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法战争胜败原因之经济分析于兆兴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欧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一次有着深远影响的战争。战争的结局是以普鲁士的胜利和法国的失败而结束。这次战争,使德国实现了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它也促使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第三共和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法兰西第二帝国史的研究在我国是一项空白,即使在国外,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这一研究的著作也尚未问世。郭华榕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不能不说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是对法国史研究的一大贡献。《法兰西第二帝国史》所着重叙述的是改革,所集中探讨的是法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第二帝国(1852—1870)是法  相似文献   

3.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在法国新旧制度交替的过程中 ,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的确立 ;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巩固资产阶级政权 ;扩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促进欧洲人民的觉醒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使其具有侵略性和向封建势力的妥协性。但总的说来 ,他的积极作用大于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欧洲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渐进且漫长的过程,它虽然与欧洲本身的地域、民族、经济发展和历史的文化渊源有直接关系,但是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及其策动的历次帝国战争对于正在形成中的欧洲近代民族国家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与冲击,对欧洲国际关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而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欧洲重要的外部环境条件,对于欧洲近代国际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奥斯曼因素的历史考察是必要的,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16世纪,从欧洲通往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各主要国家随着本国资举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扩大,大力加强殖民掠夺,争夺海上和殖民地霸权与欧洲大陆霸主的斗争也随之加剧。在短短2个多世纪中,欧洲各国殖民主义者从本身的利益出发,多次打着所谓“王位继承权”以及其它问题的幌子,制造战争。同时,随着战争的胜负,不断实现新的分化和组合,霸主的宝座,也曾几易其主。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期,英国先后击败了西班牙和荷兰,18世纪,又通过对封建法国的4次战争,击败了法国,夺得了殖民霸权,成为海上霸主。几乎在这同时,沙皇俄国也参与了争夺欧洲霸权的行列,先是夺得了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接着与法国展开争夺,并在19世纪初期击败了拿破仑帝国,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者。争霸是世界近代初期头绪纷繁的国际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它表  相似文献   

6.
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曾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风靡一时,占居文坛的统治地位。那是十七世纪三十年代至十七世纪末,也即法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当政的时代,由分崩离析的封建割据逐步形成统一的法兰西帝国,国王的声威空前显赫,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为适应封建王权的需要,古典主义应运而生。不过,古典主义从它形成之日  相似文献   

7.
1892—1894年间欧洲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法俄同盟的最终形成。它不仅宣告了欧洲20年风云莫测外交的新一轮终结,而且也由此使欧洲的国际关系步入了一个更加微妙、更加危险的阶段。本文试图对这一关系及其变化略加分析。法俄同盟形成后的最初时间里,欧洲大陆列强都力求保持着一种克制的心态,以求得表面的相对平静。英国最先打破了这一平静。1894年、1895年和1896年,英国一反以前对大陆  相似文献   

8.
欧洲建构中华帝国(the Chinese Empire)话语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元朝以后,因海员在16世纪初的航海活动中接触到China,欧洲知识界对中国政体的概念始有更新;巴博萨和传西栾那因触及的维度不同,先后以"王国"和"帝国"概念来理解明朝。1585年门多萨基于朝贡制度的多级体系,指出China属帝国级别;此后经利玛窦、曾德昭、卫匡国而至柏应理,以帝国-王国等级比对、欧中概念对译和谱系建构等方法渐次建构出"中华帝国",并以清朝接续之。但欧洲的帝国观基于军事暴力,政体等级亦限于两级,与中国的政治经验相左,故无法解释中华体系;相反,中国政体模式则包容之。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自古有之,自国家出现以后,各文明之间的交往形成了国际关系的雏形。但国际关系学界却将1618—1648年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作为国际关系的开端,无形之中形成了非历史主义和欧洲中心论的双重历史特点。本文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所引发的思考,浅议古典文明时期,爱琴海区域国际关系的特点,为摆脱维斯特伐利亚情结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法兰西第二帝国依靠政变赢得了出生权。政变后的公民投票与1852年宪法将它纳入合法框架。此后,法国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体制几经改革,社会生活逐渐进步,重新夺得欧陆优势与在海外实行殖民侵略,直至1870年9月帝国在战火中垮台。近年来,有关研究取得明显进步,但仍有若干难题尚待继续探讨。帝国产生的历史渊源首先值得研究。 一、法国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对外推行了一条被称为“大陆政策”的外交路线。在20年间,俾斯麦纵横捭阖,左右欧洲政局,创造出了一个所谓的“俾斯麦时代”。他的外交活动也就成为认识这一时期乃至以后复杂的欧洲国际关系的重要环节。而分析俾斯麦推行外交政策的客观环境,则是认识其整个复杂外交活动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有助于加深对当时欧洲列强外交本质的认识。决策者制定和推行政策,要从客观环境出发,他们的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符合了客观环境的实际才能有所建树。俾斯麦是“一个头脑十分实际和非常狡猾的人”①。“大陆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就是从当时的客观环境的实际出发的。我们这里所要谈的俾斯麦推行外交政策的客观环境,主要概括指普法战争后欧洲总的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以及德国所处的地理政治位置。旨在说明,俾斯麦“大陆政策”的制订和  相似文献   

12.
拿破仑     
《阅读与作文》2010,(9):26-27
他,身材矮小,却站到了许多“高个子”都不能企及的事业巅峰。他,就是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波拿巴。  相似文献   

13.
约翰·达尔文的近作《后帖木儿时代:全球帝国的兴与衰》充分体现了全球史的视野与研究手法。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不仅重视帝国的互动碰撞甚于帝国内部体制分析,而且努力去"欧洲中心论"。为此,他探索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导致今日所知的全球化的全球联结的发展;欧洲及后来的西方在这一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欧亚大陆其他国家和文化面对欧洲扩张时所表现出的弹性。帖木儿之后,帝国的历史成了一个全球史。达尔文运用全球史视野来研究帝国历史,得出了四个基本结论:帝国一直是大多数有记载历史的政治组织的"默认模式",是"常态;"拒绝了把所谓"地理大发现时代"作为欧洲与欧亚大陆其他地方之间关系变化的决定性时刻;当这种变化开始发生时,其原因不应该仅仅从经济领域去寻找,而是应该从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中去探求;欧洲崛起的全部后果直到19世纪中叶才感受到,而且欧洲的主导从来就不完全。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是欧洲列强霸权角逐最为剧烈的时期,它使欧洲大陆的霸权几易其主。欧洲列强的争霸斗争,是近代国际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十九世纪欧洲列强争霸斗争的探讨,将有助于对该时期国际关系史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十九世纪欧洲大陆霸权的更替,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议论,希望能够得到专家学者们的指教。  相似文献   

15.
张博文 《可乐》2008,(4):72-73
1803年12月20日,对刚刚独立不久的美国是个大喜的日子。它的国土面积一夜之间增加了一倍。在欧洲叱咤风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把法国在北美的一片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卖给比叫花子强不了多少的美国人,开价仅仅为1500万美元,相当于一公顷土地只要7.5美分。把这么大面积的领土廉价卖给别国,这放在别人身上,肯定要背上卖国贼的罪名。拿破仑实在没有理由卖国求荣。这次交易中,隐藏着拿破仑暗算夙敌英国的一个大战略。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城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己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战争所引起的新势态要求英国的外交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但由于外交政策的连续性,英国政府在战后初期仍竭力维持自己"大英帝国"的地位,这就使得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从"三环外交"方针、英国对欧政策和苏伊士危机这三个方面对英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进行评析进而阐述英国帝国之梦的幻灭历程。  相似文献   

17.
1950—60年代中苏关系演变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50 6 0年代的中苏关系包含了大国关系、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不同文明国家间的关系、新兴民族国家与传统欧洲大国的关系等广泛的研究内容 ,以及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领导人等诸多因素 ,因此一直被世界各国学者视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案例。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中苏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和问题进行梳理 ,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欧盟正在努力追求和发展独立自主的防务力量,对于这一现象,现有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一些竞争性的假说和解释。在现实主义内部,存在着制衡论与联盟困境两种解释,本文对制衡论的观点进行了评估,认为欧洲发展自主防务并不能构成严格意义上对霸权的制衡行为,制衡论的观点扩大了均势理论中的概念,对于理解和维护这一理论具有消极意义。从一般意义来看,我们应该避免对国际关系理论概念的任意扩展,对国家行为采取更合理的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种行为得以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丝路史可分为三个时期:1.明初至天顺末(1368~1464),该时期左右丝路上国际关系和政治形势的两大政治势力是明王朝和帖木儿帝国。丝路继元朝末年曾一度关闭,才得以恢复。2. 明成化初至嘉靖二十四年(1465~1545)。该时期土鲁番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治势力梗塞在丝路要冲,交通受到严重阻碍。3.明嘉靖二十五年至明末(1546~1644)。新航路开辟,西方势力涌入亚洲,丝路渐趋沉寂。  相似文献   

20.
"发展形式分析"和"内在联系探寻"是《法兰西内战》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初稿的文本结构中。马克思具体分析了法国社会的政治发展形式,即第一帝国、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议会制共和国、第二帝国、国防政府、巴黎公社。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分析这些发展形式与法国社会有机体的内在联系、发展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各部分和方面与不同性质政权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