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选择职业会有诸多的不自由,要选择上司就更难了,反正摊上谁就是谁,管他(她)是男是女、高矮胖瘦、学识深浅,都由不得你喜欢或不喜欢。一般来说,只有下属去适应上司,而不可能让上司来适应你。不过,问题反过来就不同了,许多人都希望遇到一个能够喜欢自己、赏识自己的上司。真能如此,就意味着你有可能获得一个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有可能拥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空间;有可能让你心情舒畅地把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当然,还有可能得到不少加薪、升迁等机会。  相似文献   

2.
沉默不是金     
做个聪明的"野心家"不要害怕说出你有能力做好某项工作,或者有资格获得提升。一位旅馆副经理告诉我:"我能替本部门的每一个人出面说话,可是一旦遇到我想要的东西,我就什么也说不出口了。"他因此失去了不少晋升机会。这就是说,你必须是个"野心家"。正如在适当时间最好加班加点一样,对空缺最好也要有股机灵劲。  相似文献   

3.
我跟杰克·韦尔奇共事两三个月后就遇到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但这现在仍然是我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顽症。我当时正处理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虽然我记不清具体什么任务了———但是毫无疑问跟其他一些任务一起落在我肩上。可我还没做完,杰克就把我叫进去给了我另一个任务。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康涅狄格郁郁葱葱的景色,我不假思索地告诉他———完成前一个任务我会马上做这一个。换言之,请按次序排好。大错特错。杰克以他一贯直截了当的方式当场向我指出,如果要将来解决事情,那么我的工作就是当他想完成的时候就做———而不是我想完成的时候才做。完…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曾说:“我们党内要有200个精通马列主义的人,就等于打倒一个日本帝国主义。”我遇到这样一件事:他很想找一位熟悉马列主义理论的人帮他工作。中央党校给他推荐了一位,据介绍,是位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我在一个创业论坛上认识了一个北京的创业者,他的朋友圈状态每天都是一边给自己打鸡血一边想执行方案。有一天夜里,我看见他还在加班,于是便问他一句:你这么辛苦,值得吗?他的回答是:我一开始就知道,作为一个创业者,你既要有叱咤风云、高瞻远瞩的格局跟视野,也得有一个能弯下腰当搬运工和清洁员的心态,否则你就不要来创业了。无论你是一个创业者还是职业人,你会发现每个  相似文献   

6.
向老板学习!     
我向老板学习,不是因为他是老板,而是因为他 优秀--我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老板而庆幸。 一个好上司会让你受用无穷。 我曾经有过一个好上司,他告诉我做生意的技 巧,也教育我经商的道德,对此我十分感激。后来我 升职了,担任了更重要的职务。然而,老板对我的器 重,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随之攻击我的流言蜚语也 不断传出,说我是老板的跟屁虫,处处模仿老板才得 以提升的。这些给我带来一种如负重袱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一个年轻人才三十二岁就被选为银行总裁。他从未梦想自己会成为总裁,更无法想象自己这么年轻就能担任这个职位。一日,他与股东会议主席,也就是前任总裁谈话。他说:“如您所知,我才被指定  相似文献   

8.
梅山 《领导文萃》2011,(21):102-105
所谓立,就是让自己准备得更好。 我觉得30岁在正常的社会里,基本上应该能确立自己今后的路,不管是成家还是立业,读书还是工作,应该对自己的方向有一个明确的想法了。三十而立是对的。我个人觉得,其实什么是立起来还有一个标准问题,每个人对是不是立起来了有他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标准,而且社会或者周围对你在舆论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9.
我是乡长。前一段时间,我从南方招商引资招来了一家大型企业,在企业落户征地拆迁的时候,遇到了钉子户杨大拿,在别人都做不通工作的情况下,我只好亲自出马。我跟杨大拿讲道理,他根本就听不进去。说着说着,我们就争吵起来。让大家都想不到的是,我和杨大拿刚争吵了几句,这家伙突然发疯般地冲上来,朝我的脸就是狠狠一拳头,打得我鼻孔流血,两眼发黑。  相似文献   

10.
黄鸣 《经理人》2012,(5):64-64
在多次商业论坛的现场,我经常遇到一位活跃的年轻人。从他身上,我依稀看到了自己过去激情燃烧时的模样。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说过的一句话却让我深挂于心:他发誓要成为亚洲首富。  相似文献   

11.
挑选接班人     
1974年某一天,当时的财政部长韩瑞生对我说,他希望我允许他在来届大选中退下来。他说,觉得自己老了。这番话让我吃一惊。他才60岁,怎么能让他走?他的工作谁来接替?他说,投资者一直深具信心,就因为对我们的部长有信心,尤其对我有信心。但是他们也  相似文献   

12.
人格即人品,是一个人在处理其生活环境中所遇到的一切人与事的态度、表现的总和,包含着他个人最典型、最深层、最持久的特点。邓小平之所以能从农家子弟成为一位当代中国的伟人,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与其独特的人格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邓小平深受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中华民族性格的滋润;另一方面,邓小平在革命斗争的狂涛巨浪中,进行积极的人格探索和学习,确立了自我人格。邓小平用他的真诚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用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世人的  相似文献   

13.
头一回看《领导科学》杂志,是在我作为外聘工进入一家国有企业控股的公司后。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是局里安排的一名副处级干部,而我是做总经理助理工作的,老总爱看《领导科学》,我也就随手翻了翻,但这一翻,便放不下手了。我的顶头上司是一位不爱走上层路线、对基层干部有一颗亲近之心的领导。他曾坦言,以他在局里的资历和家庭背景,只要稍稍走一下上层路线,到他现在这个年龄至少是副局级了。但他不喜欢这样做,也不愿意这样做。他认为,能走到哪一步,全凭自己的工作能力。他的桌上一直摆着《领导科学》杂志,而且我经常看到他有点空闲的时候就拿起…  相似文献   

14.
一位农民朋友曾给我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那天,我拖着沉甸甸的板车疲惫地来到了山脚下。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我不禁畏而却步。心想,今天靠自己一个人绝对拉不上去了,肯定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正巧过来了一个热心的路人。他看出了我的窘境,对我说:"没关系,我来帮你。"说着,便利落地卷起袖子,拉开一副推车的架势。于是,我就咬紧牙使劲地拉车。在热心人"加油,加油"的鼓劲声中,我们终于将车拉到了坡顶。当我感谢热心人的鼎力相助时,没想到他却说:"你用不着感谢我。这两天我的腰扭伤了,根本就不能用劲。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能将这耥车拉上去,全靠的是你自己。"  相似文献   

15.
河之洲     
<正>要有边缘化自己的勇气一天,和一个新认识的朋友聊天。他说,我在单位是个极其边缘化的人。我问,那样会不会很孤独,甚至被漠视或排斥?他说,孤独是会有的,但是自己是心甘情愿被边缘化的,自己本来就不属于那里,能够被边缘化倒省了很多麻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热闹,害怕离群索居;喜欢盲从,害怕特立独行。在人群中,你总能听到"大家都买了××,我不买就会显得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人都怎么啦?非要上司喜欢啊?我那个上司,让他喜欢,完蛋了。当然了,我还是希望能有一个懂行的上司能喜欢我,可这是我自己能盼来的吗?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说到底都不是依靠外在力量,而是靠自己的拼搏奋斗。能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是否具有强烈的自信心是成功的关键。从领导的角度看,对下属最大的关心和帮助,莫过于让下属清醒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了。2000年世界经济论坛大会在上海召开时,贾姆纳作为美孚公司的代表参加大会。在记者招待会上,他谈了自己的传奇经历——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视察工作。在卫生间里,他看到一个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上面的水渍,每擦一下,还虔诚地叩一个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那么做。小伙…  相似文献   

18.
贝聿铭 《领导文萃》2005,(12):135-139
我一生之中设计了70多件作品,在建筑界小有建树获得荣耀,那是因为我了解自己以及自己的思想和能力范围。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我17岁就到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一直成绩优秀,所以1945年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31岁的时候我作了一个让人惊讶的选择:离开哈佛,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去工作。因为觉得学校里自由不够,希望能学点新东西。当时的公司负责人对我信任,眼光长远,能给我一点自由,让我自己开展工作。当时二次大战刚刚结束,纽约最具吸引力的建设项目是一些廉价房屋的利用开发,我说服上司,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9.
人选     
正局办公室连我在内共六个人,我是办公室主任。局里一个基层股室的负责人退休了,需要补充负责人。局长当然就想到了办公室,毕竟办公室的人跟局长亲近一些。局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要征求我的意见,看哪个去比较合适。局长第一个提到刘眼镜。我说不行,刘眼镜能写,单位大大小小的材料、总结、报告都是他写的,他走了谁能胜任这项工作?局长说也是。局长第二个提到大张。我同样说不行,大张  相似文献   

20.
茶馆天下     
"孩子,你在这放牛为什么?""让牛长大!""那牛长大了呢?""卖钱,盖房子。""有了房子又做什么?""娶媳妇,生娃。""生了娃呢?""让他来放牛呗。"这是一个电视记者对偏僻乡村一个放牛娃的现场采访。4句简单的问答,却触发了一个14岁少年的死亡。这少年身材高大,相貌清秀,连续3年是校三好生、班长。可他的日记,却记录了他和所有同龄人相同的困扰。1997年1月16日我最好的朋友可能就是我自己。因为我可以随时随地和自己交流,毕竟我骗不了自己。我是唯一最了解自己的人,也是唯一能安慰自己的人。今天期末考试已经过了大半,感觉轻松了许多。可是想到3天后那连续几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