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鸬鹚罢工     
一群鸬鹚辛辛苦苦跟着一位渔民十几年,立下了汉马功劳。随着年龄的增长,腿脚不灵便,眼睛也不好使了,捕鱼的数量越来越少。不得已,渔民又买了几只小鸬鹚,经过简单训练,便让新老鸬鹚一起出海捕鱼,由于渔民的精心调教,又有老鸬鹚的“传帮带",新买的鸬鹚很快学会了捕鱼的本领,渔民很高兴。新来的鸬鹚很知足:只是干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主人就对自己这么好,便下定了知恩必报的决心,一个个拼命地为主人工作。而那几只老鸬鹚就惨了。因为实在老得不能出海了,不知不觉间,主人便对它们冷淡起来,吃的住的都比新来的鸬鹚差远了。日子一久,几只老鸬鹚瘦…  相似文献   

2.
《当代经理人》2004年第5期上曾刊登了这样一则寓言小故事,大意是:渔民因为原来喂养的一批鸬鹚日渐衰老,不能再为他带来丰厚的收益,就寻思着另外喂养一批年轻的鸬鹚,让老鸬鹚带着学习捕鱼技术。这些小鸬鹊从最初的“居无定所”到“有吃有喝”地过上了稳定的生活,都对渔民心存感恩之情,于是就认真地学习捕鱼技术,很快就掌握了技能,使渔民的收益大增。故事发展到这里,  相似文献   

3.
很久以前,海边生活着一个老渔夫,他每天都要出去捕鱼.这个老渔夫捕鱼时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捕鱼前一定要喝两口白酒,然后再趁着酒劲下海捕鱼,这样他捕鱼时才会精神抖擞.老渔夫一直这样生活着,每天都觉得舒心快乐. 有一天老渔夫像往常一样又来到了海边,他正要喝酒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种凄厉的叫声.他顺着声音找过去,发现就在他用来捕鱼的船里有一条蛇,蛇的嘴里叼着一只青蛙,凄厉的叫声是垂死挣扎的青蛙发出的.  相似文献   

4.
勇于挑战     
赵化南 《人才开发》2001,(12):31-31
日本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日本渔民出海捕鳗鱼,因为船小,回到岸边时鳗鱼几乎全死光了。但是,有一个渔民与众不同,他的船和船上的各种捕鱼装备,以及盛鱼的船舱,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因而每次他的船回来时鱼儿都活蹦乱跳,没有一条死的。这样他的鱼卖的价钱都比别人的高几倍,没过几年这个渔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直到身染重病不能出海捕鱼了,他才把这个秘密告诉自己的儿子。原来他在盛鱼的船舱里,放进去一些鲶鱼,鲶鱼生性好斗,不断地对鳗鱼发起进攻,为了对付鲶鱼的进攻,鳗鱼便被迫奋起还击。正是在这样斗争的状态中,鳗鱼生存的本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因而就活了下来。渔民告诉他的儿子,鳗鱼死的原因在于它们知道被捕捉  相似文献   

5.
美国环保协会的故事开始于50多年前一场关于保护鸬鹚,一种可爱的鸟类的运动。上世纪60年代,美国长岛的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当地鸬鹚幼鸟的数量由于不知名的原因,急剧下滑至正常数量的七分之一。与此同时,秃头鹰、游隼等其他猛禽的数量也出现了同样惊人的跌幅。其中一些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追踪问题的根源,发现喷洒杀虫剂DDT(又称“滴滴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在通过科学的指证赢得了在美国全面禁止DDT使用的官司之后,为了进一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些科学家成立了美国环保协会。  相似文献   

6.
周雪成 《人才瞭望》2013,(1):107-108
日月轮回,时光如梭,桌前的台历每到了“八一”这个令人心潮澎湃、回忆连绵的日子,翻看在军队时节的老相册,旧照片又一次唤起了我对军营岁月的回忆,唤起了我对当年一位老首长的思念与眷恋。  相似文献   

7.
那一声爹     
她10岁生日那天,她爹再也没有从井下上来。迫于生活的压力,娘带着她又嫁人了。 她第一次看到他,惊住——他怎么这么老这么丑?和她亲爹比,他好像老了不止10岁,眼睛小得只有一条缝,满脸的褶子,有50岁了吧?她看到他就烦。  相似文献   

8.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人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  相似文献   

9.
生死竞跑     
心中预先有了退路,成功就会离你而去。一条品种优良的猎狗,被主人训练得壮硕无比, 追捕猎物速度快,而且反应敏捷。对于追捕猎物这件事,这只猎狗可以说驾轻就熟,就像熟练的渔夫捕鱼。有一次,主人带着这只猎狗又去狩猎,老远发现  相似文献   

10.
鹦鹉的身价     
红琳 《人才瞭望》2009,(2):62-62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着: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着: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他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相似文献   

11.
会捕鱼的猪     
太平洋中部法考福环礁上生活着一种会捕鱼的野猪,当地人叫它捕鱼猪.按理说猪的行动笨拙,要捕到在水中灵活自如的鱼儿绝非易事,到底它是怎么捕到鱼的呢?  相似文献   

12.
1995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发通令对总参谋部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司徒梦天进行表彰。通令认为司徒梦天同志入伍40多年来,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为我军通信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1978年以来,他带领课题组,勇攀现代科学高峰,终于攻克了“军事地下通信系统“这一高科技项目填补了我国地下通信领域的空白……为表彰该同志的突出功绩,中央军委决定,给司徒梦天同志记一等功。次年,江泽民主席又亲切接见了这位锻造“最后通信手段“的老军人老党员、老科研。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了数学界的哥德巴赫…  相似文献   

13.
生存没有绝境,其实就看你肯不肯去做。大海边,一家渔民陷入了绝境之中。严冬来了,海风掀翻了他们的渔船,恰好又赶上渔夫患上重感冒。天寒地冻,债主上门,他们该怎样渡过这个难关呢? 一向乐观豁达的渔夫第一次沉寂了,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悲凉。  相似文献   

14.
独具一格的木鞋木鞋是荷兰民族服装的一部分,是荷兰四宝之一c一个穿着木鞋和多层裙或宽腿裤的荷兰人,是这个民族颇有代表性的形象。据说,荷兰的木鞋是有几百年历史。荷兰是个“仿洼国家”,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很久很久以前,那里的农民非常贫困,买不起鞋子,但又不能赤脚在冰上行走,于是便用木头做鞋御寒。鞋子用木头雕空而成呈船形,鞋头尖,稍往上翘,鞋底虽厚,但穿起来行动自如,鞋内填有稻草,穿在脚上既松软,又暖和。至今仍有一些荷兰人,主要是农民历渔民,穿这利具有民族特色的木鞋已成为习惯。荷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断指     
侯三小时候长了双好手,手指又细又长。有人说这是拿笔杆子的手,有人说这是弹琴的手。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将来准错不了!谁知完全不是这回事!侯三长大了,因为家里穷,笔杆子的含金量太高,拿不起来,至于什么琴之类的玩意儿就更无从接触了。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企业,纯粹留老人不难,单一招新人也不难,难就难在既要留老人又要招新人。那么,成长型企业该如何既招来新能人,又留住老能人,同时又尽量不打破原有薪资结构以控制薪资成本呢?  相似文献   

17.
渔王的儿子     
《人才瞭望》2006,(10):106-106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予的渔技都很平庸。  相似文献   

18.
读者信箱     
时光如逝,转眼又过了一年了,作为老读者,我祝贵刊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大的进步。我家住城东,已经退休。附近有个朝阳区文化馆,杂志种类很多,而且还专门辟有老年阅览室,无事的我,就成了那里的常客。贵刊从内容到装帧都不错,无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只要接触过《国际人才交流》,都会对它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它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我的晚年生活。现在很多报刊都在办读者联谊会,这既能加强编者与读者的联系,又能增加信息反馈。不知你们杂志有否举办过这类活动?如果有,我很想参加一下。也愿利用空闲时间,尽我所能…  相似文献   

19.
橘子的故事     
秋天来了,望着市场上那一堆堆或黄或青令人垂涎的橘子,母亲喟然长叹,心头总会泛起一股淡淡的哀愁。问她原因,她总不说,好像只有沉默才能守护好她内心的隐痛。久而久之,我们做儿女的便不怎么问了。听外婆说,母亲的这块心病跟一个橘子有关。母亲兄妹七个,她排行老四。几个孩子当中,母亲和外公最像,一样的长相,一样的脾气,而且一样的爱吃橘子。母亲3岁以后,有了弟弟和妹妹,外婆一个人又带孩子又干活,实在忙不过来,无奈外公就把母亲送到了姨婆家,一住就是十来年。长期不在一块生活,隔阂慢慢就产生了。母亲幼小的心灵中有了被…  相似文献   

20.
渔夫的经验     
命运沉浮、人生坎坷,砥砺出的是巨人一群年轻人常常结伴在一泓深潭边钓鱼,令他们奇怪的是,有一个渔夫总是在离潭上边不远的河段里捕鱼,那是一个水流湍急的河段,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翻卷着。年轻人都觉得这个渔夫很可笑,在浪大又那么湍急的河段里,怎么会捕到鱼呢? 有一天,有个好事的年轻人终于忍不住了,他放下钓竿去问渔夫:“鱼能在这么湍急的地方停留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