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蒙·阿隆一向被人们称为“自由主义者”和“右派”。但通过他与马利坦的对话,以及对国际政治的现实意义的思考,可以发现,如果说右派是相对于萨特激进的左派主张而言的话,那么,他所倡导的自由就更是理性方面的。虽然他始终坚持并维护着“自由”的旗帜,但与激进的个人自由主义者不同,他更像一位保守的自由主义者:为政府所应当起到的作用进行了理性的辩护。并且,理性之自由,无时无刻不建立在对现实政治的判断之上。  相似文献   

2.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期间,右派有三个组成部分:传统的正统派、倒台的奥尔良派和专制的波拿巴派。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联合而为“秩序党”,是对抗法国1848年革命的主要反动势力。本文试对正统派的历史渊源作初步探讨。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右派”的出现,可以上溯至17世纪中期的“投石党”之乱,甚至追寻到16世纪下半叶的宗教战争。但是史学界普遍认为,法国制宪议会1789年9月11日会议上两个特权等级的代表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代表阵线分明,以近乎集团的形式分别坐在右边和左边的议员席位上,如此一种有象征性的历史场面可以当作政治词汇“右派”(或“右翼”)和“左派”(或“左翼”)出现的标志。1789年大革命是近代法国社会所经历的不断急剧动荡的开始,也是后来称为正统派的这个右翼派系形成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期间,右派有三个组成部分:传统的正统派、倒台的奥尔良派和专制的波拿巴派。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联合而为“秩序党”,是对抗法国1848年革命的主要反动势力。本文试对正统派的历史渊源作初步探讨。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右派”的出现,可以上溯至17世纪中期的“投石党”之乱,甚至追寻到16世纪下半叶的宗教战争。但是史学界普遍认为,法国制宪议会1789年9月11日会议上两个特权等级的代表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代表阵线分明,以近乎集团的形式分别坐在右边和左边的议员席位上,如此一种有象征性的历史场面可以当作政治词汇“右派”(或“右翼”)和“左派”(或“左翼”)出现的标志。1789年大革命是近代法国社会所经历的不断急剧动荡的开始,也是后来称为正统派的这个右翼派系形成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如何对待同盟者国民党,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此期间,党对国民党采取了“扩大左派,联合中派,打击右派”的策略。然而党史学界对此鲜有论述。我认为,分析这个策略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地位,对于总结“一战”时期党的领导由正确到错误、革命由胜利到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主义是一种颇有影响的思潮。国外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把现代社会民主党分成三个主要流派:右派、温和派(中间派)和左派。其中右派对社会党国际各党的政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左右辨     
左右两字,在现代汉语里,基本意义是表示方位。左,指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跟“右”相对);右,指面向南时靠西的一边(跟“左”相对)。左,还可以表示进步的、革命的,如左派、左翼作家联盟;右,则指保守的、反动的,如右派、右倾。在古代,左右两字,在表示方位时,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左与右并列对比,则可用来表示地位的高低尊卑。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第一册)记蔺相如  相似文献   

7.
有关意识形态终结的论述,或从内容方面,或从结果方面进行论述,泰特洛克则从认知的视角,提出了整合复杂性的概念,整合复杂性的高低与决定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此,他以极端和温和判定左、右,与温和的左派和右派相比,极端的左派和右派都与威权主义密切相关,未来的预测都会出现偏差.因此,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但如何思考则是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袁宏道思想转变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宏道的思想在其结束吴越之旅后发生了急遽的变化 ,表现为其佛学思想由禅宗转为净土 ,心学思想由左派趋于右派 ,这一转变是受在佛学上持净土立场的宏和在心学上持右派立场的徐渭的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981年以来法国政治的回顾和分析,指出法国社会党在1993年立法选举中惨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前后长达十年的执政过程中,一味被动地适应“现实”,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想、纲领和口号,放弃了自己的特点,泯没了左派与右派之间的区别,因而使选民感到了失望。而社党今后能否重新崛起的关键,也仍在于能否提出一个针对现实的、有鲜明的左派特色的政治纲领和口号。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左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宋代祥70年前,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是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真诚合作,对于推动大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国民党左派人士在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发展方...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我国文艺界主要输入日本、西欧的文艺思想;二十年代中叶开始,一批革命作家将目光从西欧和日本逐渐转向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作为苏联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的主要的无产阶级文学团体,“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中国左翼作家的视野。这些作家是把“拉普”理论作为在中国发展左翼文艺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参照系。本文试图对我国作家译介“拉普”的情况作一粗略的概述。我国译介“拉普”(包括其前身“十月”文学派)从一九二六年蒋光慈的《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文学》开始,至一九三三年周杨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  相似文献   

12.
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四人邦”推行的是一条右得不能再右的极右路线,在表现形式上有极右的一面,也有极“左”的一面,而当他们以极“左”而貌出现的时候,往往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华主席号召我们,要彻底揭露“四人邦”反革命两面派的伎俩,揭露他们假左派、真右派的反动面目。 对于“四人邦”继承林彪的衣钵,以极“左”的伪装搞修正主义的罪恶行径,《论总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是苏联军事文学发展的新阶段,即所谓战争题材文学的“第二浪潮”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全景文学”的兴起。70年代中期,苏联的战争题材作品出现了新趋向,有了新发展。邦达列夫,巴克拉诺夫,贝科夫,瓦西里耶夫等是当代苏联军事文学中风靡一时的“战壕真实派”作家,他们都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被称为“前线一代”或“尉官作家”。邦达列夫曾经说过:“有这样一些作家,他  相似文献   

14.
国民革命是影响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空前的传播。在这场历史进程中,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的主编,蔡和森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为武器,秉笔直书,对于国共合作、国民党的“再革命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向导》周报成为联合国民党左派、争取中派、反对右派的强大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5.
一、在苏联时期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作家对苏联解体的反思苏联解体前的文学界主要有三个派别,即传统派(自称“爱国者”)、自由派(或称“民主派”)和持不同政见作家(大多流亡国外)。(一)一些传统派作家的反思情况著名作家邦达列夫是传统派作家的主要代表。他从一开始就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曾经当面责问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后,他于1993年发表了《致雅科夫列夫的公开信》,称这位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为“腐烂的美国谎言牛排的爱好者”。在1993年“十月事件”前后,他和其他一些人士针对叶利钦政府解散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几次发表抗议…  相似文献   

16.
自从寻求北京政府外交承认受挫而将注意力转向南方,苏俄便开始关注和引导国民党内的派别分化,以支持国民党抗衡北京政府,完成其在华战略布局。其具体做法是提出对国民党内派别的政治划分,并加强其左转倾向。作为国民党领袖,孙中山认同英美式制度,但出于寻求俄援的现实需要,又在多种场合发表过亲俄言论。在内部关系上,孙中山尽力维持了国民党内的力量平衡。孙中山去世之后,国民党急剧“左”转,这本是苏俄所期望的,但“右派”也因孙去世而无所顾忌,国民党终至走向不利于“左派”的分裂。  相似文献   

17.
自赫鲁晓夫叛徒集团上台之后,有一批自称是“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产儿”的所谓“第四代作家”涌进了苏修文坛。他们与那些老牌修正主义作家,在斯大林时期受过批判的作家,以及二十大后蜕化变质的作家,汇成一股黑浪逆流。而在这股逆流中,习“第四代作家”的头面人物叶夫图申科,堪谓名噪一时。美国《星期六评论》周刊称他是“苏联创作中的异教徒”。法国《快报》赞他是“苏联代表着前途的新一代的发言  相似文献   

18.
当国际上修正主义的逆流,席卷着诬蔑和誹謗社会主义文學的黑风,在兴风作浪的时候,我国内部的右派先生們,也乘着党整风的机会,恶毒地反对苏联、攻击苏联文学。他们说苏联文学,由于教条主义的統治,在逐步衰退着,后二十年就不如前二十年。甚至说苏联文学在社会主义精神上不如旧俄文学,认为俄罗斯文学中所具有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苏联文学中沒有表現出来”,他們更把苏联文学中不朽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性灵说”是晚明文学思潮的核心。在学术渊源方面,受到了儒佛心性论的影响,尤其是王学左派心性论所体现出的灵知活泼、道德色彩淡化的特点以及禅宗心性论的主体特征和《宗镜录》心本论。将“性灵”与本体之“心”联系在一起,深化了“性灵论’的内容。心性论对“性灵论’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过于反观自照,必然限制了作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五十年代初,苏联文艺界提出“写真实”和“积极干预生活”的口号之后,从“尊重人的价值”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人道主义问题,人道主义又成了苏联文学的主潮。在这些文艺思潮的影响下,肖洛霍夫发表了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创了战争文学的新时期。这篇小说发表之后有一大批参加过卫国战争的青年作家、评论家称之为“前线一代”的作家在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