,至少要有学校、家庭、街道心理咨询等机构。心理咨询在国外是一个行业,形成了各种流派,有精细的分工,美国就有40%的居民进行心理咨询,得到了心理治疗。在我国,心理咨询并未成为一个行业,仅是一门科学,为少数人所研究。作为社会综合治理的一部分。预防、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必须有心理咨询室,社会要有心理咨询诊所,以治疗心理疾病,调整人际关系,减少违法犯罪。从个体讲,至少要有思想、行为、生理心理等几方面的预防、矫治工作。过去,我们强调的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政治的、道德的预防、矫治;通过强化行为训练,力图获得正确的习得性行为模式,预防、矫治不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时期是我们成长必须经历的一段时期,是我们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特殊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趋势一直呈居高不下态势,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的特点。探讨青少年时期的年龄特点及其与违法犯罪的关系,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对预防和惩治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改造违法犯罪青少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们在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少年的工作中,摸索分类矫治的方法,在转变违法犯罪少年思想及行为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分类矫治是教育感化实践提出的新课题。1984年,我所收容的女犯罪少年中犯性罪错的达90%,这些人留恋犯罪生活,有的在所内搞同性犯罪活动,屡屡违纪。虽经批评、教育乃至处分,但收效不大。于是,我们认真研究了她们由受骗失身到堕落犯罪的特点,觉得应该对她们在教育上要开小灶,对症下药,“四自”(即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教育应运而生。由于针对性强,“四自”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绝大多数女犯罪少年开始认识罪错,懂得了保持人格的重要,有的还主动揭发检举了他人的犯罪活动。“四自”教育的成功实践,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分类矫治打破粗放型的传统模式,有利于提高教育效采,是较为科学的方法,从而坚定了我们探索分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信心。一、深入调查研究,确立矫治目标根据矫治犯罪少年思想和行为的需要,首先对他们实行分类编队;其次对犯流氓、盗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已成为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而对聋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没有引起整个社会特别是有关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往往处在被人遗忘的角落。聋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也和健全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一样,严重地影响着社会治安,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四化建设。所以,聋哑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一个值得社会和各方面重视的问题,应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针对聋哑青少年的特点,对聋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治。  相似文献   

5.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作为世界、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品德修为、知识素质和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对青少年教育的缺失,其违法犯罪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中,笔者结合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及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调查研究、访谈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特征,然后从青少年个体、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深度剖析了他们犯罪的原因,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预防策略,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作用,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6.
在做好教育挽救在校失足学生工作的同时。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开设面向社会的家庭教育咨询站和家长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指导家庭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了工读学校指导家庭教育能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工读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犯罪早期预防的必要手段工读学校在教育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过程中,为了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必然要了解分析青  相似文献   

7.
诸多有关犯罪问题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成年犯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的曾是犯罪少年,也有的曾是违法少年;与之相关的研究还发现,个体初次陷于违法犯罪的年龄愈低,其以后再次陷于犯罪的可能性就愈高。形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个体在初次违法犯罪后所感受到的罪疚感,在以后的犯罪活动中将明显削弱,甚至消失;其次,有违法犯罪前科者,以前的劣迹难免成为重新做人的障碍,也可能使之在生存竞争中因处于不利的地位而重新犯罪;第三,更有部分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在监所、工读学校等处受极个别人的恶性感染而增加犯罪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对初次…  相似文献   

8.
婴孩的哺乳、儿童的养育大都离不开母亲,母亲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平和思想情操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而少女长大成人以后是要做母亲的。因此,掌握少女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了解其罪错的危害,制订相应的矫治及预防措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据对115名犯有罪错的少女进行的调查,发现少女违法犯罪有如下六个特点。 1.性犯罪在少女犯罪中占大多数。在所调查的115名少女中,犯性罪错的少女占总数的85.1%。 2.少女犯罪年龄提前。在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1984年入矫治机构少女的平均年龄为16..岁,1985年和1986年分别是16.4岁和16.5岁,而1988年入矫治机构少女的平均年龄则下  相似文献   

9.
谢炳春 《职业》2007,(33):33-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因此,我们需要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犯罪心理入手进行分析,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的违法预防和矫治服务,是一项持续和多元化的工作,急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共同建立一项有效的矫治机制,以引导青少年,使其健康成长.笔者通过对澳门地区违法青少年司法管辖范围内教育监管制度改革的考察,简述其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治对策,以期对我国大陆地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却日益严重.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及主观动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针对校园的特殊文化氛围构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御体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2.
郑嫦 《现代妇女》2014,(7):50-5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普遍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首先将具体定义青少年犯罪,并描述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趋势包括其年龄特征,犯罪动机,以及犯罪特点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化多样化的,本文将重点从家庭因素入手,分析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设立青少年犯罪刑事惩罚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上海市长宁区少年法庭的司法实践,提出应确立适应国际化和国情化的我国青少年犯罪刑罚的新方法,以预防、教育为主,服务、处罚为辅,青少年犯罪刑罚的首位和主体应该是矫治功能.  相似文献   

14.
日本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性矫治工程──对大阪市少教机构的考察与思考孙嘉明日本在对青少年"非行"(越轨行为)的社会性矫治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以作者对日本大阪地区少年鉴别所和浪速少年院的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为依据,从日本的青少年犯罪现状、对青少年罪犯的处置、矫治...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因此,我们需要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犯罪心理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向来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乃至有人将其作为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因素.同样,人们对家庭在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行为中的作用,也寄予很大希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这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效果却并非理想.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人们曾从各个方面寻求解释,家庭文明自然也成了倍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认为家庭文明最根本(核心)的内容,是社会对家庭价值的理解及家庭对其成员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方式.因此,家庭文明主要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亦根源于此.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治作用,主要取决于家庭文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违法犯罪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堪忧,影响其正常社会功能的恢复。为了更好地帮助这部分青少年回归社会,预防再次犯罪,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与干预十分重要和必要。本文对违法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心理康复体系的建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严重且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原因是多重的,但心理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的起点,青少年犯罪从心理角度而言,主要产生于不平衡心理、逆反性心理和孤独及空虚心理,本文拟对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及概述,综合了较为全面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及其成因。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看,财产犯罪是其主要类型,实施手段以偷盗、抢劫、绑架、诈骗为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首次实施财产犯罪行为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异常的心理状态,处于思想斗争激烈的矛盾之中.如果我们能够准确把握他们这时候的心理特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警告制止,就能够使他们悬崖勒马,避免误入歧途.否则一旦打开缺口,极有可能使他们一发不可收拾,滑向犯罪的深渊.  相似文献   

20.
李淼 《现代妇女》2014,(11):334-334
基于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防治措施应不同于普通的犯罪预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重视青少年轻微偏差行为的矫治,建立衔接机构,二是在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引入恢复性司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