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常熟地区(包括1961年从常熟地区划出建置的今张家港市部分地区)的“做会讲经”,属于苏州做会宣卷的一个分支。同苏州做会宣卷和宝卷,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地区特点。该地区流行的“拜香”(香卷)与“做会讲经”(宝卷)是不同的民俗文化活动。对该地区火居道士(现在也说唱某些宝卷)是否可作为“宝卷”纳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质疑。“常熟宝卷简目”是据该地两位讲经先生收藏、演唱的宝卷编成。  相似文献   

2.
江苏常熟地区的宣卷活动是与民间信仰紧密结合的木鱼宣卷,宝卷、宣卷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宣卷的技艺产生了变化。表演形式、基本曲调、宝卷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目前观察,常熟宣卷是一种结合民间信仰,植根于常熟人民生活中的仪式活动,且能在不改变原有核心精神的情况下,不断地自我发展、创新,以满足民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文益书局是清末民国时期石印宝卷的开创者和龙头老大.从1909年到20世纪30年代,它大约石印了近80部宝卷.文益书局通过保护版权,广告推销,聘请名家题签、插图和校对等营销手段,成功地将宝卷刊印推入到近代化的出版业中.从来源上说,文益书局石印本宝卷中只有5种新编宝卷,约三分之一源自经房本、善书局本宝卷,其余的都是整理民间流行的抄本宝卷而来.这些卷本或是最经典的,或是最流行的,或是最有社会影响力的.由此可见文益书局石印宝卷,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消费,是在尊重宝卷特殊性的前提之下来实现商业价值的.文益书局石印宝卷使得世俗故事为主的案头本宝卷大量产生,客观上在向通俗文学方向靠拢,半自觉地汇入到近现代的都市通俗文艺之中.总之,文益书局石印宝卷是吴语区宝卷城市化、商业化、娱乐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宝卷研究的世纪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生于宋元时期的宝卷至今仍在个别地区的农村及某些民间教团中流传。本文回顾了上个世纪中国宝卷研究的情况,除了对宝卷的渊源、形成、分类和发展过程的一般研究外,主要是作为俗文学(民间文学)和民俗文艺的宝卷研究。  相似文献   

5.
笔者二十年调查靖江做会讲经的过程,对靖江宝卷的口头演唱和“文本”、靖江宝卷的形成和发展、靖江宝卷“小卷”的出现、靖江的“做会讲经”与常熟的“做会讲经”的比较及其与明清民间教派的关系等问题作了长期深入的探讨,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料和宝卷文本,期望能引起研究者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宝卷与道教     
道教最根本的特点是把深奥的哲理与炼养的实践活动融为一体 ,明清时代民间宗教的宝卷深受这种特点的影响 ,逐渐成为道教影响下层民众的中介物之一 ;道教与民间宗教在炼养思想上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7.
新发现的清初南无教《泰山圣母苦海宝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圣母苦海宝卷>是清初南无教女教首尹喜编的一部宝卷,存未完成的手稿本(由他人代书).泰山圣母是民间普遍信仰的一位女神,本卷中女神既是观音老母的化身,又被暗示为无生老母的分身.本卷的发现,有助于了解清初南无教的活动和泰山女神在民间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佛教的俗讲是中国宝卷的渊源 ,它是佛教僧众向世俗民众讲经说法的活动 ,其内容为讲解经文 (讲经 )和说唱因缘 (说法 )两大部分。宋代 ,在佛教信徒的法会道场、结社念佛的活动中 ,孕育和产生了宝卷。宝卷继承了佛教俗讲的传统 ,而同南宋时期勾栏瓦子中出现的说唱技艺“谈经”等无关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重论述了从唐代"变文"到宋代"宝卷"的演化过程及"宝卷学"的前瞻性影响,并运用大量的文献史料和碑刻,阐明了传入中土的佛教观世音菩萨,是如何在中国人的信仰心理影响下,由原本产生于印度的男身菩萨,逐渐演变成在河南汝州香山寺出家的妙善三公主所修化,从而实现了观世音菩萨信仰中国化的过程.并且进一步地论证了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一部宝卷《香山宝卷》,确实如该卷中所载是北宋杭州上天竺寺普明禅师在崇宁二年(1103)撰写完成,无庸置疑.  相似文献   

10.
源同形异说差别:汉川善书与宝卷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川善书是善书的一种地方形态,至今仍流传在湖北汉川地区,它与宝卷在艺术形式与说唱内容上有着密切联系。汉川善书与宝卷在艺术结构、句式结构、演唱形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在宣讲内容上也是宗教性与世俗性兼容,但仍存在艺术形式、说唱内容、讲唱场境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汉川善书的通俗化表演及哭文化与严肃的宝卷宣讲形成反差。研究宝卷与汉川善书的异同,对汉川善书的理论研究及汉川善书的保护实践有双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宝卷包罗宏富,广涉宗教、文学、音乐等方面。欲更客观、完善地认识宝卷及其价值,应从民间宗教、文学曲艺与音乐仪式的整体视角去关注。古月斋藏《鹦儿宝卷》堪为善本,是大陆所存最早的本子。它扩大了鹦鹉行孝题材的影响.与其它同题材文体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鹦鹉行孝话语体系.丰富了中国文学。同时.它所兼具的民间宗教经卷与通俗文学的特征.反映了宝卷由民间宗教经卷向世俗文学作品过渡的发展态势。此外,它对道情等民间曲调的独特运用,也证明了当时民间宗教经卷与宗教音乐在世俗化层面实现融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的四种宝卷,均系江浙地区的故事宝卷。它们产生的时代,自明末(或清初)至于现代。江浙宣卷的发展,因文献缺乏,一时难以理清。这四种宝卷的介绍,可以为此提供一点线索。天医宝卷全称《慈悲普济天医宝卷》。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刊本,绍兴许鼎元老店刻印,即李世瑜《宝卷总录》著录吴筠清刊本。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的重新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民间信仰"的研究中,应将"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区别使用,尽量使用"民间信仰"这一学术术语而不要采用具有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封建迷信"一词,应主要采用"民间信仰"来概括现代社会中的民间仪式活动但又不要否认其中可能存在的巫术遗留或巫术倾向。"民间信仰"可以重新界定为:与制度型宗教相对应的一种宗教类型,由广大民众(包括城市和农村民众)基于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祖先、神、鬼及风水、阴阳、命运等神秘力量)的信奉而进行的祭祀、崇拜、占卜、禁咒、灵魂附体等各种形式的仪式活动,这种仪式活动可以发生在家庭、祠堂、登记或未登记的宗教场所内。在"民间信仰"这个大概念基础上应提炼出更具分析性和指导性的"小"概念。只有经历一个类型学比较研究阶段,才能最终完成认清中国民间信仰的真实图景之宏愿。  相似文献   

14.
作为讲唱艺术的宝卷之渊源有“变文”说,有“俗讲”说。分别从宝卷的文体形式、仪式过程以及故事内容等方面来看,宝卷的渊源是多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多源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讲唱艺术的宝卷之渊源有"变文"说,有"俗讲"说。分别从宝卷的文体形式、仪式过程以及故事内容等方面来看,宝卷的渊源是多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多源的。  相似文献   

16.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一种民间口头说唱文学,也是念卷的底本.河西宝卷继承了敦煌变文内容以及散韵相间、有说有唱的说唱传统,又袭取了佛教忏法、科仪的宣讲仪式和唱词结构,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发展.从敦煌变文到河西宝卷,表演场域从佛教寺院转移到民众家庭,讲唱主体从佛教僧侣更替为普通俗众,宣讲仪式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到简单,唱词结构从简单的一段式演变为复杂的四段式又简化为三段式、两段式、一段式.从敦煌变文发展到河西宝卷,充分体现了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变异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宣卷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随着"常州宣卷"被挖掘整理和申报保护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文化工作者、民俗研究者和民间收藏家亦对之投以重视和关注的目光。文章分析了"常州宣卷"的历史渊源、形态构成和遗存状况,使其呈现出它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文章总体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日本、荷兰、俄罗斯、美国等的宝卷研究情况。特别论述了宝卷在文学、宗教学、社会历史学等领域的英文研究成果及一批优秀的宝卷研究汉学家。  相似文献   

19.
世俗宝卷中的王母形象虽是根据小说、戏曲改编而来,但更强调王母凡人的性格与民间的审美趣味。小说、戏曲中,普遍将王母视为玉帝的配偶神,庆寿、献桃、度化成仙是王母的主要工作。王母职掌虽与人间后妃靠拢,但整体表现却是超凡脱俗的。提及王母的世俗宝卷有三类:一种是与牛郎织女故事有关,一种是女儿私自下凡故事,一种是王母主掌蟠桃园和女仙产生联系的故事。宝卷中的王母职能在长生延寿、主掌刑罚等部分大幅下降,反倒是母亲的身份与天界纪律守护者的职能被放大,只是王母依血缘亲疏来决定对女仙的惩处,展现了天界对人世间的反映。总的来说,世俗宝卷中的王母不仅职能上仙味尽失,性格上也越来接近凡间俗妇,可以说是一位以民间的想象建构出的王母形象。  相似文献   

20.
宝卷”这个名称,现在听起来是有些陌生了。但在我省河西地区,却一直保留着念卷、听卷这个古老的民间习俗。每到农闲,或风沙漫天不能劳动的时日,就会看到人们围坐一起在讲唱宝卷。河西宝卷的前身,就是曾经轰动世界的敦煌“变文”。自从变文在宋初被明令禁止以后,民间就出现了它的嫡系后代——宝卷,它特别盛行于明、清。解放以后,注意到它的人很少。只是简单地把它归为“善书”,成为迷信品,没人敢动用。但在人民的心里并没有忘记它,他们悄悄地“念”、“听”,从中吸取有用的艺术营养,陶冶正直、善良的乡风民俗,批判身边的坏人坏事,颂扬心目中的人和“神”。可见,“宝卷”和劳动人民不单有着久远的历史交往,而且有着深厚的感情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