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原  胡绍铮 《社区》2013,(4):38
今年93岁的杨大挺是一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敬老院居住了11年的老人。和我们对敬老院的老人习惯上的认识不同,杨爷爷总是乐呵呵地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参加敬老院的各种兴趣小组,还常常为院里献计献策。在敬老院的各种活动中,杨爷爷总能用最贴切的话语道出老人们的心声,大家都称他  相似文献   

2.
吴娟  冯舒明 《社区》2010,(16):34-34
春天气候宜人,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街道南码头社区敬老院、社区第二敬老院共同组织了老人春游活动。在上海市公安局特警总队防暴二支队队员的爱心护送下,老人们到位于青浦区的大型仿古建筑群大观园景区游览。一路上春景迷人,老人们欢歌笑语。  相似文献   

3.
小张院长     
肖守渊 《老友》2014,(10):30-31
正现年26岁的张志敏是江西省井冈山市古城镇中心敬老院的院长。他身体单薄,有些腼腆,但面对五保老人时,会展露出犹如井冈杜鹃般灿烂的笑容。他是个让敬老院所有老人钦佩的人,老人们都亲切地叫他"小张院长"。2007年,井冈山市重新布局农村敬老院,配置农村养老资源,实行管理、护理人员全员公开招聘。19岁的张志敏刚从江西省民政学校毕业,就被选聘担任了古城镇中心敬老院的院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农村敬老院院长。这个  相似文献   

4.
匡善儒自1984年担任灌溪敬老院院长以来,一干就是21年,一个当时还是50出头、身强力壮的中年汉子,现在已是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了。他爱院如家,视长辈为父母,用自己的心去温暖老人的心,人们戏称他是"老人们的‘老儿子’";他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带领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  相似文献   

5.
邻居王爷爷     
我家邻居是一对老人——王爷爷和杨奶奶。王爷爷是退休工人,杨奶奶是退休教师。王爷爷双目已经失明,走路时用手摸来摸去,可老两口互敬互爱,还喜欢孩子,所以,许多小朋友都是他们家的常客。  相似文献   

6.
正"上午没有空,老忙的,有事下午来。"在普陀区爱晚亭敬老院里,亲朋好友想上午来看望老人,老人们常这样回绝。亲友们很奇怪,怎么在敬老院里还那么忙活,后来他们慢慢发现,原来老人们上午要忙于参加老年教育课程。作为普陀区养教结合的一个试点,爱晚亭敬老院的养教结合从最初自娱自乐的休闲活动转向了专业化、规范化的老年教育。敬老院虽然规模小,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海南文昌市昌洒镇敬老院的生活条件极差,住处又脏又乱“,可能有的比猪圈还不如”;老人们平时只能自己生火做饭,一个78岁的院长帮助打水、买菜,一旦院长生病,老人们只好接雨水喝;人均生活补助每月只有100元,老人们生了病都不敢上医院。而镇政府的两栋宿舍楼却是全镇最漂亮的楼房。一边是敬老院的老人们住着“比猪圈还不如”的最差房屋,一边是镇政府享有全镇最漂亮的楼房;一边是敬老院的老人每月只有100元的生活费,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一边是镇政府的官员们“饱汉不知饿汉饥”,甚至花天酒地也未可知。这两个不同的“全镇之最”,实在让…  相似文献   

8.
2002年3月29日,是翼城县中卫乡南上卫村残废军人胡富德79岁生日。这天,儿孙满堂,亲友云集,老人红光满面,高兴得合不拢嘴。乡亲们都说:胡老汉活得长寿,活得开心,全仗着儿孙们的一片孝心。胡富德老人一生坎坷,少时国内狼烟四起,战事不断,他毅然参军,转战南北,后光荣退役回乡务农。20多年前,老伴先他而去,老人生活起居由儿子、媳妇照顾。儿孙们事事顺从老人的心愿,做饭先对老人口味,家里不顺心的事从不告知老人;尤其是已成家的两个双胞胎孙子大军和小军,对爷爷格外孝顺。今天你给爷爷送碗韭菜饺子,明天我给爷爷…  相似文献   

9.
石燕萍 《社区》2013,(8):39
他是上海浦东南码头社区六里二居民区的一位退休党员,满头银发,中等个头,瘦瘦的身材,穿着朴素,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杨老师"。他叫杨根森,今年74岁,曾是上海市卢湾区五爱高级中学的教师,他把无私的爱奉献给教育事业,退休后他又把热情倾注在社区。杨老师把奉献作为生活的主旋律,他为小区出黑板报,做世博志愿者,成为小区老年读报组组长,还担任了楼组长等工作。10年间,他在小区内忙忙碌碌  相似文献   

10.
黄炳印 《老友》2014,(12):30-30
正走进江西省黎川县洵口镇敬老院,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干净整洁的巷道,美化的休闲健身小广场,房前屋后花草满院,俨然一幅新农村小区优美的画卷。谈起敬老院的幸福生活,老人们纷纷夸赞院长裘九金。裘九金,江西黎川人,洵口镇敬老院院长。25年来,她把院里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以"公共女儿"的身份尽孝心,无微不至地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真挚感情写出了人生大爱。"公共女儿"尽孝心现年59岁的裘九金在敬老院工作已25年,她记不清到底照顾过多少  相似文献   

11.
当春天的脚步来临时,北京市和平里敬老院30多名老人穿着街道工委送来的唐装;品着便宜坊烤鸭店送来的烤鸭;乘坐1 5辆志愿者私家车逛京城。一天的活动,使老人们从心里感受了融融暖意。敬老院里的新鲜事@吴强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十字路口1990年10月,担任蓝坊乡蓝坊村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营长的刘金山接到通知,要他担任乡敬老院院长。始建于1958年的乡敬老院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很不方便,三幢破房子被列为一类危房,院里收养的9位孤寡老人中有2位大腿残疾,4位卧病在床,老人们...  相似文献   

13.
石燕萍 《社区》2013,(12):39-39
他是上海浦东南码头社区六里二居民区的一位退休党员,满头银发,中等个头,瘦瘦的身材,穿着朴素,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杨老师”。 他叫杨根森,今年74岁,曾是上海市卢湾区五爱高级中学的教师,他把无私的爱奉献给教育事业,退休后他又把热情倾注在社区。杨老师把奉献作为生活的主旋律,他为小区出黑板报,做世博志愿者,成为小区老年读报组组长,还担任了楼组长等工作。10年间,他在小区内忙忙碌碌的身影早已被大家所熟悉。  相似文献   

14.
杨医师:您好。无论以前的同事,还是退休以后的老伙伴们,都认为我爷爷是一个热情开朗、充满活力与自信的老人。可自从半年前,与爷爷相濡以沫的奶奶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去世后,爷爷就变成了一个低沉厌世并且杂乱无章的“糟老头子”。究其原因,是爷爷一直认为没有及早发现奶奶的病情,  相似文献   

15.
《老友》2003,(9)
王祖元今年80岁,是铅山县紫溪中学的离休教师。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离休后继续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受到人们的称颂。王祖元老人乐于助人,经常解囊资助生活困难的老人。他家住河口镇,常去镇敬老院看望老人,问寒问暖。逢年过节,他从自己离休工资中拿出二三百元捐赠给敬老  相似文献   

16.
杜海林 《老友》2010,(10):27-27
走进新干县金川镇敬老院,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干净整洁的巷道,美化的休闲健身广场,绿树成阴的休闲亭,房前屋后花草满院,俨然一幅城市小区优美的画卷。老人们满脸喜悦地说:"这都得感谢邹院长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他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7.
五年前,爷爷被医院诊断患上了糖尿病。单位领导批准他提前一年退休,我们便接老人由南昌回老家居住。 按照医院的嘱咐,全家作了分工,父母主要负责爷爷的饮食,我和弟弟负责爷爷的运动治疗,同时还定期带他上医院检查并督促老人坚持服药。  相似文献   

18.
王景龙  孙艳  胜秋 《老友》2010,(10):40-40
当子女因工作及生活等原因无法照料家中年迈的老人时,把老人送进敬老院,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可据调查,约7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30%左右的老人表示愿意到社会养老机构(如托老所、敬老院等)养老。为啥有些老人不愿意进敬老院?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12月5日是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宝应县汇水镇"侨之家"志愿者们走进迎丰村五保户张国兵老人家里,为老人恶劣的居住环境来了个大变身。张爷爷今年81岁了,身心健康状况一直不太好。由于家里长期散养着20只左右的鸡,搞得里里外外到处是鸡粪,甚至灶台、桌子、床上也有。居住环境被污染,对其身心健康很不利。为了彻底改变他的居住条件,阻断细菌滋生繁殖,志愿者们经过精心筹备,对老人展开志愿援助活动。志愿者们通过认购的方式,帮老人把鸡全部卖掉;还测量房屋尺寸,捐赠家中旧家具,购买涂料……  相似文献   

20.
赵医师:我爷爷前段时期突发脑血管破裂,虽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留下了一侧肢体瘫痪的后遗症。自从老人患病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时而心灰意冷拒绝治疗,时而情绪暴躁焦虑不安。家人担心长此下去会影响老人的康复。请问,这种突发的脑血管病人,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我们该如何调整老人的心态呢?读者杨女士杨女士:你的担心不无道理。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后遗症多的特点。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本身的心理素质、性格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敏感性、耐受性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需予以重视和进行恰当的护理。具体的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