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煦 《经理人》2007,(2):50-50
准是企业领导者?很少有人问这样一个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一次企业内部讨论,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有人脱口而出:老板。其依据是虽然企业中有不少冠以总监、经理等各种头衔的人,但他们都应算是被管理者,或执行者。只有最高领导—老板,其工作就是一件事——发号施令,所以只有他才是真正的指令者——“管理者”。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报纸时读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留美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的事。刚开始,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但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学士证书,老板给他换了一个与大学生对口的工作。又过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3.
品行与发财     
父亲青少年时是一个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后来却成了一个实业家。他几乎缄口勿谈他的创业史,但饭后教子,我也多少知道一些有关他的故事。 有一次,父亲说:“我20来岁时,老板  相似文献   

4.
盘点人才     
任何企业的效益都是人创造的 ,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北宋苏洵曰 :“为将之道 ,当先治心”。商界有言 ,“盘物先盘人 ,得财先得心” ,一个企业成功的原因很多 ,但归根结底是用人问题。有这样一件事 ,在一次工商界聚会中 ,几位老板谈起自己的经营心得 ,其中一位说 :“我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 ,准备找机会将他们炒掉 ,一个整天嫌这嫌那 ,专门吹毛求疵 ;一个杞人忧天 ,老是害怕工厂有事 ;还有一个经常摸鱼不上班 ,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另一位老板听后想了想说 :“既然这样 ,你就把这三个人让给我吧 !”这三个人第二天到新公司报到 ,新…  相似文献   

5.
称官员为老板是前几年开始的,当时媒体曾给予批评。如今称官员为老板的现象不但没减少,领域反而在拓宽。那次我去某地教委出差,送交流材料。材料是一位办公室人员接的,接过后,他说:“让老板看看”。我纳闷,就问:“老板是谁?”他说:“我们主任呗”。嘿!教委主任也成了老板,这不是老板的领域拓宽了嘛!教委主任算不算个官?好像也算,但总感觉跟行政大员们差了一截儿。  相似文献   

6.
将军与驴子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皇帝手下的一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以他的长久服役为理由。“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报告,“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相似文献   

7.
黄鸣 《经理人》2011,(5):78-78
我听到过一个关于“生命保质量”的真实故事:一位员工出了严重的质量事故,最后被老板罚了1500元。但第二天晚上,他就拎着菜刀闯进了老板的家,说不撤罚单就跟你拼命。老板说,我要是眨眼,就不是条汉子,就不配干这份事业。  相似文献   

8.
傻人做老板     
为民  洪丹露 《领导文萃》2006,(3):141-142
行走商界多年,我一直纳闷:为什么傻人都做了老板,许多聪明人却为傻老板打工芽这不仅是几个人的难题,恐怕也是所有“诸葛亮”们的难题。翻开《二十四史》,从姜太公一路数下来:商鞅、孙武、苏秦、张良、诸葛亮、刘伯温,一个个聪明人,却没有一个做成老板,按照他们的智商、情商,绝对超过他们的“老板”,为什么他们没有脱胎换骨,从“职业经理人”转成老板呢芽在我的身边,就有几个活生生的案例:潘老板,河南人,过去是一个赌徒,为了还债,去一家五金厂当业务员,不到一个月,他发现承包市场更赚钱,就找老板谈,要承包市场,老板看他傻乎乎的,不知天高文萃…  相似文献   

9.
老板的一巴掌打在他人的脸上,挨打的不是外人,是自己的儿子。打人是不文明的行为。但是,在一般中国人的眼里,老子打儿子算不上事情,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子不教、父之过”。我所讲的老板的一巴掌,打的是在自己企业担任部门经理的儿子,并且是当着企业员工的面,这是非同寻常的一巴掌。事情的缘由是:老板的儿子帮助老爸共同管理企业,儿子年轻气盛,一次,他与员工发生冲突,动手打了员工,但不在理,引起员工们普遍的怨恨。为了平息员工的愤怒,老板把儿子拉到大庭广众之下,打了他一巴掌。“一巴掌”的三种…  相似文献   

10.
激发潜能     
<正> 查尔斯·施瓦布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但他属下的一个工厂的工人总是完不成定额。换了好几任厂长,也没有效果,施瓦布决定亲自处理这件事。 他问厂长:“你是这么有能力的人,为什么也不能把工厂搞出个样子?” “我不知道”,厂长答道,“我劝说过工人们,骂过他们,还以开除他们相威胁,但全然与事无补。他们仍然完不成自己的定额。”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单位,如何在短时间内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个人实现自身价值、不断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方法是值得尝试的。一是“穿件红衬衫”——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有一批工人在一个工地上劳动,过了一段时间,其中一位其貌不扬、手艺和其他人差不多的小伙子却被提拔为领班,其他人大惑不解。后来在一次谈话中,老板无意中说出了个中原委“:工人们都穿着清一色的蓝衣服,我一个也不认识,但这个小伙子却经常穿着红衬衫,看到他我就知道这是我新聘的工人在劳动。后来我想从他们中间找一位负责人,其他人我都没印象,就只好…  相似文献   

12.
不要抱怨     
<正> 我的一个侄子,大学毕业后在南方一家合资企业打工,搞文秘工作。前年春节回来,跟我谈了在公司里的一些情况,聊到最后他说:“这次回去准备跟老板吵一架,然后辞职不干了。”我问为什么,他说老板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 “进这家公司才只有半年时间,你对这个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公司里一整套经营业务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我反问他。 “还没有。”  相似文献   

13.
秘书之书     
黄奇 《决策》2008,(2):78-79
1 会议结束后,新上任的赵总与退居二线的余总亲切握手道别.我的顶头上司、办公室姚主任则尽心尽职的站在一边,三人呈现出完美的等边三角形.而三角形之外,还有一个西装笔挺的小黑点,他是赵总像皮箱一样随身带来的秘书高岭.他即将取代我.  相似文献   

14.
微笑是金     
美国有一位老太太在一家日杂商店里购买了许多日用品后,遇到了店老板。老太太对老板说:“我已经12年没有到你的店里来了。12年前,我每月都要到你的日杂商店里买东西,可是有一次,一位店员满脸冰霜,态度实在糟糕,所以我就到其他店购买商品了……”老板听完,赶紧向她道歉。老太太走后,老板算了一笔账:如果老太太每周在店里消费25美元,那么12年就是1.56万美元。按照最保守的估算,他至少损失1万美元,而这仅仅是因为缺少了一个微笑。原一平是日本的一位保险推销员,才1.53米高的个子,毫无气质与优势可言。在最初做推销员的7个月里,他连一分钱的保险…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财     
<正> 几年前,我有一位朋友决定下海经商。说实话,他是属于那种聪明绝顶的人,从不干“使自己吃亏的事”,大事小事总拿别人开涮。在待人处事上,确实表现得既机智又有分寸,因此有人喻他“比猴还精”。他对这个称谓颇有点沾沾自喜。决定下海时,自认为就是经商的料,然而,他踏入商海以后,却一次又一次地落入人家的陷阱,好几次差点血本无归。有次在酒桌上,他私下对我说: “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我真是拍肿了脑袋都没有想通。”我问他: “你是不是总在算计别人?”他不语。后来,我不客气地帮他解题: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你太“精明”。别忘了:傻瓜干不了最蠢的事,最蠢的事都是精明的人干的。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凝视九七》一书中,记述了他曾与一位韩国老板就其所乘坐的专车的一段有趣对话: “您乘坐韩国轿车,而不乘坐更高级的外国轿车,是基于爱国主义吗?” “有点爱国主义的原因,也不完全是。我也愿意坐‘奔驰’、‘宝马’、‘劳斯莱斯’,但我的工人们会有意见的。” “您是大老板,您坐高级轿车,是花自己的钱买,与工人们何干?您怎么反而在乎他们的意见呢?” “话不能这么说。我买过一辆高级的外国车,没坐几天,玻璃被工人砸了。这件事对我教训很大,使我明白,我的钱是我的工人们挣的,不是我生下来以前,上帝就替我…  相似文献   

17.
<正> 查克·雷诺是美国硅谷一家小型软件公司的老板,有一次看中一个人,想聘请他担任业务主管。不料一次又一次的人情攻势都无法奏效,甚至托了许多重要人物出面也不起作用。对方不耐烦地说:“先生,全世界大概只有您妈妈还没有给我打电话了。”不料第二天,雷诺真的让自己远在以色列的犹太母亲打了电话过来。老太太动情地劝道:“放心好了,我  相似文献   

18.
帕特里夏·库克刚开始是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智囊团工作,因为工作出色,她觉得老板应该给她加薪。“可老板根本不想这样,我很生气,于是就和他争执了起来。”库克回忆道,“当时我  相似文献   

19.
点滴意识是一种挑战,在点点滴滴的挑战中感受过程美,感受持之以恒的价值美,生命会因此变得有滋有味。师老板和我相约,还是在飘逸着花香的露天茶座。“上回我们讲到‘点滴意识’前两句的逻辑关系,现在我来继续分析第三句。”师老板记性很好,探索的积极性也高。他接着说“第三句‘当你感到吃力的时候,正是你长进的时候’,既有检测每天有没有尝试做’没做过的事’的功能,又有直接激励的功能。我的回答正确吧?“此时的师老板像个小学生,兴趣、好奇,但挺自信。  相似文献   

20.
能力与人品     
正有次看《非你莫属》,这一期的嘉宾是位连续三年的销售冠军。主持人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在你的经历中,最能说明你销售能力的是哪件事?他想了想,说自己曾在一家情商培训机构做销售,成功说服了一位月薪两千元的环卫工为自己的儿子报了价值五千多元的课程。说完之后颇有点沾沾自喜。他展现的推销能力并不差,可在座的12位老板却不约而同在第一轮时就灭了灯。有一位老板用这样一句话结尾: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不看好你的人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