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在我用"新经济与中国未来发展"这样一个题目在这里发言的时候,需要作一点说明,那就是我使用的"新经济"这个词,同在这个会上许多发言者使用的不完全一样.在这个会议上,许多发言者讲的"新经济"的概念,如《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6月1日的一篇文章里所携带那样:"最早是人们在描述美国经济近几年的走势时提出的".美国经济从1991年3月开始由谷底攀升,连续增长至今.  相似文献   

2.
2000年以来 ,“新经济”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我国各种媒体上。那么 ,什么是新经济?1997年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曼德尔针对美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提出了“新经济周期”问题。同年 ,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波德界定了“新经济”概念 ,指出新经济具有六大特征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度增长 ,公司运营利润上涨 ,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率低 ,进出口之和占GDP的比例上升 ,GDP增长中高科技的贡献度比重上升 ;并认为新经济的根源在于全球化和信息化。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对“新经济”的提法反应强烈。青岛海尔集团总…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和“新经济”这两个概念都是在1996年诞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研究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标志着“知识经济”的诞生,而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组文章则宣告了“新经济”的问世,两个经济之战也由此拉开了帷幕。主张知识经济的学者认为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持有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良好 ,突出表现为 :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以及生产率的显著增长。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 ,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检验了以下 4个命题 :1 美国经济的生产率已经加速增长了 ;2 生产率加速的驱动力源自信息技术的进步 ;3 由于生产率增长加快 ,美国经济一方面得以保证更高的增长率 ,另一方面又能够维持目前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4 相对先前经济增长较慢时所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应该实行更宽松的政策。用一句话来概括 ,即我们是否已经处在“新经济”中了 ?经济学家何以对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全球化给美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新特点。“新经济”研究对美国的意义,及其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信息化、全球化在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推动的同时,也带来了两个“边缘化”的问题。要从长远和当前两方面看美国“新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在美国,持续7年多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关“新经济”的讨论不绝于耳。赞成者称之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或者新的“经济时代”;反对者称之为“伪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误区”,认为是媒体炒作的产物,严肃的学者大多不屑置喙。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新经济”?是弃之如敝屣?还是通过认真的学术研究深入探究它所隐藏的丰富内涵?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 ,首先在美国出现的新经济现象 ,对推动美国和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作用 ,但由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间在新经济转型程度上存在差距 ,从而形成挑战。文章就新经济对亚太经合组织的挑战 ,亚太经合组织积极规划应对新经济挑战的合作进程及《数字APEC战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经济社会学的最新进展 ,新经济社会学吸引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新”“旧”经济社会学的比较和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介绍 ,分析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学术背景 ,并从网络、组织和文化角度描述了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现状 ,以及新经济社会学的成果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战后以来,日本经济在经历了“恢复”、“发展”和“高速增长”三个时期以后,从1971年开始转入以“低速稳定增长”为特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到来的基本标志是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从60年代的两位数下降为1971年的5.4%。日本经济出现转折的动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是国内1970—1971年爆发的战后第6次经济危机,二是1971年8月美国宣布的“新经济政策”。尤其是后者,沉重地打击了作为日本立国之本的“出口第一主义”,进而构成了日本经济转折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新经济”概念引入中国,引起了国内各界人士的广泛争论。大多数赞成者强调了“新经济”在发展新技术产业和风险资本市场方面的积极意义;只有少数赞成者把“新经济”夸大化,认为新经济是一场全新的竞赛,有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新经济的出现改写了自凯恩斯以来整个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近年来国内外广泛讨论的美国“新经济”的实质就是美国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美国已率先完成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当代美国的经济转型是在一系列内外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交互作用下实现的。本...  相似文献   

12.
诺思的新经济史思想述评庄子银,邹薇1993年10月14日,美国经济学家诺思以其在新经济史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荣赝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他为“新经济史学领域中的主导人物”。道格拉斯·诺思,生于麻省坎布里奇,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196...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是深刻总结、认真借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重失败之后,在苏俄由国内战争转变到和平建设时期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为什么邓小平认为“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那是因为中国的国情与当年俄罗斯的国情是相似的,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与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是相通的,中国与苏俄、苏联的经验教训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与美国经济增长的两类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评述了新经济的三种理论 ,即长期增长论、商业周期论和新增长源泉论 ,指出新经济的总体特点是以知识提升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全球市场为导向和以企业网络为载体。文章提出 90年代美国经济相对繁荣 ,不能单纯从一般意义上的新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来解释 ,而应揭示其两类原因。文章认为 ,在一国和全球基本经济矛盾的作用下 ,既要充分认识高科技的巨大效能和新经济的迹象 ,但又不宜过分神话美国经济 ;对新经济的理论和现实 ,都应抱有某种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个人决定世界未来的机会正在扩大,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郊外举行的世界未来协会研讨会上,发言者们这样告诉700名与会者。各种组织正赋予人们更多的责任,从未如此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正扩大个人的才能。这次会议题为“创造21世纪:个人责任”,于1991年7月25—26日召开,世界未来协会“孪生城市”支部明尼苏达未来主义者协会的主任和创造人之一厄尔·C.约瑟夫主持了会议。印度孟买全球未来广播公司总裁拉什  相似文献   

16.
从1993年初,韩国为了克服经济困难,新总统金泳三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它要求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对公营企业进行整顿,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强化国家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政府制定了《新经济五年计划》,要求五年完成全部目标,人均收入达到14000美元从实施情况来看,经济略有起色,但一些潜在的矛盾也逐渐暴露。由于大企业的抵制和中小企业的艰难处境,这项政策的实施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形势》一书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经济形势。近年来对于美国经济失调的原因有种种解释。有的学派认为是因为经济管理极其不善而伤了元气,另外的学派则认为是因为大面积的粮食歉收和石油价格猛涨造成的冲击所致。作者说这些分析还不足以说明其原因,他们认为“经济的不景气多半是由于带有根本性的变化所造成。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长期支撑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从 1 991年开始 ,美国经济持续了 1 0年的景气 ,长期的经济增长在人们当中引发了关于“新经济论”的讨论。如果IT的革命性进步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美国生产率的增长也应当是革命性的 ,生产率的上升如果是革命性的 ,工资的增长也必须是革命性的。然而 ,IT革命虽然对美国的经济有积极作用 ,却没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1 990~ 1 996年 ,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仅为1 7%。在 5 0年代 ,其增长率是 2 2 % ,60年代是2 9% ,70年代是 1 8% ,80年代是 1 5 %。因此 ,除 80年代外 ,历史上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均高于 1 990~ 1 996年。 1 9…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俄国二十年代实行的一整套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也可以说,是符合当时苏维埃俄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的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为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经济建设做了一次尝试性的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宝库,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围绕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历来诸家众说纷纭。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经济的基础上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和农民小商品经济之间的结合,以保证农民小商品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大生产  相似文献   

20.
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与新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传添 《探求》2001,(4):73-74
至今为止 ,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还颇有争议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笔者认为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自由、全面、大量地流动 ,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融合。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并形成世界潮流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是本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 ,它是一个关系世界经济全局的、长期的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在形成世界经济统一体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各国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 ,在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过程中要求各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因此 ,以美国为例 ,认真研究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政府职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