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代长安道教宫观大量设置,各名山宫观道士汇聚长安,积极介入社会政治文化活动,这反映道教史上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唐代长安道士注重弘道,道教与儒释共同鼎立而为三教,道学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旨在以道士培训教程的变化为例证,说明中国传统的知识论及与其相配套的本体论被现代性的知识论、本体论所取代的一种可能的方式。通过比较宋明以后出家道士的宫观教育教程、火居道士的家族教育教程以及A市道教学院所代表的现代学校教育教程,提出现代学校教育教程所体现的是以“文本知识”为中心的知识论及其相配套的二元论本体论,与宫观传统的“戒律威仪”教育和家族传统的“科仪技艺”教育所体现的多层次一元论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现代学校教育模式的引进对道教来说无宁是革命性的,而这一革命性的举措的原因,文章申论,是现代国家体制所建构的后传统社会所培育出的过度亢进的反身性及其衍生的论说强迫症。  相似文献   

3.
在仙道文化的影响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仙道诗歌。南北朝仙道诗是指南北朝时期以道教活动为题材的,其形象塑造和意境的创造都是以道教活动为本原的诗歌;具体则包括南北朝时期以说明道体本身或者述说道教的神仙及信仰者(包括道士)的事迹、活动以及描写道教的宫观、名山,记录道教斋醮仪式活动和阐明道教教义,并宣扬信奉之效果及自我体道的情怀为题材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4.
隋唐五代帝王崇道活动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河流中,隋唐五代是道教重要的发展繁荣与转折时期。其间,隋唐五代历代帝王崇道之风颇盛,其大势进行的崇道活动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一、尊崇道士;二、痴迷道术;三、营建宫观;四、颁令制度,发展道教。  相似文献   

5.
宋代佛教寺院和道教官观中大量出现御书阁、本命殿。御书阁、本命殿的寺院宫观同官方联系密切:或为了得到官方的庇护,许多寺院和道观的僧人和道士主动出资兴建御书阁、本命殿;或由于官方(或皇家)对本命说的尊崇贯穿整个宋代始终,使得一些寺院、宫观中出现了专门为皇家作法事的本命殿。作为官方同佛教、道教联系的中介,御书阁、本命殿的出现不仅反映了政治权力向宗教领域渗透,而且反映了僧人道士向统治者寻求庇护的动向,更是佛教、道教服务于当时社会,实现其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仙道文化的影响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仙道诗歌。南北朝仙道诗是指南北朝时期以道教活动为题材的,其形象塑造和意境的创造都是以道教活动为本原的诗歌;具体则包括南北朝时期以说明道体本身或者述说道教的神仙及信仰者(包括道士)的事迹、活动以及描写道教的宫观、名山,记录道教斋醮仪式活动和阐明道教教义,并宣扬信奉之效果及自我体道的情怀为题材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7.
乾隆朝是清代最为兴盛的朝代,为巩固统治,乾隆帝强化了各方面的专制举措,在宗教方面,乾隆帝对道教的管理主要涉及道教度牒、宫观的修造、龙虎山张真人与道士娄近垣以及神乐观的改革几个方面。为限制道教势力的发展,他重新制定和实施新的道教度牒和道籍制度,颁发多条道教宫观的修造禁令,对神乐观进行 “去道教化”的改革。同时,他还对龙虎山张真人及道士娄近垣的地位和权力进行贬抑,强化清政府对道教的管控。这些举措与乾隆帝本人对道教的态度有一定关系,并最终影响到上层道教在清代中后期的衰落。  相似文献   

8.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道士,在其归隐茅山的四十余年中,他不仅吸收葛洪、陆修静及寇谦之道教改革之成果,而且立炉炼丹,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道教的炼丹理论。他以上清经为基础,融儒佛道为一体,创立了茅山宗,开宫观道教之先河。  相似文献   

9.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自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天长现在北京地区落成后,便揭开了道教各个派别在北京地区传道建观的历史.以北京道教宫观为切入点,综观北京道教宫观的渊源,以及北京道教宫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与作用,可以看出,北京道教宫观具有传播和承载社会历史文化的功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唐代长安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保持着密切联系,长安是全国儒释道三教活动的中心。唐代长安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大量设置,各名山的高僧、高道汇聚长安,积极介入社会政治文化活动。敦煌文书和史籍的记载足以说明,在唐代三教鼎立的社会氛围下,长安僧人、道士皆注重传法弘道,努力扩大佛道二教在社会上的影响。从唐代长安儒士、僧人、道士的三教论衡,佛教、道教为宣教弘道的俗讲,唐诗中所见名僧高道的酬答唱和,反映出儒释道三教和谐相处的历史实况。  相似文献   

11.
道教养生是以与生命过程相反的程序使人复归于“朴”,而道教的审美则注重让人认识俗世生活之丑而感受超现实的神仙生活的“真—美”;道教养生经历了从“养生”到“长生”、从肉体的养护到精神的超脱变化,而道教审美也经历了从追求“道—美”的绝对,到借鉴现实美甚至引领现实美的过程。道教养生推动了道教审美的发展,而道教审美又将道教养生推广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和历史层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家思想在罗兰·巴尔特营建中性的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巴尔特认为禅宗语言是一种中性语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表现了中性不可为的尴尬处境;无为而无不为实现了中性以退隐的姿态对抗西方文明的梦想。道家思想在巴尔特眼中只是一个参照性的乌托邦,他将道家文化视为西方文化的对立面。同时,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巴尔特误解了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上博楚简(三)中《彭祖》篇,主要记述了彭祖与耈老关于为人之道的谈论,明显地具有道家抱朴守素、知足不争的思想。故此,《彭祖》应是一篇黄老道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道家人生理想的最高追求是适性,适性的指导思想在于合乎自然,适性的基本原则是不屈己适人,亦不屈人适己.当人与物都能各适其性的理想社会不复存在后,道家只好以隐逸的方式来追求适性理想.中国道家的"适性"观与西方自由主义的"异化"观惊人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江南园林建筑的命名与道家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江南园林的命名为线索,从清高自守,寻道采真,外师造化,托物言志四个方面,分析了江南园林建筑命名中蕴含的道家思想,意在给人们于园林游览的过程中一个提纲挈领而又通一知万的审美欣赏的带动。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出现的早期道符受到诸多宗教因素的影响,其影响之一就是由远古时期发展而来的星辰崇拜,星辰崇拜促进了早期道符在构成形式、内容、特点等方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关于隋唐时期道教在传统数学领域作出的贡献,学术界已有较多的探讨,然仍显不足。要言之,隋唐道教术数学派坚信术数与数学互为表里,通过"算"、"数"之共性将术数、数学融为一体,并以兼摄数学之术数求道证道。这些思想使得其自身在传统数学(包括天文历算)的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影响了传统数学的精神气质和发展趋势。而道教术数学派在术数、数学上的研究,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天青石雕》的艺术呈现中,20世纪30年代欧洲人的焦虑与空虚同中国道家圣人的超然与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悲剧中英雄的呐喊与无助,一边是“石雕”上道家隐者的悠然自得;“呐喊”源自诗人对于迷茫现实的抗争,“悠然”源自诗人对于道家境界的渴求;《天青石雕》作为诗人晚年追求不朽艺术与人生的成功之作,中国的道家情怀被赋予了西方视角下的重读,并揭示出:人间的不尽苦难和悲剧在于得道修行的缺失、在于永恒恩泽的缺失、在于灵魂回归之路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宋末元初文人郑思肖留下了许多吟咏“醉乡”的诗作,他的醉乡之境初看起来是一种神仙式的漫游世界,但其背后则深深寄托着坚定心志、廓清环宇的远大理想。此外,他还根据道教神仙故事创作了许多题图诗,此类作品实际上是他“醉乡”梦景的继续,除了“磨砺”心志的意义之外,他力图创造一种清醇的精神乐园。  相似文献   

20.
论道家情怀与汉赋的归隐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一直影响着汉代士人,尤其是道家思想中的隐逸意识对汉人影响更深。即使是在儒学独尊的汉代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政治失意时,汉代文人就更加倾向道家思想中的自由与闲适,更加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田园的清静。同时,道家思想在汉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