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颖 《阴山学刊》2009,22(1):40-43
王国维是一位融合中西的学术大家,这一特点突出体现在他的文学研究中。在各西方美学家中,王国维尤好叔本华,因而叔本华的观点也必然渗透于王国维的文学研究中。以《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为例,从“境界”的生成过程、“境界”的形态种类、以及“境界”的艺术表现方式三方面考察,可以见出王国维在中国诗学理论的建构上对以叔本华为代表的西方关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美学诞生于本世纪初。其代表人物,首推王国维,次举蔡元培,他们是奠基人。王国维(1877—1927)作为中国近、现代交替期间的著名学者,主要成就是在史学方面,但在美学上也有很大功绩和特殊贡献。1901年至1912年期间,他写了不少哲学与美学方面的专门著作。如《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1902)、《红楼梦评论》(1902)、《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古雅在美学上之地位》(1907)、《人间嗜好的研究》(1907)、《人间词话》(1908)、《宋元戏曲考》(1912)等。在这些著作中,他将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美学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揉合成一套独特的美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游戏说”、“天才说”、“解脱说”、“古雅说”、“眩惑说”、“境界说”等一系列观点,为中国现代美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特别是“境界说”在我国美学界和文艺评论界的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我们评论文艺作品、进行文艺欣赏的审美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周祖谦一王国维《人间词话》第9则曰: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诗话》‘公’作‘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影’作‘月’)、...  相似文献   

4.
《人间词话》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概括地说,《人间词话》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王国维明确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那么,怎样才叫做“有境界”呢,境界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呢?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所谓写“真景物”,是说写景妙造自然、体物得神,而  相似文献   

5.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继《红楼梦评论》之后写的另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境界说”是此著作的中心论题,也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文学批评以190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王国维接受西方美学新概念,直接用于文学批评实践。后期,主要继承中国传统并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因素,融合贯通化为他的美学思想营养,创立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美学理论。以下就王国维的“境界说”对中西美学思想及其批评方法的继承、融合与发展谈几点浅见。一、“境界说”基本理论内涵及其构架《人间词话》分为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人间词话》首倡以“境界”论词之说。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境界”实为王国维文学思想体系中之重要艺术概念,为王国维文学批评理论之核心。在“境界”这一艺术概念之下,  相似文献   

7.
近代文学评论家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原词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原词作‘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成大事业是否必须经过这三种境界,姑且不论。至于成大学问者必须经过这三种境界,古今中外大抵都没有例外。不久  相似文献   

8.
词学三题     
施议对 《学术研究》2003,(10):139-141
全部词学史以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发表为界划分为古词学与今词学两个阶段 ,今词学又可分为开拓期、创造期、蜕变期三个时期 ,而李清照“别是一家”说、王国维境界说、吴世昌词体结构论则是中国词学史上的三座里程碑 ;王国维《人间词话》涉及到天、地、人三者关系的问题 ,是一种人文精神思考 ;王国维的境界说曾被推衍为风格论 ,境界说的回归与再造 ,迟迟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境界说对古典诗学的总结及其与兴的关联刘怀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虽为论词专书,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兼论诗、词的,故论者大多承认他所标举的“境界”说对传统的“境界”说或意境说作了系统的总结和进一步的发展、完善。由于王氏“境界”说在理论体系和某些术语的使...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境界说”以及以此为基础理论阐发的批评实践中归纳的重要理论 ,其实都围绕着一个评论基点核心 ,并以此为贯穿《人间词话》文学批评的精神 ,这就是真切与自然  相似文献   

11.
诗着一字佳     
一切文学作品均是用语言来描绘形象、塑造典型和性格,描写自然景色、反映现实事件的。而就诗的特点来说,对语言的要求比其它文学作品更高更严,它既要形象化、也要有音乐美;既要精粹,也要有感染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这样一段话:“‘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山。‘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  相似文献   

12.
李艳丰 《船山学刊》2009,(1):179-181
文章从悲观主义的理论视点出发,分三个层面追溯了悲观主义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意义踪迹:一是分析从“境界”概念向“意境”概念滑动过程中的意义变化;二是分析王国维在文本中表现的“忧生”意识:三是分析王国维在文学形式分析中寄寓的审美主义情结。文章认为,王国维带着对叔本华悲观主义的理论前见,由“生命之思”进入“审美之诗”,表达了王国维以审美精神超越生命悲剧意识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13.
《〈人间词话〉〈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王国维一生在文艺研究与创作上有三大贡献,即“论”“话”“考”。“论”为第一个…  相似文献   

14.
“能观”辨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人间词乙稿序》) 关于“能观”,佛雏先生诠释说:“‘能观’者,诗人在对某种客体的直接观照中,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的‘领悟’,叔氏称之为‘审美的领悟’。”“无此‘静观’与‘审美的领悟’,任何艺术(包括诗词)境界均无由形成。”“故诗人必‘无我’(高度的客观)而后‘能观’,从而到达“审美的领悟’。”即便认可王国维所说的“观”就是叔本华的“直观”与“静观”,佛雏先  相似文献   

15.
谈王国维的“两种境界”说苏晓江论诗词而倡境界之说,虽非王国维所首创,然一经其在《人间词话》里用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尺度以后,这个概念便广为流行,得到公认,是王氏的一大贡献.不仅如此,王国维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文学造诣极深的词论家,还对境界一说进行了更深...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的思想博大精深 ,见之于文论方面 ,最重要的便是《姜斋诗话》 ;王国维之论文学 ,为世人所推崇 ,典范之作自然要算《人间词话》。船山论诗拈出意象 ,观堂说词标举境界 ,说法虽然不一 ,然而细加探究 ,即可看出二者的联系。本文即从二人论诗境、妙悟、诗法观点的一致性来阐释二者的传承关系。一、诗歌意境诗境是《姜斋诗话》与《人间词话》所论述的核心问题 ,前者论意与象 ,后者论境界 ,但二者都从诗中的情景谈起 ,其中不无关联。王夫之以为诗以“意”为主 ,强调情景的一致性 ;王国维则从“境”入手 ,主张诗中情景的自然融合。说情景一致…  相似文献   

17.
真乃《人间词话》之核心王国维《人间词话》最重“境界”,开篇即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此“境界”之标举,固超乎流俗,独树一帜,然加细味即可发现,境界乃《人间词话》之主旨,而“真”乃“境界”之核心。正如王氏所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这里,境界包含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两大要素,然无论景还是情,皆赖一真字,舍真即无所谓  相似文献   

18.
“在周梦蝶”是《庄子·齐物论》篇末的一则寓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蓬蓬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以物观物”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关于“境界说”的著名观点。王国维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市我之境,以我现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庄周梦蝶”是由梦觉状态的不分来象征认识主体与客体即‘我’与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一种意境,叫“无我之境”。这是清末学者王国维在他的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而近年来一直有争议。最近一些同志谈到这个问题时,也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个说法(按:指“无我之境”说)很精巧,但违反了创作和欣赏的一般经验。”我认为,“无我之境”四字巧妙地表达了我国文学史上实际上存在的一个流派的本质特征和最高境界,认为此说违反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其实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是“境界说”的集大成者,他所建构的以“境界”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植根于我国传统“境界说”,吸收“兴趣说”、“神韵说”、“情景说”之思想精华.同时,王国维的“境界说”较之传统“境界说”又有所发展.它深受康德“审美超功利”与叔本华“唯意志论”的影响,尝试克服传统“境界说”没有解答“境界”产生过程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境界”的范畴、形态进行了论述,使“境界说”具有了现代美学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