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象征性思维是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一种特定的艺术表现形态。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象征"话语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精神契合,为其积蓄了文化资源并提供了创作生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又是一种由于文学语境的变迁、新的文化质素的出现激发起的艺术创造意识和诗性诉求方式。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象征性创作呈现出两种审美途径:其一是借用本雅明的话即"废墟美学"上的象征化创作或"忧郁的象征",其中感性化抒写、神秘的意念、感伤意识、唯美情调和象征诗艺发挥着综合互补的作用;其二是追求象征性表达的智性哲思层面的"苦闷的象征",它具有象征主旨知性化的本色,因而是一种深邃的理性、精妙的悟解、渊深的蕴涵在象征化思维逻辑下的审美营造。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艺术形式"陌生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丽 《中州学刊》2005,(4):244-246
"陌生化"是文学创造中制造心理距离、把距离推远的一种艺术处理,其核心是不断翻新文学语言和形式:利用修辞手段,使话语脱离实用的语言常规而变得新奇,造成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更新审美主体的经验;用完美的结构,反常的文学样式消解文本的前在形式与主体潜在的思维结构,让主体的审美知觉亢奋性唤醒,从而获得独特、陌生的文本经验和符号体验.  相似文献   

3.
影像叙事和文学叙事是两种采用不同方式、不同语言媒介的叙事艺术。叙事艺术的普遍性特征是叙事时空感觉、叙事视点确定、叙事结构安排等。在艺术创造中,叙事手段是相通的。其实,叙事的过程既是运用意象符号传达思想,又是具有现实内容的表象。就叙事艺术本体认识,形式的作用不止局限于外在的躯壳,形式本身也体现出内容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结构都是由作家创造的,结构的建构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的建构,是一种心理发生、思维生成、精神生成的结构,本文深入论述了结构的生成与序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鉴于当前一些文学作品存在着缺乏时代精神、形象破碎、意境残缺、情意贫弱等毛病,作者提倡和呼唤一种文学的整体意识。他认为强调整体意识就是要以作家的艺术直观能力作为把握世界整体的切入点,从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和观照社会、历史、人物、进而串连起缤纷繁复的人生世相,揭示人性的深度,使人们能在作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认识客观事物,把握人物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学本质阐释固守认识论思维模式,无论是对文学基础理论的建构还是对文学实践的指导,都面临着难以将问题向纵深处进一步推进的尴尬.从实践存在论视域观照文学艺术和审美活动,则文艺审美活动既非对现实的单纯模仿,也非抽象的语符功能显现,而是一种精神性的实践活动.以此为基础重审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将文学从服膺于政治的“从属论”或去政治化的“审美自治论”中解放出来,而且也能够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本体论的人文关怀向度出发,赋予文学以必然与应然的政治审美想象和超越维度.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本栏目主要探讨美学的流变与审美的文言化。希腊语aisthetikos意指感受。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的Aesthetik一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理论,"由此创立了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进行主题研究的学科。严格地讲,美学应是感性学,把感性学扭曲为美学的过程,可以看出人类不成熟的少艾意识和由来已久的审美情结,即审美的贵族化倾向。补偏救弊的工作要待反现代性的现代主义文艺的勃发。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中国小说的时间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间是小说艺术的一个要素 ,它是作家把握生活、进行艺术体验非常重要的方式 ;现代小说很大程度就是建立在一种新的时间观念之上。 80年代以来 ,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中国作家开始了在时间艺术上多方面的探讨 ,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线性时间 ,建立了多元的时间结构。新时期中国作家在时间艺术上的探索主要包括三种模式 ,即心理时间、迷宫时间和宿命时间 ,这对开拓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 ,提高它的艺术品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中国作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立足本土文化 ,找到现代中国人自己的时间意识和体验 ,创造更为丰富而独特的时间形式。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三十年 (主要是前十七年 )的中国文学的艺术发展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实际就是中国现代作家用纯粹政治感性和主观战斗精神 ,去创造光荣与梦想的心灵发展史。新时期文学在现代人文意识重新复苏之后 ,便以深刻的理性思维与强烈的批判精神 ,全面解构了这三十年文学的政治理想主义。新时期作家不仅“反思”了“左”的政治为现代中国人心灵所造成的巨大“伤痕” ,同时还将这种“反思”引入到了文化“寻根”的思想高度 ,进而艺术地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性。新时期文学正是以它莫大的叛逆勇气和悲剧意识 ,在“反省”与“解构”的艺术实践过程中 ,营造了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历史辉煌  相似文献   

10.
朝鲜民族的深层审美心理潜藏于高丽时期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深层之中,它规定和制约着他们的创作和思维;这种深层心理通过寓兴触物、触物生情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获得了蓬勃的生命力。为了艺术意象的诞生,高丽文人进入物我俱忘的状态,回归气的本源,达到了物我一心的审美心态。高丽文学审美心理结构形成的中心环节乃是作家的气。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社会,由于科技的高度发展、政治的民主化、思想文化的宽容和多元化、市场经济和文化工业的影响,导致了审美态度在当代艺术中发生了蜕变,这在审美内容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这种蜕变主要表现为:当代艺术很少努力去塑造、描写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出现了抽象化、符号化的倾向。作家很少将审美内容对象化而是将内容形式化,追求形式的享受。小说中情节淡化,作家只想表现自己的心理化的形象,表现自我刹那间的精神状态,有些先锋派的作品就是追求一种让欣赏者不能理解的艺术效果。这种蜕变对当代社会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心理及美学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  相似文献   

12.
一、审美主体与艺术个性艺术个性是审美主体的基本素养,是作家艺术家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特点的总和,是作家艺术家刖审美方式把握现实的鲜明独特的个性的形象显现。马克思十分赞赏法国启蒙作家布封的名言:“渊博的知识,奇特的事实和新颖的发现,其自身均不能确  相似文献   

13.
审美构形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审美创造的最为关键的一种能力,指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创造时在头脑中将杂多的材料构成一个“完形”的心理能力。审美构形能力有明显的想像性质,而这种想像虽然是内在的,却又是轮廓分明的。审美构形有着内视听及其整一性和运动感,它是以审美知觉为构架方式的。审美构形能力与审美抽象问题有内在的联系。它相对于模仿,体现了突出的主体性和感性化,而不同于外在形式的物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具体的文学作品出现之前,并不存在抽象的文学形式与文学内容;而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形式与内容又已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形式化了的内容和内容化了的形式,因而同样不可对形式与内容作出形而上的分割。然而在作家那里,存在着文学作品形式与内容的潜在可能;内容的潜在可能体现为作家感受生活的方式与思维方式和大众感受方式的差异上,从而使艺术内容表现为对日常感觉的陌生化;形式的潜在可能体现为艺术家的符号化能力与艺术感觉的一致性上,因而符号化过程不仅仅是内容形式化的过程,它同时也是艺术家之所以能获得与大众的日常感觉绝然不同的艺术感觉的根本原因。因此独特的符号能力是艺术思维的根底所在。而当内容的陌生化效果一旦达到,符号也就隐在内容之中,完成了形式的消解  相似文献   

15.
文章写作的逻辑性,主要表现在表达的内容的形成,表达的形式的蒂结,和思维到的内容寻求得体的形式的审美统一三个方面。一、形式:空间的逻辑展开文章写作的逻辑性,首先体现在特定的思维寻求得体的语言表达这一种外在的形式上。语言表达思维内容的最基本的单位是语词,进一步讲,即概念。概念是语词的基本形式。“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当我们谈“概念”时,就不得不涉及语言的外壳——词汇。文章的逻辑性,首先就体现在作者“斟字酌句”的功夫上。斟酌词汇就是推敲词汇的得体运用。对语词的斟酌、推敲,其本质是对所力求…  相似文献   

16.
一、幽默语言的审美特征在语言修辞过程中,人们不仅按照一定目的去选择词语(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洁),而且也按照一定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审美感觉去遣词造句(尽量幽默生动,句式丰富多彩),使之成为优美的艺术语言.修辞中的幽默点染,就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审美活动.幽默语言的审美特征——受到人们喜爱的美质,愚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谐趣之美 首先给人的直感是它具有谐趣性.幽默的语言的轻松、情趣和可笑构成谐趣性的三个要素.情趣性既是构思幽默语言与幽默艺术的出发点,又是衡量幽默意境高低浓淡的根本指标.《西游记》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是塑造了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可爱的形象,而这塑造之功,是绝对少不了这幽默艺术的高度运用和发挥的.没有幽默艺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李学斌 《阴山学刊》2012,(2):55-59,118
游戏是人类文化的母体,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隐喻和象征。它以自身的存在为目的,因而具有超功利的特性。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不仅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满足并释放孩子的情感;而且还促进了儿童认知的发展和思维的建构,极大程度提升了儿童自我探索、自我把握、自我超越的能力。除此之外,儿童游戏与文学审美无论从表现形态、内在结构,还是呈现方式、现实功能上,都具有内在的契合。从这个层面上说,文学审美之于成人作家和儿童读者,就是一种游戏,一种想象的、审美的游戏。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作家、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运用语言艺术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审美情趣的文学艺术作品来达到肯定人的本质力量,推动历史前进的目的.文学艺术家在运用语言艺术时,一般有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浓墨重彩写辉煌,豪言壮语话史诗的大手笔挥洒世代风流;二是以普通人的心态,运用流畅、舒缓、自然的笔调把平常人做的平常事叙述出来.相比之下,后者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平实之美所体现出的不朽的艺术轻力.一、平实之美源于劳动者自己的生活所谓“平实”就是平淡真实.一切…  相似文献   

19.
<吴越春秋>作者运用史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审美形象的过程.其方法有四种:1.传闻异辞,择善而从;2.博采史料,重新组合;3.曲意改铸,移花接木;4.点染生发,踵事增华.作者始终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即服从作品整体的艺术构思,对历史事实进行具体的审美把握,用审美理想之虚驾驭史籍材料之实,经过艺术的想象和概括去创作.这种叙事手法,已经从历史领域跨入了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20.
生命意识的诗意追求——略论阿来的中短篇小说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来以小说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审美世界,建构了表现生命意识为主题的藏族文学的一个艺术世界.他直面现实人生,直视社会变革大潮,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透视他本民族同胞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