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宋代慈幼救济现象的法律干预问题,是宋史社会救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在史学与法学视域下,结合具体的史实,通过法律干预的方式,对宋代慈幼救济现象进行分析。其内容包括宋代之前的历代社会对慈幼救济的重视和立法记录,以及宋代慈幼救济中的法律干预措施。从中分析出宋代弃婴现象严重的原因与“土地和贫穷”的联系,统治阶级重视慈幼救济与“社会矛盾和社会稳定”的联系以及法律干预与“政权制度与统治手段”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传统慈善中的官方角色——以清代湖北育婴事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婴事业是盛行于清代的一种慈善活动,旨在救助父母无力养育或遭遗弃的婴孩。清代政府极其重视育婴,这深刻影响育婴事业的发展,尤其在湖北等发展迟滞地区。宏观上,国家颁行各种政策,鼓励各地兴办育婴;微观上,各级官吏以多种方式参与育婴事业的建设与管理。官方的介入使育婴由个别的善行义举变为全国普遍推行的一项社会事务,从根本上促进了育婴事业的发展。同时,它导致了育婴的官僚化与赋役化,扭曲了育婴的慈善性质,阻碍其独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慈善教育事业经历了发轫、初步发展、兴盛和衰落等四个阶段,不同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内容特点与时代表征.纵观其发展进程,它不仅是一个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中西慈幼文化融合的过程.近代中国慈善教育事业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同时又注重借鉴西方慈善良法,救助了众多孤苦孩童,并结合时代需要,重视教养兼施,传授适当技能,使其自食其力,自立于社会,这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1869年建立的“英国伦敦慈善组织协会”的社会理论属于个人主义哲学的范畴,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改革目标和理想.慈善组织协会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寻求与济贫法当局以及与其他慈善组织之间的协作,实现社会救助的合理性;也是为了找到一种“科学的”救济方法,避免穷人过度依赖国家的支持.慈善组织协会在界定与协调志愿部门与官方机构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所做的探讨和尝试,成为今天福利国家所倡导的新型伙伴关系的源头,这对当下有关福利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京师警察厅是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城的官方治安管理机构,但其除了基本的治安警务工作以外,还广泛参与慈善救助工作。与传统的帝王时代不同,中华民国成立后,北京城的慈善救助活动几乎全部由政府接管,其中,大部分的慈善救助机构由京师警察厅负责。京师警察厅作为北京城最重要的官方救助机构,负责在寒冬给贫困民众发放棉衣、热粥,帮助其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在贫民救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面对天灾人祸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为谋求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烟台绅商策划集资创办了新型的慈善救助组织——烟台恤养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慈善救助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烟台恤养院的创办不仅开创了胶东地区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的新纪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间慈善救助事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作为晚清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兴盛起来的带有浓郁民间信仰色彩的慈善救助组织,潮汕民间善堂在传统社会的功能更多地表现在慈善救助、参与地方公共事务以及满足民众的信仰需要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因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些慈善组织的功能也已悄然发生了改变。一方面,传统的慈善活动虽然仍在延续,但慈善救助的重点已经明显改变;另一方面,在继续从事慈善救助和满足民众信仰需求的同时,联系海外华侨、发展地方经济以及传承和延续地方民俗文化方面的功能也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8.
湖南红十字医院是民国时期湖南红十字事业的主体力量之一,它在医疗救助、卫生普及等方面开展的许多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湖南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战乱灾荒期间的人道危机,推动了民国时期湖南慈善事业的进步,对当前我国慈善及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在湖南的传播及其慈善活动是近代湖湘文化和中国基督教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基督教为了在民风强悍的湖南传教,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开展社会事工间接传教,这包括教会教育和医疗、灾赈、育婴慈幼等慈善事业.这些慈善活动为湖南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较大推动的作用,有助于湖南近代化的进程,也是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社会力量不同程度地担负着社会救助的重任,成为国家治理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参与建构社会救助事业活动中,民间社会组织的救助活动旨在救助弱势群体,维护既有社会的政制及社会秩序,协助国家渡过困境;而国家也正是借助民间社会组织的强大力量,协助其开展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从而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护其统治地位.在中国社会救助事业这一“公共领域”内,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具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近代色彩的双重特征,是一种中国本土化的关系,它不具有西方社会中公民社会怀疑国家权威、制衡国家的自由主义模式,而更多体现的是公民社会的国家主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