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考察证券分析师评级如何影响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以及公司特征是否影响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交易。基于独特的账户交易数据,研究发现:第一,当证券分析师发布"强买"或"买入"评级时,机构投资者显著买入该股票。对于"持有"或"卖出"评级时,机构投资者均表现为显著的净卖出。第二,在交易中,个人投资者仅仅起到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流动性的作用。第三,公司大股东的利益攫取程度及公司信息环境的不确定性都会削弱机构投资者对分析师评级的反应。基于不同测度和样本的检验表明上述结果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证券监管机构提供了明晰的监管建议,并为投资者优化交易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C2C网上交易模式下的营销组合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C2C网上购物在网民中渐成气候,发展前景看好,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对网上购物了解程度的增加,网上购物市场还将持续增长.C2C网上交易模式下的营销组合策略与传统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从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角度分析了C2C交易模式下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希望能给C2C网上交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针对投资者行为与期货市场波动性关系的研究,首先将宏观经济学中的世代交叠模型(OLG)引入期货市场,建立了基于期货合约价格的投资者交易行为模型,以及将模型扩展到完全信息和部分信息的情况并求解出均衡解,在推导命题基础上建立了两个假说并使用铜期货合约日内每笔交易数据对其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本文建立的两期世代交叠模型显示,期货合约价格的波动与债券的无风险利率,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系数,合约供给的状态以及风险溢价的波动有关;(2)期货市场上富有信息的投资者(如机构投资者),通常采用反转交易模式;(3)期货市场上缺乏信息的投资者(例如散户),则通常采用动量交易模式。而这一结论显示,中国期货市场投资者与股票市场投资者在交易行为上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4.
网上交易中诚信交易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上交易中日益增长的欺诈行为阻碍了人们参与网上交易的积极性.激励参与方在网上交易中诚信交易非常必要,而现有的简单反馈机制难以实现激励诚信交易的功能.提出了一种新的网上交易市场中激励诚信交易的机制——注册押金和交易保证金制度.该机制不仅把交易前的交易保证金与交易方信誉指数结合起来防范交易方欺诈,而且重构了每次交易可获得的信誉指数计算方法以激励交易方在长期中保持诚信.通过对该机制下交易方行为的博弈分析,证明了诚信不仅是单阶段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还是长期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策略.最后,通过随机选取eBay市场的交易数据,对机制进行了模拟,并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考虑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产能分享双方订单与实际交付不一致的情形,本文构建了由产能买方,产能卖方和第三方跟单服务商组成的产能分享供应链系统,并研究“溢短交易”和“跟单服务”对产能交付率提升发挥的作用。考虑产能卖方决策是否选择溢短交易模式,产能买方决策是否接受跟单服务,本文采用博弈论分析了产能买卖双方的占优策略以及双方的均衡策略组合。研究发现,溢短交易和跟单服务都可以降低产能分享的加入门槛,使得更多企业加入到产能分享中。当次品率相对较高,或跟单服务效果相对较好时,买卖双方倾向于接受跟单服务,采取普通交易模式;相反,当次品率相对较低,或跟单服务效果相对较差时,买卖双方倾向于采取溢短交易模式,不接受跟单服务。本文进一步给出了溢短交易和跟单服务的均衡策略及其条件,为产能买卖双方对合作对象的选择及相关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居民资产规模增长,理财需求日益旺盛,财富管理市场随之飞速扩张。传统金融机构以销售为导向,难以提供多元综合理财服务。忠于客户利益的独立理财机构应势而出,却遭遇“创业伊始,举步维艰”的窘境。文章依托“3+智趣理财工作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对独立理财行业的机构创立、发展、运营模式等方面开展实践性研究,提出“创设融合多元业态的独立理财工作室”初创期经营优化策略,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务指导,以突破发展瓶颈,谋求可持续发展,最终满足经济社会多层次理财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民日趋富裕,对于理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商业银行顺应市场的需求为各类个人高端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高端理财服务,但是目前各银行提供的服务差异化不明显,理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存在明显,遭遇了发展的诸多瓶颈。  相似文献   

8.
在Gennaioli等人[1]建立的标准模型基础上,引入投资者异质性时间偏好和由投资者过度自信引起的异质性信念,探讨投资者非理性对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与Gennaioli等人[1]的结论不一样,银行金融中介并不会利用投资者非理性发行更多的表面无风险实际有风险的债券,因此,非理性投资者参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并不会增加金融市场的风险。这一结论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发行交易,允许中小投资者参与其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证券服务类应用软件(APP)的用户行为日度数据,从APP启动次数和在线时长两个角度度量了市场层面的投资者关注频率,并考察了其在不同市场行情下对投资者市场整体交易活动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频率显著驱动了市场交易活动,但相比于坏的市场行情,该影响在好的市场行情下(如高收益、牛市周期以及高情绪阶段)对整体市场交易的边际驱动效应明显被削弱。该发现支持了信息效用假说,表明在好的市场行情下每单位信息获取频率会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享乐效用,因而被转化成更少的交易决策。然而,基于百度搜索量度量的投资者关注度对交易的驱动效应却表现出了相反的非对称性,说明投资者关注度在数量维度的测度实际上刻画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等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检验,验证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
早在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就已在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问题不断。直到2005年9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于同年11月1日起实施,作为银行理财业务的核心规制,为银行理财业务活动、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保护银行理财业务的相关客户合法权益提供了的基本规制框架。即便如此,因为我国的法律体制及制度环境的特殊性,规制本身存在着矛盾、对投资者利益保护不足以及监管法规的交集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外部监管和银行内部监管两方面给出了相对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信息服务作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帮助投资者从信息的海洋中解脱出来。在证券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必将成为券商争夺客户、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个性化信息服务在证券信息服务中应用的必然性,并对其应用内容、实施方法及实施注意点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茹华杰  吴承尧 《管理科学》2018,31(3):140-148
 机构投资者能否稳定市场是一个长期受到争议的话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高频交易被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采纳,机构投资者高频交易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这一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考虑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在市场中共存及其交互影响的情况,基于市场复杂性理论,从投资者行为的视角,构建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都采取低频交易的低频投资环境以及机构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个体投资者采取低频交易的高频投资环境,并建立了两类投资环境下机构投资者与个体投资者交互影响的动态投资决策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① 当市场处于稳定区域时,不论机构投资者采取低频交易还是高频交易,市场都不会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② 当市场超出低频投资环境下的稳定区域时,机构投资者采取低频交易不能为市场提供所需的流动性,市场会发生剧烈波动,此时机构投资者不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如果机构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将投资周期尽可能缩短到趋于零的状态,则能够通过带动个体投资者投资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因此,稳定市场的有效途径并不在于一次性注入资金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资金注入的频率是否能够保持连续。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高频交易和建立高频交易熔断机制的稳定市场的相关建议。        研究结果为从投资频率的视角回答关于机构投资者能否稳定市场这一长期争论提供了一些正面支撑,也为维护中国证券市场长期良好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回转交易的交易制度是国际证券市场通行的一项交易制度。在目前阶段,我国债券和权证实行当日回转交易,B股实行次日回转交易,A股和上市交易的基金不实行回转交易。不实行回转交易具有明显助涨助跌性质,市场波动幅度加大:有利于机构投资者欠资金的操作,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小资金的操作。实行回转交易将满足投资者的交易需求,可以真实反映市场供求状况,交易手段的更新要求交易制度改革,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4.
日益增多的银行理财纠纷案件,凸显理财市场中消费者知情权常常受到侵犯,主要表现为宣传误导、说明不到位、客户风险评估走过场以及未进行后续信息披露。消费者与银行的交易地位不平等以及"经济人"的逐利性是其主要原因,立法缺失、监管不到位、司法保护不周也是其重要因素。借鉴发达国家规制银行理财市场的成功经验,应当从改变监管理念、变革监管模式、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加强银行理财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5.
杨丽娜 《经营管理者》2009,(20):189-189
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却能够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第三方理财机构也并不与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相冲突,它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对理财业务的一种有益补充,是在理财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第三方理财有什么门槛与目前银行、保险公司的理财门槛相比,第三方理财机构的门槛,因为每个公司所从事的业务重点不同,相应地出现了分化。以那些主要以提供咨询服务或者会员制服务为主的公司为例,由于它们既不拿客户的钱,也不进行委托理财,因此主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及偏好,设计投资组合方案,并靠此收费,因而  相似文献   

16.
做市商制度下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证券价格的形成要受到交易机制的约束,也会受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信念以及对信息获知程度的影响.文章将把这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把信息不对称引入模型,对做市商市场的证券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均衡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在存在做市商的证券市场,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信念和获知信息进行交易以使预期效用最大化,交易指令的下达与执行传达了证券清算价值的信息.做市商通过对指令信息的观察而进行双向报价,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不仅跟交易机制有关,还受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信念以及信息上的差异等的影响,这也是决定证券价格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证券市场。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2015年期间沪深两市个股的高频交易数据,考察了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对机构投资者交易参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标的股票在加入融资融券交易后,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显著上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融资融券交易能有效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并加强外部治理;而由于机构投资者比散户更为关注这两个方面,因而融资融券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标的股的机构交易占比.随后区分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并发现,融券卖空交易是更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还发现机构交易占比的上升对降低股价协同性和崩盘风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投资者情绪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为刻画投资者情绪,基于东方财富网股吧帖文与朴素贝叶斯方法,提出融合股评看涨看跌预期和投资者关注程度的投资者情绪度量指标.进一步,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瞬时Granger因果检验、跨期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投资者情绪对我国股票收益率、交易量和波动性是否具有预测能力及影响.实证结果揭示:虽然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率、交易量和波动性均无预测能力,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率和交易量有当期影响;开盘前非交易时段的股评情绪对开盘价具有预测力,开盘后交易时段的股评情绪对收盘价和日交易量具有更显著的影响.此外,股票收益率是投资者情绪的Granger原因,即投资者情绪的形成依赖于前期市场收益率.这些实证结果为深入理解参与股吧评论的交易者的行为以及行为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9.
部慧  解峥  李佳鸿  吴俊杰 《管理科学》2018,21(4):86-101
探讨投资者情绪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为刻画投资者情绪,基于东方财富网股吧帖文与朴素贝叶斯方法,提出融合股评看涨看跌预期和投资者关注程度的投资者情绪度量指标.进一步,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瞬时Granger因果检验、跨期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投资者情绪对我国股票收益率、交易量和波动性是否具有预测能力及影响.实证结果揭示:虽然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率、交易量和波动性均无预测能力,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率和交易量有当期影响;开盘前非交易时段的股评情绪对开盘价具有预测力,开盘后交易时段的股评情绪对收盘价和日交易量具有更显著的影响.此外,股票收益率是投资者情绪的Granger原因,即投资者情绪的形成依赖于前期市场收益率.这些实证结果为深入理解参与股吧评论的交易者的行为以及行为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0.
<正> 三、编制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投资者也一样,某一投资者若要参加期货交易,必须先为自己制定一个交易计划以帮助掌握行情、管理资本和控制情绪。一个妥善的计划,到少应包括这几方面: 1.选择交易商品 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品种类相当多,投资者不可能投资于全部商品,而只能选择其中的某些商品签订合约。通常初入市者总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商品,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