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一般、商品生产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撇开物质内容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四个不同角度研究和界定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搞清和正确认识这些复杂的论述,有利于理顺物质资料生产和非物质资料生产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是数字时代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主题。现有对数字劳动生产性与非生产性问题的研究,存在“数字劳动是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不存在明确雇佣关系所以是非生产劳动”等错解和误读。研究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要以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为根本依据。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揭示,生产劳动的含义具有理论决定性、客观确定性和自然必然性,界定生产劳动概念要运用物质规定性标准和社会生产关系标准,生产劳动时间的相对缩短和节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向。我国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含义是生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不少于自己消费的价值的、有益于社会的商品的数字劳动。要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正确认识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各自功能及其内在关联,正确处理好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数字劳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曹飞 《理论界》2002,(2):28-29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以及为物质生产部门直接服务的运输业、邮政电讯和商品仓储业这三大服务部门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才会创造价值,而绝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从现实和发展的情况看,马克思对于生产劳动的论述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整。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知识  相似文献   

4.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生产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结果 ,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价值创造的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财富创造的实体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与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 ,是具体劳动生产的。商品生产过程是生产财富过程和创造价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分配必须同财富分配结合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具体劳动创造的财富应该由劳动者和其他参与的生产要素分享。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产权与分配的关系理论 ,分配关系是由产权制度而非劳动或价值创造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决定分配关系 ,在产权存在的社会制度中 ,分配有二重性 ,一方面各生产要素有权凭要素所有权获得对财富分配的索取权 ;另一方面 ,有权参与生产中人类劳动凝结的分配 ,这是合法收入 ,不是剥削 ,也不是萨伊要素价值认为的生产要素具有生产性可以创造价值。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范畴 ,要与时俱进地科学拓展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念 ,在此社会主义劳动内核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是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并对劳动的含义拓展的基础上 ,应肯定第三产业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应澄清传统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意、更脱离现实经济生活的观念 ,应肯定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现实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具有商品的性质。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机制是劳动商品的实现形式,开放、完善的劳动市场是劳动商品的实现条件。劳动具有商品的性质是一个崭新的命题,认识到劳动具有商品的性质是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它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本质,是说明今日和谐社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根据社会冲突理论的一些基本命题,借助于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资料,对我国现阶段劳动争议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文章的基本观点是:在我国由传统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劳动关系中国家、用人单位( 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已经日益分化,矛盾和冲突成为客观的事实;目前劳动争议的特征主要是无序,即劳动争议的非制度化和低组织化,这种劳动争议的无序状态有可能造成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的后果;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制度化、组织化的新型劳动关系体系,将有助于实现社会冲突的正功能,推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回顾了马克思和列宁对社会主义劳动的论述 ,剖析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劳动的特点 ,根据我国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的新情况 ,提出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需要加深认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巫继学 《中州学刊》2003,26(4):24-29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劳动是一种新型的自主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经济中 ,劳动不仅具有自主性 ,而且具有雇佣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为劳动的自主性提供了从未有过的技术基础。从长远的发展视角看 ,劳动必然能完全实现为自主劳动 ,而自主劳动终将转化为真正的自由劳动  相似文献   

10.
对构建我国和谐劳动关系应对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纠纷问题日渐凸现,尤其是集体争议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更加严重,并引发了其他社会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劳动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正确处理劳动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采取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