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国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宪政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紧迫的问题.孙志刚案的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宪政建设的迫切性,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其他国家宪政建设的经验,我国的宪政建设应从制度建设、宪政实践和宪法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制度建设是前提,宪政实践是根本,宪法文化是基础,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在中外的巨大压力下重提准备实施宪政的调子,引发了国统区一场颇具规模的宪政运动。陈启天作为青年党的重要成员,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宪政运动,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人物。作为宪政实施协进会的成员之一,他以强烈的建国关怀和娴熟的历史感,运用中西宪政历史资源,试图走协助国民政府实施宪政的改良道路,实现中国的政治转型。随着抗战胜利后国内政局的变化,其理想缺乏实现的可能性。但是其关于实施民主宪政的各种思考,至今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在中外的巨大压力下重提准备实施宪政的调子,引发了国统区一场颇具规模的宪政运动。陈启天作为青年党的重要成员,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宪政运动,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人物。作为宪政实施协进会的成员之一,他以强烈的建国关怀和娴熟的历史感,运用中西宪政历史资源,试图走协助国民政府实施宪政的改良道路,实现中国的政治转型。随着抗战胜利后国内政局的变化,其理想缺乏实现的可能性。但是其关于实施民主宪政的各种思考,至今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着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宪政是以宪法为依据治理国家的民主政治。宪政建设或宪政发展就是对宪法进行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生活的修正,修宪必须兼顾到宪法的至上性、稳定性和适应性。我国的宪政建设曾经走过了一段迂回曲折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1982年立宪和此后的三次修宪,我国的宪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宪法中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科学地认定,并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写入宪法。  相似文献   

5.
"法治民主"是在肯定民主原则的前提下,主张对民主要有所限制,强调民主与法制的统一,以弥补民主的不足,防止"多数人的暴政"。但是仅有民主与法制的结合还是不够的,当前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思考如何制约国家的权力与保障公民的权利问题。为此需要提出"宪政民主"这一概念。"宪政民主"是对"法治民主"的深化。宪政民主在我国的提出是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的时代背景下,强调如何实现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之间的"平衡"。"宪政民主"在我国具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容。"宪政民主"需要在民主实践中予以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6.
论宪政的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理解和定义"宪政",作者认为并非不证自明。文章首先比较了中西法学家对宪政所作的阐释,并考察了宪政文化的历史背景,进而认为现代宪政的概念模式应当是自由、民主与法治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从制度着手,其制度根基在于宪政民主制度.宪政限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强调法治秩序,实现公权与民权的平衡,民主与法治、自由的均衡,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协调,多数人的自由权利与少数人的自由权利的协调发展,从而使社会的政治制度安排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政治制度的保障.只有政治上的制度安排达到一种和谐和均衡,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在英国宪政实践中,保障宪政的主要力量来自权力分立、法治、通过权利制约权力等被公认的宪政原则。然而,通过对詹宁斯等人有关英国宪政学说的论述,可以发现民主在保障英国宪政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甚至,民主与自由一样,均是构成英国宪政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宪政发展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避免跌入因果律的陷阱来解说宪政制度的发育发展 ,本文的视角是运用相关性原则尽可能地罗列与宪政发育发展具有亲和力的关联因素 ,包括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商人阶层、法治等。阐发这些因素对宪政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会使我们更客观真实地体认宪政的本真蕴涵 ,另一方面让我们返照一国要成就宪政应具有的内外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它们的谈论已经持续了几千年,然而,对各个概念和它们相互关系的理解依然是歧义丛生。那么,怎样准确地把握它们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怎样通过这些理论的借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呢?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政治文明体现为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宪政、法治等重要的价值理念及其相关的制度安排.从文明的演进来看,通过法治促进和保障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国法治发展的道路和法治的模式是不同的,必须同本国国情相结合.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法治政府、尊重司法独立、执政党依法执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关系都存在成本收益的权衡问题,而法治作为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最佳模式,也必然要遵循这一规律.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可以通过对立法、司法、行政以及社会等成本的量化分析来寻求如何节约法治成本,提高法治效益,以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期学术界关于“宪政”概念内涵争论日趋白热化的沉重氛围,应当将目前关于“宪政”概念的争议区分为“名相之争”与“实相之争”。“名相之争”涉及到“宪政”概念是有独立内涵的独立词还是仅仅作为汉语长句的缩写;“实相之争”在于如何赋予“宪政”概念相应的价值内涵。由于“宪政”概念在近百年的演变史中已脱离了原先的概念“名相”,成了目前学术界使用过度泛化的概念,无法产生概念上的基本共识;由于“名相之乱”导致了“实相之乱”,“宪政”价值从法律事实到“梦想状态”,已经成为人云亦云的麻烦概念。为不因“宪政”概念上的无谓之争影响了当下的宪法实践,可以在学术上暂时“去宪政”,围绕着“依宪治国”的价值理念,扎扎实实采取一些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的制度举措,以此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自1997年被列为直辖市以后,就面临着以前从未遇到的渝东南县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法制建设问题,加之市管区域的扩大,散居少数民族人口已达到21万多人,如何用法律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也是重庆市民族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几年来,重庆市民族法制建设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也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任重而道远。本文在总结过去的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同时对重庆市法制建设的工作以及相关的保障工作提供了研究者的思路和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议事规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议事规则的概念,现行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完善该规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建议辞职制度"是着眼于解决"官员代表"的身份难题而进行的一项制度探索,从宪政分析的角度看,其出台折射出我国现行人大代表制度中的某些缺陷:兼职代表制造成了代表的身份难题;现行代表资格终止制度存在不足;代表职务的履行缺乏物质保障。但作为一项制度外的补救措施,"建议辞职制度"自身却有诸多缺陷,比如它是对人大代表辞职权的扭曲,侵犯了公民或选举单位的选举权和监督权,与公权力运行规则相违背等。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代表的身份难题,必须建立专职代表制,完善代表资格终止制度,加强代表履行职务的物质保障,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人大代表制度。  相似文献   

17.
试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建立,离不开公民主体所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支撑.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民道德建设,既要弘扬和培育传统"和德",又要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18.
西部开发应是经济开发和民族法治化相结合的综合性开发,民族法治化有三大内容,这三大内容的完成需要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指引下有新的思路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法治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不仅有助于加强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而且农村法治建设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形成和建立我国的法的理论和法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就内涵而言,“新农村”是以现行宪法制度为前提,以宪法所致力于构建的宪法秩序为基础的社会状态,并且这种社会状态应该是以法律为主要治理模式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涉及农民主体地位、农村经济、农村治理、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社会保障、政府职能转变等六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坚持"执政为民"的思想对改革现行的建筑工程消防管理模式,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形成适应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的建筑工程消防管理工作体系方面的指导意义,并就如何在建筑工程消防管理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工作机制转变方面体现"执政为民"思想,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