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班级内非正式群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群体在高校班级内普遍存在,对班级建设起着重要影响。据调查,有近30%的大学生认为班级可有可无;班级概念越来越淡薄,面临着非正式群体的挑战。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班级内非正式群体研究,对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和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对高校班级内非正式群体的认识出发,研究高校班级内非正式群体对班级建设的影响,并提出利用非正式群体为班级建设服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鉴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学关于非正式群体的概念,通过对高校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和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从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3.
凡是有正式群体的地方必然同时存在非正式群体。而重视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研究,恰恰是高校班主任和教育管理者进一步强化管理工作,实行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和奥尔森利益集团理论两种理论下,创建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组建相容集团,选择有效的激励方法,组织特色文化活动都是有效管理这一群体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德育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群体组织的一种特定形式,广泛的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大学生的高校生活作为群体组织的一种,非正式群体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相对于正式组织的另一种组织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消极双重影响,我们要加强研究,正确管理非正式群体及其成员.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中有两类性质不同的群体:一类是正式群体,即高校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实施教育教学过程而设置的具有明确规定的学生组织结构,如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班集体等等.另一类是非正式群体,即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地域、民族、感情、兴趣、爱好、观点和目标等方面的共同性而自愿、自然、自发地形成的群体.本文仅对后者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意在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调动所属成员的积极性、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益提供一点意见.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多种存在类型,它们与高校的管理现状及学生本身的来源及素质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正确认识高校存在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本文分析了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类型和非正式群体的正向和反向功能 ,并提出了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以及对待非正式群体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教师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高度集中之地,教师居主导地位.高校教师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群体.群体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群体是指有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及分工,如系、室等;非正式群体不是经过官方规定而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非正式群体在高校教师群体中确实存在,但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高校教师非正式群体,对搞好高校管理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协调人际关系,增进正式群体的凝聚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高校教师非正式群体形成因素1、年龄因素.从年龄阶段上看;高校教师有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引导初探黄文秀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后,认为在企业的正式组织群体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提出要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除发挥正式组织群体的作用外,还要重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引导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引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以个人的喜爱为基础,其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并以个人的意愿结合在一起,没有严格的权力机构.其成员性格相投、志趣相同或信念一致、情感亲近、关系密切.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在高校中非常普遍,自发形成,范围小、凝聚性强;在非正式群体有些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方面;高校应从指导思想,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管理等方面加强对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快速变化,教职工中非正式群体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显。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加强对教职工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教育和引导,是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新方法、新手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正式群体是企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对企业的活动及效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对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煤炭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迅速发展,被多数学生接受和认可,并积极参与其中。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并带有自发性、情感性、流动性的特点。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同时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利用有效的途径、方法强化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影响,并对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教育引导,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高校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对高校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和研究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贯彻。成都某高校在校彝族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具有巨大的文化适应潜能。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对非正式群体加以科学合理的引导,可以很好地解决彝族学生文化适应问题,提高学业成就,成为民族文化的有力传播者和民族区域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相似文献   

14.
高校班级中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在高校中,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其根本原因是源于大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形成的外在条件是由于校园生活的特殊性。根据其组织自发,交往直接、情感交融,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以小群体居多等特点,学校的管理原则应是“区别对待,因势利导“。要调动积极因素,挖掘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潜在功能;加强对消极群体核心人物的教育,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把握教育艺术,积极控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同时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强化大学生班集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试析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心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是自发的、松散的、非正式的群体。他们因共同的理想信念、相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情感习性以及共同的地域等因素而自发形成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由于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学历层次、社会地位以及所承担的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和巨大的事业发展的压力等,使得高校青年教师的群体心理具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普遍存在,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管理中往往只是抓住正式群体与学生个体两方面。本文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及其类型、特点入手,分析它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并认为要有效建设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应该遵循四个原则与方法:一是凝聚与整合原则,二是正确引导原则,三是积极支持原则,四是宽严相济原则。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构成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名称多样,成员复杂;正式群体组织与非正式群体行为相互交叉。这些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应科学分析,认真研究,正确引导,采取相应的措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8.
地方综合大学非正式群体是高教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客观存在的 ,是正式群体的依托。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它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 ,其功能发挥与外界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必须采取加强导向、促进双向互动、统一规划、抓好梯队、强化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成为各高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目标.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自然性影响力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要正确认识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自然性影响力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多重功能,落实有效发挥其自然性影响力功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摘目前,大学生中普遍活跃着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即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它广泛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对改进大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特点和作用,提出了一些管理和引导策略,以期帮助大学生沿着正确的培养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