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适当的单称命题中可以推导出全称命题的谬误,这是证伪主义者可以利用的逻辑论点。以这种逻辑论点为基础,绕过归纳法的逻辑困难,证伪主义者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的划界标准。他们认为,要使一个假说成为科学的一部分,它首先必须是在逻辑上可证伪的。证伪主义比归纳主义更有逻辑上的严密性。证伪主义的逻辑演变过程就像演绎推理过程那样让人明了并且确信无疑。然而,证伪主义有逻辑情境的疑难、理论并不符合科学史的发展历程、划界标准的不适当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感觉与理智之关系的希腊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哲学认识论的历史演进中,感觉与理智的关系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贯串始终的。但是,在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哲学范式之中,对此问题的基本领悟和基本规定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而且,由此所派生的认识论子问题也完全不同.彼此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不可通约性。本文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追踪感觉与理智之关系的希腊观念的形成和演变,并想附带地论及近代哲学认识论产生的一些非希腊的理论前提。感觉与理智之关系的希腊观念的形成前智者学派的古希腊哲学探讨的理论主题是宇宙论,认识论问题只是在宇宙论探究的展开过程中才逐渐…  相似文献   

3.
欧洲中世纪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基督教在思想文化以及一切社会活动中占居了统治性的地位。基督教是希伯来文明的集中表现。希伯来文明与希腊文明(史称“二希”)是正相反对的两种文明类型,被称之为“希伯来主义”和“希腊主义”。希腊的思想主“知”,它的最终的思想成果,便是近代科学;希伯来的思想重“行”,它造成了原始基督教的主要基础。文化,从种系发生学的角度说,往往是一个民族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产物。希腊文明是希腊民族的创造性成果。希腊民族“热爱智识,执着干地上的现实,谋肉的解放,先求自我的满足与个人生活的充实——总…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审美主义诗学传统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学中存在着两种价值标准和评价尺度 ,一种是以伦理的“善”为价值标准 ,一种是以艺术的“美”为评价尺度。依据价值标准和评价尺度的不同 ,我们可以把前者归结为伦理主义诗学 ,而称后者为审美主义诗学。儒家诗学的价值标准和评价尺度是伦理的“善” ,因此 ,儒家诗学形成了中国伦理主义诗学传统。中国审美主义诗学的形成则萌芽于老庄自然任运的人生哲学。汉魏六朝佛教的传入和兴盛 ,人物品第的风行 ,魏晋时期的玄谈之风对文学的渗透 ,不但标志着人的觉醒 ,而且促使一种以“美”为诗学评价尺度的观念的形成。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玄学是这种诗学观念的理论基础。然而 ,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玄学并非直接转化成为中国诗学的理论基础 ,而是经过了一个从哲学向诗学过渡的中间形态的 ,那就是人物品藻之学和言意之辨。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正是这种过渡的产物 ,也是中国审美主义诗学传统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希腊理智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思考是对生命本体论的思考,在理智主义那里,本体论的视野也是生命的视野,本源问题的维向是生命存在之维向;理性关注的是人生的态势,而人生的态势是理想的使然,理想的价值在于创造;存在本身就是天命,天命的人格构成道德意义的进路.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从情感、理性、意志等方面来考察审美活动,探究人类精神的各要素在审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然而,主体性意识的过度张扬导致现代美学的审美非理智主义倾向和人类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隔膜.法国新托马斯主义者马利坦继承西方文化注重理性的传统,对现代美学思想加以反思并主张审美理智主义,认定人类理智不仅在审美活动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协调人类精神中的各要素,从而铸造完整的人类精神,而且能够通过审美活动重建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传统语法中规定性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古希腊后期开始在语法研究中逐渐形成的教学实用性目的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普世主义是由晚期希腊斯多亚学派所提出的,斯多亚学派提出的“universal logos”是其普世主义的存在论基础,普世主义是对经验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超越,是对经验感觉和利益的超越,在本质上是超验的理性主义,而这和追求普遍必然性的古希腊知识论传统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毕达哥拉斯的数、巴门尼德的Being、柏拉图的idea,都可以看成是其知识论的准备,它通过基督教而影响了后世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阿尔凯西劳斯把怀疑主义引入中期柏拉图主义后,演变出了一种独特的学园怀疑主义.不同于皮浪怀疑主义,它反对纯粹的"不动心"立场,强调在悬置中持有"合理性"的立场;不同于斯多亚主义,它反对斯多亚主义僵化独断的知识论与道德观,强调经过悬置的知识与行动;在与罗马的实践理性结合后,它推动此后的哲学形成了折衷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0.
听证事实主义强调法院的裁判要以法庭听证的事实为依据,强调审判的直接性和亲历性,因而被广泛认同。但是,听证事实主义在当代,既有制度环境上的局限,也有来自生物智能的挑战。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修改时应当认识并注意克服这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离散化的希腊化世界是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发轫的社会现实,希腊哲学考释中心从物理自然中经语言逻辑到社会伦理的层层递进,是希腊怀疑主义之风得以盛行的认识发展逻辑的必然,任意性和约定性这一“语言囚笼”以及语言发展的日益抽象化,则是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勃兴的语言发展的逻辑根由,而希腊怀疑主义对古典希腊各种形而上学的“反讽”性的抨击,颇具“反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2.
孔庆峰 《东岳论丛》2003,24(5):85-88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同西欧相比,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地权频繁流动与经营方式长期稳定相联系;二是种植、饲养业与加工贸易业相互依赖支持,有效率但贫穷;三是结构本身的内倾性和柔韧性使其不易被破解。因其特点,难以形成有稳定产权的利益集团,妨碍了技术革新和向现代经营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14.
西方科学发展史上学者传统的科学观把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视为科学的目标和动力,认为科学是与经济利益无关的一种纯学术活动。这种科学观一方面激发了科学家投身科学、献身真理的勇气,倡导了一种纯洁的学术风气;另一方面,它又忽视了科学与社会生产之间的联系,这对科学本身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多样化是不利的。学者传统的科学观和工匠传统的科学观应保持其“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5.
追求幸福与至善,渴望灵魂的宁静与恬适乃是晚期希腊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每个流派都视之为理智活动的终极目的和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伊壁鸠鲁说,哲学和人生的归宿在于“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斯多亚学派强调生活的目的就是幸福,而幸福则是“平静运行的生活”,这种生活合乎自然,依据理性.怀疑主义把“宁静”(ataraksia)等同于“幸福”(eudaimonia),认为不幸就是心灵受到各种独断的信念或意见的干扰.怀疑主义把自己的心智活动理解为“生活方式”(agoge).其最终目的意于“在信念方面寻求宁静,在无法规避的事情上保持节制适度的体验”.各派哲学在人类生存和精神活动的终极目的上没有根本性的分歧.正如德国学者E·策勒所说,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和怀疑主义三种思想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16.
Han Caiying  Xing Juanjuan 《学术界》2013,(1):174-185,277,281
I.Puritan tradition:severe order of religious life and undefiled political and ethical appeal 1.Severe order of religious life:the origin of puritanismIt is well known that Christian came into being as a breakaway from Judaism in a time of religious confrontation,national conflict,social instability and great suffering of the ordinary people.At the time of its foundation,the Christianity already established its most fundamental doctrine,i.e.to link the Gospel of Christ closely with the Passion of Jesus Christ,thereby establishing their basic ethical creed:to keep to poverty and abstinence.This is the most basic,characteristic and centripetal conception of Christianity which bearsmost the sense of affiliation.  相似文献   

17.
在张君劢看来,人类是万物之灵,处于相互贯通的两界之中,即物质界和心灵界。人类运用心灵去宰制物质界而获得科学知识,人类的群体性社会生活则离不开道德规范与伦理秩序。知识与道德并重是张君劢"德性的理智主义"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特质,既具有科学理智的内涵,也不失在道德层面上对意志自由的高扬。张君劢的哲学立场,应该归属于广义的理性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五十年前,英国桥剑大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踌躇满志地写下了这么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确实,凯恩斯的自负不无道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每一个发展,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每一场斗争,几乎都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鉴于生命诗学与生态批评具有本质性的内在关联,我们确立起"生命-生态主义文论"这一论述框架;在此架构中,对中国现代生命诗学与生态批评的演进历程进行描述与阐释,我们发现:如何在接受域外文论影响的同时,对其加以规训,使其为我所用、成为建构中国现代文论新话语的知识与思想资源,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及文艺学学科所面临的现实与挑战;我们还发现:与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的其他亚传统一样,"生命-生态主义文论"的形成与发展体现出"域外文论本土化"的几个普遍特征,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融突和合"这一转化机制:从对域外文论的介绍、翻译、阐释,到批评实践与理论创造的过程,正是消弭中外文论冲突、融合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兴的人格同一性理论,叙事主义拒斥传统进路,主张人格是在叙事中构成.这一理论源流广泛,近来由玛雅·舍希特曼等人做了深入系统的阐发.但它也不乏争议,有人认为叙事的主观性过强,与虚构纠缠不清,作为规范性主张易流于虚伪、造作;还有人认为叙事不能成为人格的充分条件,因为叙事预设了一些传统的自我观念.不过,这两种批评均未能触动叙事主义的要点,稍加修正就能应对.从“叙事”概念本身可以揭示叙事主义难以回避的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