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家群体是民国时期最为活跃的一个职业团体。在中国法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这一特殊时期,他们以自己的法律知识背景和游学西方的经历,成为近代法律知识的传播、民国法律的制定、解释和批判,以及近代法律教育的奠基和近代法学学科的构建,对中国法制近代化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沈家本、梁启超法学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家本、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两位法学家,沈家本吸收西方法学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法学作了系统的整理阐释,梁启超在主张中西法学结合的前提下,系统地介绍和研究了西方近代法学理论,将沈家本开创的法学近代化使命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他们的法学思想及实践对我们今天如何看待民族法学遗产和如何借鉴西方法学的有益经验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先驱者之一、中华民族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和世界的近代史上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徐继畬启蒙思想的研究,指出:徐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向中国人指明了近代世界的面貌和时代潮流,提供了值得中国人效仿的近代化样板.对此应给予客观评价.作者还对徐的专著《瀛寰志略》和日本近代化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著的《西洋事情》,进行了比较研究,着重论述了两书在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不同作用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制近代化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迁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法制近代化是法律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张晋藩先生在厘清近代化与西方化的基础上,对中国法制近代的可能性及其必然性作出了深刻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中国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其中容闳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位。 容闳(1828—1912)是鸦片战争以后到西方接受西学的最早的中国人之一,中国第一个留美毕业生。在他的自传《西学东渐记》里记述了他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他对中国近代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动荡 ,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 ,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 ,中国封建法律带有了半殖民性质。在这一历史变革过程中 ,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 ,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本文阐述西方法律、法学输入的历史原因和历史过程 ,分析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 ,对中国法制和法律思想的近代化所起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佛教与近代日本思想──近代日本知识分子佛教观概论李向平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但其近代化却是处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压力之下而迈开步履的。因此,在近代日本的知识分子眼中,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先进之欧洲文明作为本国近代化的唯一参照体系。于是,...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中国传统法律近代化的复杂多样性,以丧服制度在近代的变迁为考察中心,采用历史文献学与法律社会学等方法,认为丧服制度作为传统礼制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在中国传统法律近代化过程中,作为传统法律重要内容的丧服制度经过了一个由修改到逐步废弃的过程,是传统法律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丧服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东方与西方等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凸显了中国传统法律近代化的复杂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前后,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日本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情况加之日本法制的落后状态促使明治政府移植西方国家先进的法律制度.经过全面、多元、注重本土化的法律移植,法制近代化在日本得以确立,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后世影响颇大.日本近代的法律移植对我国的法制建设亦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律近代化,即从古代传统封建法律向近代资本主义法律转型。中国法律近代化是从清末变法修律开始的,沈家本、伍廷芳等是中国法律向近代资本主义法律转型的最早实践者。而在此前约半个世纪的洪仁 ,却是在思想上主张中国法律近代化的第一人。其主要内容与基本表征是:一、由人治到人治与近代意义上的法治相结合;二、由法律保护封建自然经济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三、由刑、法、律到法律,由专制主义、惩罚主义到人道主义、法治主义。  相似文献   

12.
明清西学,与日本幕末开国以前的洋学相比,最大的差异是缺乏类似兰学的阶段.这意味着中国在被迫开国的前近代,没有能够像日本一样较为全面地接受源于西方的近代科学并且为开国后的迅速近代化做好人才、思想方面的准备,从而使中国近代化的启动落后日本60-100年.造成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中国西学中没有出现传播媒介的转移,也没有出现中国学者掌握西方语言直接从西方原著吸取科技知识的现象,而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中日两国社会组织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 30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 ,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 ,他思想开放 ,虚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 ,融会贯通 ,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学理论、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1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知识界轻视法学 ,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近代化肇始于洋务运动。李鸿章作为洋务派的首脑和旗帜,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开拓性人物,他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赞同。近代的中国旨在追求近代化。而要搞近代化,就必须认识世界。走向世界。中国人真正认识世界,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1840年,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将中国轰出了中世纪。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船坚炮利,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已经敏锐地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同西方资本  相似文献   

15.
晚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里,为了摆脱危机被迫进行了变法修律,刑法的变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刑法变革的代表性成果,就是深受日本近代刑法典与日本刑法学家影响的《大清新刑律》的制定和颁布。《大清新刑律》中继受了日本刑法典中所确立的刑法原则、制度和法律术语,在法典体例结构方面也借鉴了日本刑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编的做法,打破了中国古代"诸法合体"的法典编纂模式,从而开启了中国刑法近代化之门。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受社会学法学的影响,"私法社会化"思潮风靡欧美。私法社会化思潮对近代所有权神圣原则进行了修正,主张社会利益对所有权的限制。在移植西方近代法律体系的艰辛历程中,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学家和立法者将私法社会化思潮视为最前沿的法学理论,并将狄骥的"所有权社会职务说"奉为圭臬。《中华民国民法》和《土地法》虽承认土地私人所有,但对私人土地所有权的范围、面积、客体、移转、使用等施加了诸多限制,从而将私法社会化理念通过立法转化为具体的制度实践。这使得近代中国在颁行第一部正式民法典之时,就与所有权神圣原则擦肩而过。清季法律改革以来,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西方法律体系,但始终没有滋养出市民社会自由与权利的观念,因此,私权保护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中国通过学习和借鉴大陆法系的法律制度完成了法律近代化,确立了包括律师制度在内的近代司法制度,与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大陆法系的司法制度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而使大陆法系对中国近代的律师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历朝历代的《刑法志》都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史料,也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的重要篇章。《刑法志》对各个朝代立法、司法、法制建设及法律思想的记载和阐释,不啻为各封建王朝关于法的理论和历史的官方史料,其观点获得封建统治集团的认可、采用,并作为他们施政和实行法制的指导。可是学界对《刑法志》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宋史·刑法志》。根据《宋史·刑法志》的记载,宋代强化了中央集权的立法思想,记述了宋代刑事立法的主要内容,反映出了宋代独具特色的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是西方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和法学家。他对近代西方政治法律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不朽名著《论法的精神》可以说是资产阶级政治学和法学的理论宝库。他的不少理论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仅就孟德斯鸠的立法和应用法学理论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著作权观念的传入以及出版业的发展,人们的著作权意识逐渐增强,著作权观念亦逐渐近代化。在清末著作权观念近代化的影响及清末新政的推动下,清政府制定了近代化的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大清著作权律》虽在清末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但在民国初年得到了沿用,对民国时期的著作权立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对新中国的著作权立法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