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需要发展,发展需要女性。现实问题女性参政比例小、机会少。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偏见和传统观念的原因,也有女干部自身的心理障碍,更有对女干部培养、选拔、任用上的偏见。要使妇女干部健康成长,必须克服社会不良心理,充分挖掘和发挥妇女参政潜能  相似文献   

2.
刘颖 《理论界》2002,(5):18-19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不仅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而且也为妇女参政议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实践机会,一大批优秀女干部纷纷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使得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值得深入探讨、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科学技术干部和其他战线的干部,女干部是这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参政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领导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然而与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有四种观念阻碍着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一是求全责备观念。忽视…  相似文献   

4.
重视和培养选拔女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工作方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从党的事业出发,深刻认识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对妇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女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形成了领导管理领域的女性群体。这是自我国建国以来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无法比拟的。但是,目前我国女性领导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还都无法比拟的。但是,目前我国女性领导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还都不尽人意。因此,深入研究领导管理领域女性人才的优势与障碍,探索女性成长的条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积极培养选拔女干部,强调这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是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就我省来说,培养选拔大批女干部,对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胜利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宏伟任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省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谈些个人的认识,力求使这项工作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妇女的解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已经有许多女性走上领导岗位。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她们又遇到许多困难,以至于使她们常常处于困惑、苦恼、矛盾之中。所以,研究女性领导者的困惑及走出困境的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一、面临的困境目前,女性领导者存在着许多心理矛盾,工作中的困境如同在泥潭艰难举步。主要表现在:(一)事业成功与家庭拖累的矛盾。有人说:“做女人难,做女干部更难,做一名称职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的浪潮中,一批女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她们正经受一场传统与变革的较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她们顺应了改革的要求,但也有一批女干部在改革中被刷了下来。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无论是当权者,还是老百姓,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对她们的议论和评价,挑剔与赞扬,贬损与推崇,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人们对女性领导者模式的刻划和理想形象的期待。如何辩证地评价女性领导,而女性领导本身应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已成为当今改革的课题。我是个女性领导者,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启迪了我对女性领导形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妇女参政中"权力尖端缺损"现象的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女参政中"权力尖端缺损"的原因至少有四个方面社会的偏见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和事业的"两难选择"的困扰;干部人事制度的制约;女性自身素质的障碍.改变"权力尖端缺损"现象,必须发展完善妇女参政的综合条件;建立健全选拔培养女干部的有效机制;强化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形成妇女参政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9.
妇女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把妇女尤其女干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有必要从女性成长的内在素质、修养等心理品质方面来反思自身,探讨女干部成长的心理调适,为女干部成长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和政府一直坚持男女平等,把培养选拔女干部、提高女干部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程度,作为发展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妇女参政议政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11.
女性诗才的道路是一条艰难的旅程。她们为情而造文,用尽闺中力倾诉自己悲欢离合。她们的出现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艰难的生活、痛苦的婚姻、长离别的哀愁等原因促使了相当一部分女性提起笔来倾诉满腔怨愁。这些女诗人创造了不少优秀作品,它们分别寄在不同的时期之内。妇女是怎样走上诗坛的?妇女为什么要作诗?妇女的诗歌与文人的诗歌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须考虑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妇女从政,历来是妇女解放运动者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当今的中国,尽管妇女在其他各行各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女企业家、女专家学者、文体女明星、女劳模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而在政坛上,中国妇女还表现得过于沉寂和平淡,虽然也有身居要职的女性,但始终寥若晨星。建国以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排列榜上从未有过女性上榜,在国务院各部委、司、局级干部中,女领导的比例为6.6%,这同我国女性约占人口总数一半相比,显得很不相称。近年来,虽然各级党组织重视,多方努力,走向政坛的女性有所增长,但从已在各级领导岗位的女性来看,…  相似文献   

13.
对家庭暴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暴力是中外家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由来已久,素有“全球重症”之称。全世界每年有300400万妇女受害干家庭暴力。据1990年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有30%的已婚女性挨过丈夫的打。由于家庭矛盾的隐蔽性,家庭暴力往往被认为是“各扫自家门前雪迹私事,法律对此鞭长莫及,只有在造成恶性犯罪之后才被重视。虽然妇女往往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她们一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必要的法制观念,而一旦不堪忍受则采取杀夫等极端行为,由此引起的女性犯罪也在大幅度增长。家庭暴力作为…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户非农产业群体妇女的考察李道南吕世辰农户非农产业群体妇女,是指户口在农村而本人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妇女,也包括在乡镇企业中从业的妇女。据统计,她们的总数约6500万人,其社会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并呈迅速增长趋势,预计到本世...  相似文献   

15.
早期罗马妇女与传统的女性观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大庆 《天府新论》2006,(1):134-139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罗马妇女在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地位,这与罗马历史早期妇女曾经发挥的作用以及由此竖立的传统女性观念密不可分。结合有关史料,对王政和共和时代的罗马妇女和传统的女性观进行了粗略的描述,不难看出,罗马女性之所以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因为她们的贤能和优秀,在家勇挑重担,在外热心国事,更重要的是在传统中竖立起一种典范的女性形象。这也与她们所处的时代相关,自我保存的需求也是早期罗马妇女的道德水准当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丽晶 《理论界》2003,(6):124-125
近年来,家庭暴力引发的犯罪日益增多,其中婚姻暴力案件占较大比例,且以丈夫对妻子的伤害为主,女性受害者占婚姻暴力受害者的90~95%。在美国,每年有400万妇女被她们熟知的男子施以暴力;在法国,根据1990年法国妇女权利秘书处的调查,挨打妻子的人数达200多万,相当于20岁至60岁的法国妇女总数的13.3%;在俄罗斯这个数字更是高达300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67%的农村妇女和56%的城市妇女受过虐待;在智利的圣地亚哥,80%妇  相似文献   

17.
试谈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指妇女在社会中总的位置 ,它包括妇女在参政议政、就业、文化程度和教育水平等方面受到的尊重和她们享有权利的多少。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女性受到的歧视往往不是妇女的能力不够 ,而只是她们的性别。可以说在现实社会中妇女肩负着过多的义务 ,享有过少的权利 ,少数民族妇女也不例外 ,她们不仅担负着少数民族繁衍 ,养育子女的重任 ,成为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的承担者 ,而且也是新疆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新疆社会经济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少数民族妇女的就业 ,参与社会化生产 ,是她们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少数民…  相似文献   

18.
萧红短暂的一生,以其特有的敏感和艺术天赋,更以觉醒了的知识女性的眼光,审视传统社会中国妇女的生存困境,展示她们在多重压迫下的非人生活。她讲自己对女性社会地位和人生角色的关注与思考融入创作,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揭示她们的悲剧命运,反思她们的精神负荷,挖掘旧时代妇女苦难的深层原因。本文主要就萧红的女性意识对人物塑造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文体的抒情性与女性意识的关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余滔 《南方论刊》2005,(6):39-39,4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参与企业管理的比例不断上升,这给企业带来了活力,也为妇女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这一世界主题作出了贡献。然而,面对经济的转型和经济知识化、全球化的冲击,女干部应如何转变观念,强化素质,赢得成功。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在婚男性的地域流动重构了传统的、基于性别的社会分工:在维持“女主内”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家庭“男主外”的格局,这无疑会作用于女性的家庭地位.本文基于性别分工理论、家庭决策理论,利用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专项调查数据,探讨男性外出务工对留守妇女家庭决策权的影响.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务工收入的增长并未降低留守妇女的家庭决策权;相反,由于留守妇女更多地承担了家庭农业生产活动,掌握了更多的家庭资源,故其家庭决策权显著增强,家庭地位得以改善.总体来看,“男流女守”的新型劳动分工模式对留守妇女而言是一柄双刃剑,在加重女性家务负担和农业劳动的同时,也有利于她们家庭决策权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