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云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6,(4)
吕叔湘先生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指出:“现代汉语里有大量的四字语,这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其后,《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也提到了作为一种固定短语的“四字熟语”。其实早在60年代初,吕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双音节问题初探》一文中就有过“四字格”的说法,他说:“四音节优势特别表现在现代汉语这存在着大量的四音节熟语即‘四字格’这一事实上。”①“熟语”即“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由此看来,《问题》中的“四字语”同《初探》中的“四字格”以及《提要冲的“四字熟语”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即四音节的持珠短… 相似文献
2.
刘绶松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
五《子夜》还有一个特别值得称道而为向来评论者重视不够的地方:它为我们留下了三十年代初某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茅盾在《子夜》的《后记》中,说他本来打算把“一九三○年的‘新儒林外史’”也“连锁到现在这本书的总结构之内”,后因健康情况不允许,便把它“割弃”了。现在《子夜》这方面的描写,规模或者不及作者原计划之大,但它还是对资产阶级知识分 相似文献
3.
刘绶松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6)
一一九三二年六、七月间,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的第二章和第四章,分别以《火山上》和《骚动》为篇名,发表在《文学月报》第一、二期上。翌年一月,全书由开明书店出版。《子夜》的出现,引起了三十年代中国文坛巨大的震动。不同阶级的人们 相似文献
4.
邵宁宁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2):78-81
:90年代的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趋势 ,使当年资产阶级在民族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再度凸现。资金积累不足与外来资本压力、政治因素影响与社会分配问题等复杂情状仍然是困扰民族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新的语境中重读《子夜》 ,不仅可以为我们认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提供一个新角度 ,也有助于对《子夜》的艺术价值作出更全面、客观的评判 相似文献
5.
刘绶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8,(6)
一一九三二年六、七月间,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的第二章和第四章,分别以《火山上》和《骚动》为篇名,发表在《文学月报》第一、二期上。翌年一月,全书由开明书店出版。《子夜》的出现,引起了三十年代中国文坛巨大的震动。不同阶级的人们对它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作出了不同的评价。左翼的理论批评家誉之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并且断言,“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纪录《子夜》的出版”(瞿秋白:《<子夜>和 相似文献
6.
《子夜》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丽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甚为重要的一部站在近代人文精神立场上,真实而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文明对古典人文精神的巨大冲击的成功之作,它以最能集中体现“中国近代人”伦理范型特征的人物典型的塑造为中国“人”的近代化之探索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绶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9,(2)
五《子夜》还有一个特别值得称道而为向来评论者重视不够的地方:它为我们留下了三十年代初某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茅盾在《子夜》的《后记》中,说他本来打算把“一九三○年的‘新儒林外史’”也“连锁到现在这本书的总结构之内”,后因健康情况不允许,便把它“割弃”了。现在《子夜》这方面的描写,规模或者不及作者原计划之大,但它还是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了神态逼肖的反映,可以称得上是“蔚然大观”的。 相似文献
8.
肖双荣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1,(3):83-85
数谐四字语是汉语特有的短语构成方式之一 ,可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一现象 :数谐四字语前后两段之间的语义关系和语法关系 ;数谐四字语中的数字骈现格式 ;每一种数字骈现格式的格式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小中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子夜》是茅盾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高峰。本文依据茅盾创作《子夜》的史料,探讨了瞿秋白对茅盾创作《子夜》的启迪和影响;同时,作者也用具体的事例阐明了瞿秋白和茅盾两人互相翔、互相帮助的历史实际,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0.
“之”字是《孟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它词性多样 ,用法灵活复杂。其用法几乎包含了其他经典中的所有用法 ,而且它书中没有的用法《孟子》中也有使用。弄清“之”字的用法和作用 ,对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法特点、修辞手法均具有重要作用。《孟子》中“之”字用法有五 :动词用法 ;代词用法 ;助词用法 ;兼词用法 ;连词用法。 相似文献
11.
玉龙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5)
茅盾的《子夜》究竟描述了多少人物,至今尚无确定说法,究其原因,大抵与判定人物的标准相关。 有人说,《子夜》中有八十多个人物,也有人说是九十多个,还有的认为更多些。这种统计方法,显然是将所有在叙述中提到过的“人物”都计算在内。如小说第四章提到何营长、营长太太雇了王麻子的船要到县里去,这一对夫妇,仅只言及,没有出场;再如,有的人物虽 相似文献
12.
鲁六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5):162-165
《荀子》中联合式复音词的内部构成情况较前代更为复杂多样;同素异序词、与今异序词仍然不少;同义、反义类聚体大量涌现;产生了众多的新词新义。这说明《荀子》所反映的战国末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的加深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中"×,古某字"训诂条例的分析,认为"×,古某字"具有说明古今字、通假字、同源字、异体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伟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244-246
《宋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形容词的重要语料。从语义上,采用同义联合、近义或类义联合、反义联合和平行联合;在词性上,采用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等构成形容词。其复音形容词发展趋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单音形容词向半自由语素的演变,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化水平的提高。其复音形容词产生的内部原因是中古时期是汉语复音化的加速时期,外部因素首先是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汉语词汇复音化,其次是中古时期骈骊文风的盛行,民族融合与佛教用语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大量复音词产生。 相似文献
15.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的四字格有着独特的文体美学价值,而概念隐喻则是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三国演义》及罗慕士英译本中四字格的概念隐喻作为语料,试图分析这些概念隐喻在英译过程中的难点及其翻译策略。本文发现儒家的仁、义、忠、孝、悌等思想,以及典故、宗教、物质、体验等文化因素使得《三国演义》中的四字格概念隐喻独具魅力,但同时也构成了跨文化翻译中一个很大的难点。罗慕士有效地通过对应翻译、直译、释译、注释、意译等翻译策略对这些概念隐喻进行了忠实而生动的翻译,使得西方的读者也能领略到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及风采。 相似文献
17.
18.
曾右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汉语词汇中四字格使用频率较高,四字骈语属于四字格中特殊现象,其构词词项相对独立并列,结构相对固定,主要出现在各类文学文本中.在英译汉语四字骈语中,应遵从顺应语境原则、信息功能对等原则和美学功能对等原则,适当进行直译、意译和节译的处理.使之更好地体现汉语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20.
沈星怡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50-52
沈括所撰《梦溪笔谈》除了科学技术的内容外,人文方面的记述也占有一定的分量。尤其是艺文类有关文学、语言学科的载录,史料甚为丰富,既可补北宋之前文学史、语言学史之阙,也可与正史和其他笔记等文献相互发明。沈括有关文学、语言学的观点不无鞭辟入里、洞见幽明之处,但武断、偏颇之失亦在所难免。笔记类作品的著述样式又决定了《梦溪笔谈》重在"谈噱"、率意为之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