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从前的哲学信仰"时期,坚持"哲学"人化自然观的马克思其自然观虽然已经出现了部分质变,但还没有完全质变。他主要还是从抽象的"哲学"原则出发阐述了其人化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裂以及人化自然的异化及其克服。到了"真正的实证科学"时期,马克思把"倒立着的"东西彻底再"倒过来",开始真正从物质实践出发一方面保存了"哲学"人化自然观的积极成果;另一方面克服了其消极部分从而使自己跃迁到了科学人化自然观。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并非无条件地作为"一整块钢"整个都完全属于马克思主义,仅仅只是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即"真正的实证科学"时期才完全跃迁到马克思主义,而作为人们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是特指在这一特定发展阶段彻底的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  相似文献   

3.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也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重要理论特征。从实践出发考察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超越旧自然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任何单义的解释,都是在总体上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内容实质作了某种片面的不正确的理解。因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多义性的:本体论维度的“物质的自然”观;认识论维度的“人化的自然”观;价值论维度的“生态的自然”观。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整体性质,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任何单义的解释,都是在总体上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内容实质作了某种片面的不正确的理解。因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多义性的:本体论维度的“物质的自然”观;认识论维度的“人化的自然”观;价值论维度的“生态的自然”观。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整体性质,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自然观实践性特质——人化的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在批判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直观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创立了以现实的人与感性的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为基础的实践论自然观。系统地阐明了人与自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关系,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性质,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的多维度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自然观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创立了"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人们对这种自然观内容实质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区,往往从一个维度,而不是从多维度去理解和把握这种自然观.笔者认为,"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至少有四种含义本体论维度的"物质自然观";实践论维度的"人化自然观";历史论维度的"社会自然观";生态论维度的"生态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就其本质来看是在于它的实践性。马克思对两种自然观的论述,目的在于从更深层次挖掘唯物自然观的涵义,由此我们能够对马克思自然观的实质进行分类和解释。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人与自然的交互运动的体现,其中马克思自然观的实践本性正是在此运动中展现,同时这种自然观具有内在的自我限制性。马克思的这种实践性所决定的自然观,毫无疑问,对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有机论的实践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实质,总是倾向于把它归结为物质本体论。实际上,马克思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自然的片面理解。马克思提出了人化自然概念,消除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自然不再是与人分离和对立的存在,而是与人一体化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实践范畴,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因此,马克思自然观是有机论的实践自然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和发展。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辨证统一关系,奠定了人类社会新型和谐生态文明观的基础,对当代中国和谐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和发展.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辨证统一关系,奠定了人类社会新型和谐生态文明观的基础,对当代中国和谐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本质在于从实践角度出发,揭示自然界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不断被人化的实质,使人与自然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它蕴涵着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并从实践主体之间和主客之间的关系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最后通过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和树立公平、公正的生态伦理道德原则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考察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观” ,解读出马克思“自然与人应在对立统一中和谐发展”的唯物主义辩证自然观 ;重点阐述了其主要内涵应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二者的本质统一 ,分析了其四个基本特征 :即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性、客观物质性、劳动中介性和社会历史性 ,并揭示出其丰富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自然美的认识是美学界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认为,马克思的自然观含有不同层面。从完全的马克思的自然观即生态自然观出发理解自然与人,既消解了人的中心地位,又消解了自然的自在状态,而同时又保持了自然的优先地位和人的主导地位,用这种思路指导社会实践,可以消除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美与自然的疏离,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于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一直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人对自然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从拟人说开始到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并受其影响所产生的机械论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从黑格尔揭示劳动证实了人的本质到马克恩恩格斯的人化自然理论,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努力去解读人与自然关系之谜,自然观的进步诠释了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自然观非常必要。对马克思从不同角度对自然概念所作出的表述进行概括,认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3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作为一切存在物总和的自然,作为人的环境的自然,作为人类活动要素的自然。并通过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历史考察,诠释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容: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地位,人与自然的发展是相互协调的发展,入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历史嬗变不是相互否定的颠覆式演进,而是在实现人与自然历史解放的理论主题下的接续发展,随着马克思理论视域的转换而呈现出多维理论样态。资本与劳动间的对立与调适构成了这一历史嬗变过程的内在张力,具体而言,人化自然的生成在人本主义哲学维度寓于人与自然的感性—对象性关系之中,并在对异化劳动的扬弃与实现合乎人性的自然界复归的过程中完成自身合逻辑性建构;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统一于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产,是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在政治经济学中,则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被资本逻辑所统摄的物质变换过程;而在科学社会主义语境中,人化自然应然形态的达成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统一于共产主义的实现之中,其当代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总的而言,这一嬗变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逐层深入的逻辑理路,论及了人化自然生成的实质、历史、现实及未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观,它不同于非人类中心主义者关于生态问题的观点。根据马克思的自然观,生态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只有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才能真正克服人与自然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一种以实践论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通过对"人化自然"的研究,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本质,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从认识论、历史观的角度来阐述马克思对"人化自然观"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