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晏殊以一个诗人的敏感锐感,体悟着生命的短暂、人生的苦痛,他用文字尽情地表达着对于生命的爱与哀愁,其词“情中有思”,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从一定程度上说,正是这种生命意识的表达。提升了晏殊词”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河南文人徐玉诺,不仅在其诗文中展示了家乡底层百姓受官绅欺压的社会现实,还描绘了他们在土匪横行乡间的凄惨生活.作者在直视底层民众苦难的同时,进而思考了人生存在的意义,用诗歌、散文、小说呈现对人类生命存在方式的观照与反思.在领悟到生命存在的诸多荒谬之后,徐玉诺直面死亡对于苦难人生的意义,由揭示生命的种种苦相过渡到对死亡和坟墓的由衷礼赞,用死亡来完成对底层苦难生活的彻底解脱和对污浊人间不平现象的最终解构.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30年代众多作家中,沈从文独树一帜。他的全部小说浸透着作者的血肉与终极关怀。他用饱蘸着情感的笔抒写了文学生命中灿烂的一页,奔涌着滚滚的生命意识。具体体现在:文学的“梦”与“真”;品性的迷醉描写;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论中 ,生命意识的显著特点是 :注重从对宇宙万物的观照中体悟生命力 ,品味生命的滋味、妙趣和真谛 ,在天人合一的情境中观审生命之大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命力是宇宙人生之美的根本要素 ;艺术自身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宇宙人生的生命力 ;生与死或命运是人生的一大基本困扰和文艺的一个永恒主题 ;很多中国文论家从不同的角度直接或间接地致力于生命忧患的解脱与生命意义的探寻  相似文献   

5.
萧红是一个注重把个人情感体验投注到创作之中的作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局限于个人情感,她的创作视野是宏大的。她在创作中,始终透过个体的生命体验,观照着更为广阔的人生天地:她以无限的悲悯情怀描绘着扎根于土地的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与挣扎,她以哀伤的笔调写着回忆中的人和事,她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呈现着她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自由和生命寄托的追寻。  相似文献   

6.
试析徐訏小说世界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意识是徐訏小说世界的灵魂和思想内核。他始终关注着个体的生存状态及生存意义, 并且努力在浪漫传奇与现实人生之间寻找哲学意义上的、沟通生死的桥梁。生命哲学、死亡哲学和宗教救赎是徐訏小说世界蕴涵的生命意识的三个基础, 在此基础上, 徐訏用浪漫传奇故事构筑了充满哲学意味的生命大厦。他对生命的执著而严肃的思考, 在不断趋向完善的理性层面, 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庄子哲学传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宇宙的深刻反思,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对自由的深情向往和追求。而他的生命意识又浸润着浓厚的悲剧美学意蕴,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蕴含他对自愉自适的审美境界的崇尚。庄子把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对生命价值的关注由哲学层面提升到美学层面,无疑对现实人生具有指导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庄子所处的时代使他饱受身心折磨,苦涩的人生经历激起了他对生的无限感悟。他时刻关注人的生命历程,切实关注并理性思索人生苦难境遇与生命的时限性,分别从自然、社会、人自身的不同角度来阐述不同苦难的渊源,躬行于寻找解脱与超越之境,力求找到自由超脱之路。  相似文献   

9.
京派小说家们自觉从生命视角认识和阐释人生,其创作中浸染着对都市异化人生和生命形式的揭露与批判,在表现扭曲的人性和丑恶的都市现实的同时,展现他们理想中的崇高的生命尊严.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的生命意识 ,是他人生观的核心和作品诗意所在 ,构成其全部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底蕴。海明威的一生 ,是深刻体验生命悲剧性的一生 ,也是致力于对生命悲剧性的克服、反抗的一生。海明威的生命意识包括人生悲剧观和英雄主义两个方面 ,体现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理解和生存方式的探求。他的心灵承载了人类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冲突和根本悖论。他以自己的生命和创作 ,验证了人类的超越精神和自由意志 ,为现代西方人在理想缺位、精神空虚的时代 ,指示一条不背弃崇高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11.
余华用《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三部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苦难与生命这两个永恒性的话题,但是他却没能把苦难转换为力量,而是以一种软弱的姿态进行回避。转型后的余华关注的问题更为深刻,同时也更为圆滑。他避免了与苦难的正面交锋,以减轻苦难带来的痛苦。但是同时与挑战苦难失之交臂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生命意义的消解。  相似文献   

12.
杜甫流寓秦陇之地为时约半年,共留有诗作一百余首。寓陇诗作是杜甫苦难行踪的真实纪录,它再现了杜甫生命沉沦的漂泊。寓陇诗形成了一幅特色鲜明的异域行旅图,它的基调是苍凉的,情感是沉郁的。在寓陇诗作中,杜甫突出地体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现世人生的认识与生命意义的思考共同构成了寓陇诗的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13.
生与死是人生的终极问题,庄子对此论述颇丰且有较多独到之处,形成他独特的生命意识。本文从生命形成的物质性、生命的时空定位及其意义、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及达观面对死亡等方面,对其生命意识进行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电影艺术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承担着传递真知、生存关怀的“诗”之职责.电影《斗牛》(2009)是一部反传统的抗战影片,将普通人在战争中的生存境遇和复杂的人性呈现出来.影片塑造了一个存在主义英雄牛二,他用西西弗式的坚韧承担生命中的苦难,对抗世界的虚无与荒诞.他在各种境遇中不断选择、自我塑造,逐步超越自我,走向生命本真,实现生命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5.
《诗经.采薇》虽然产生的年代比较早,但其中已体现出人类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从这首思乡的悲歌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有家难归的戊边者对自身生命无能为力的叹息;从其保家卫国的精神中,我们看到了人精神境界中对于自然生命的超越;从士卒归途中的反思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于个体生命苦难的感悟与体认。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对生命的理解及其态度构成了人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最基本的价值准则。陆文夫颇有特色的"小巷文学",善于从历史变迁的角度考察生活,直面现实人生,关注中下层市民的生存和命运,从文化反思的层面揭示"小巷"人物生存境况和人生悲喜的复杂意蕴,对生命的关切中显现作家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7.
汉魏诗歌是古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些诗歌大多产生于乱世,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悲剧意识。这种深重的悲剧意识既有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忧患,也有对生命短暂的人生悲剧命运的痛苦思索。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对生命的理解及其态度构成了人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最基本的价值准则.陆文夫颇有特色的"小巷文学",善于从历史变迁的角度考察生活,直面现实人生,关注中下层市民的生存和命运,从文化反思的层面揭示"小巷"人物生存境况和人生悲喜的复杂意蕴,对生命的关切中显现作家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命意识这一角度对台湾当代散文作了宏观的考察。文章从生命存在状态的感知、死亡的体验和思索、生命意义的追寻三个方面作了分析,认为第一类散文虽谈不上哲学高度,却具有心理的深度;第二类散文达到了生命体验的极致;而第三类散文则代表着生命意识的最终归宿。台湾散文家虽没有,也不可能穷尽这一永恒的议题,但就其深广度而言,足以构成一个让人畅游不尽的艺术谜宫,给人以无尽的启迪和遐思。  相似文献   

20.
李煜词的生命意识具有独特的个性色彩。他追求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是把帝王的王位作为唯一,他把生命的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追求生命的真纯而不是帝王的决断和冷酷。他的词追求真情实感的自由挥洒,善用想象,化虚为实,善用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外在自然、内在深隽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