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建强  王云岩 《社区》2013,(21):12-13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将社会组织管理同步纳入到建设中来,创新开展社区建设与社会组织管理“双轮驱动”,激活了社会组织主动承接社会事务、协同社会管理、服务基层群众中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推动区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履行的重要社会责任。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区域新旧动能转换中应承担区域创新型人力资本提供者、区域产业集群推动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核心参与者、区域软实力塑造者的社会责任。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区域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通过强化“双一流”战略的区域维度、推动以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核心的区域高校集聚、构建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区域利益相关者的伙伴关系等多种机制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危机,中国于2020年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该目标的形成基于“气候恶化的事实与影响—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与制度倡导—推进碳减排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践行动”的演进逻辑。由于“双碳”目标属于政策驱动型目标,因此面临碳交易市场效能有待检验、“双碳”立法缺失、“双碳”技术薄弱、“双碳”多元利益主体“缺场”等挑战。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空间正义失衡,人群利益受损,运动式、休克式减碳等社会风险。推进“双碳”实践需要构建“政府—社会—企业—学界”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性架构:在政府层面进行制度创新和立法推进;在社会层面培育民众的“双碳”意识,积极建构“低碳”社会;在企业层面加强低碳技术革新,开发绿色产品;在学术界层面积极开展“双碳”研究,加强“双碳”专业人才培养,从而共同推进“双碳”目标的达致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造成水库移民。通过对浯溪口水库S外迁社区的个案研究,对水库移民外迁社区的社会样态进行了分析。水库移民安置过程往往伴随着移民原有村落的空间“脱嵌”以及外迁社区的空间“嵌入”。原有的移民村落是一个在差序格局主导之下的结构完整、关系网络紧密的熟人社会共同体;而在嵌入的外迁社区空间,生成了由水库移民与迁入地原住民组成的“双主体半熟人社会”。首先,“社会样态类型化”是“理想型”研究工具,“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的概念建构是对水库移民外迁社区样态的理论化;其次,水库移民“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的社会样态在结构维度表现为外迁移民和原住民群体组成的“事实”和“心理”同构的“双主体”;在关系维度表现为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和以“双主体”间内部“熟人化”为基础的“半熟人社会”;最后,基于S外迁社区“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空间重构中经济、社会、政治空间的考察,认为外迁社区的空间治理需理解其社会样态,把握社会样态的内在机制和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5.
党建引领G60科创走廊建设,初衷是凸显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目的是通过党建引领整合社会科创资源,探索以“双服双创”为核心内容的党建创新,在党建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融合中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具体路径包括:发挥组织功能,激活党建工作链;优化人才工作,做实服务创新链;党建产业一体融合,联通服务产业链;筑牢党建阵地,完善党建功能链;党员骨干双培养,激活先锋示范链。通过党建引领“双服双创”的整体创新,最终化党的政治优势为组织优势,化组织优势为人才优势,化人才优势为创新优势,化创新优势为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对学生、家长和社会无疑是重大利好,但对教师、学校与政府而言,教师综合素养的挑战和工作与生活的矛盾、学校的组织管理与软硬环境创造、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都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名副其实的“增负”“提效”工程。  相似文献   

7.
从后现代消费社会视角出发,在梳理天猫商城、京东商城、苏宁易购①等几大电商近5年“双11”广告语的基础上,总结出电商“双11”广告语的特点,以揭示“双11”广告语背后的生成动因,并试图从语言学角度为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的广告竞争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8.
透视明清社会救济史发现,国家荒政的衰败和基层社会自治化倾向的加强,由乡绅倡率的民间社会救济活动不断兴起,但民间力量的生长空间在于不能动摇封建专制统治的根基。在中国传统文化笼罩和社会层级结构固化中的民间社会救济力量,断然不能成为公民组织成长和公民社会形成的“基因”。“双回归”——慈善救济活动回归社会事业本位、政府回归其仲裁者和监督者本色的总趋向,仍将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组织提供的服务类型,支持型社会组织分为“单一功能支持型组织”和“同业支持型社会组织”。以社区居家养老组织“心贴心”为例,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一方面,同业支持型社会组织为其自身发展需要而积累的“组织发展要素”是发挥同业支持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新生组织的孵化、适当的政社关系的构建对同业圈内支持的需求是同业支持的充分条件。同业支持型社会组织有利于构建有机的社会组织生态圈,是一种提升社会组织能力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政府购买服务中的“圈内”购买机制使得社会组织对属地政府产生较大依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由此,探讨社会组织跨区域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何以可能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组织合法性视角出发,分析社会组织跨越街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践过程,发现社会组织在突破“圈内”购买困局的行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在地合法性”建构逻辑。社会组织建立“在地合法性”的过程涉及作为逻辑前提的“行业合法性”的积累,作为关键环节的“购买方合法性”的建构,以及作为内在要义的“社区合法性”的达成三重逻辑进阶。具体而言,行业合法性要求社会组织能够搭建良好的组织间合作和关系网络,购买方合法性旨在帮助社会组织建立与属地外辖区政府的信任关系并获得服务项目,社区合法性则关注社会组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社区内利益相关方需求的满足。社会组织通过获得3种合法性建立其在辖区外的“在地合法性”,成功实现跨区域承接购买服务和组织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架构及其技术体系,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提出“人工智能+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将专业群分为“基座”专业和“板卡”专业两大类。“基座”专业和“板卡”专业的课程平台、专业实训项目、技术师资及实验平台共建共享,共同培养跨职业类型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提供智能服务。以天津职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群建设为例,创建了“双主体双融合四级能力递进”赋能人才培养模式。从组织体系设计、课程平台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搭建、实践基地、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多个方面提出“人工智能+专业”群赋能人才培养的实施与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危机让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更加了解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事务、推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多元化价值,但同时也暴露了社会组织存在良性协同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多元协作应急联动问题凸显、高效管理运营能力亟需增强、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风险面前,社会组织要把“危机”变“契机”,就要看到城市危机事件影响下社会组织发展“转机”和改革的“先机”,通过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加快社会组织之间的联动协作、增强社会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性等途径,来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新闻报道和网络语言中频频出现“非常规双及物结构”的表达,非常规双及物结构的高频使用和非典型论元实体的参加以及不断被泛化让典型双及物结构的语义产生了多义。这不仅反映出语言与社会共变的现象,而且体现出人们认识社会的方式和再范畴化的机制。非常规双及物结构对进入构式的动词音节及动词义都有制约作用,进入构式的动词对非常规双及物结构也有反压制作用。非常规双及物结构是人们在概念化过程中运用词汇压制和构式压制共同作用、相互融合的结果。简单来说,它的产生历经了一个自“构式压制”到“词汇压制”再到“概念识解”的认知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4.
《成才与就业》2014,(23):17-17
松江区日前开展了“双千人观摩活动”,来自全区15个街镇的两干多位老年市民饶有兴致地参加了“千名老人观摩老年学校”及“千名老人观摩书画展览”活动。为顺利组织本次老年教育“双千人观摩活动”,松江区教育局制订了详细的计划,要求各老年学校按照计划认真做好组织工作,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地开展,并要求各校积极开放教室和设施设备,按照“一师一室”的原则进行课程开发,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态势、管理体制、政策导向以及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是在“服务型”政府理念和执能转变的基础上,构建以人为本“三位一体”的服务型管理模式、网络化的民间评价机制和事务性、公益性二元组合制的基层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将在“法制保障”的环境下获得健康发展,真正发挥社会基层管理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劲夫 《社区》2014,(34):18-19
近日,由湖南省社会组织党工委、省社会组织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起组织的以“助学、助医、助老、助困”为主要内容的“四助”公益活动受助仪式在邵阳市双清区举行,此次活动将省内社会组织捐赠的218万元款物发放给双清区的困难群众。这是湖南省社会组织党工委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在社会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慈善,汇聚社会爱心扶贫济困的善事、实事和美事。  相似文献   

17.
居住在广西都安的绝大多数瑶族自称“布努”,他称为背篓瑶,直至解放前夕,他们仍残存着一种叫做“密诺”(也有叫“颇诺”或“落诺”)的社会组织。与广东连南的瑶老制和广西大瑶山的石牌制以及南丹白裤瑶的“油锅”组织相比较,布努瑶的“密诺”组织独有一些特点。本文试就“密诺”的组织特点和社会职能、“密诺”的产生年代和历史演变、“密诺”组织长期残存的社会根源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翁正伟  戴小花  周宁 《社区》2010,(7):19-20
“钱江喊潮服务队”、“姐妹帮扶服务队”、“宝宝贝贝俱乐部”是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的“名牌”社区社会组织,这些组织的名称听起来很响亮,实际在居民中的影响力也很大。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起来都很难,又如何成了“名牌”组织?“居民参与”这个老难题是如何解决的?社区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社会组织中存在的“圈子”分为下属之间的“圈子”和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圈子”两种,并通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对两种类型“圈子”的属性分别进行了定义.此外,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从二个不同的理论视角对社会组织中“圈子”存在的客观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乡村社会变迁和法治建设的推进,乡村民间纠纷呈现出涉法性、复杂性、激烈性、累积性和调解难度大等特征,致使村民之间关系弱化乃至断裂,社会权益关系失衡且难以恢复。乡村礼治机制和法治机制的双失灵及其所导致的纠纷的异化,使乡村社会治理陷入了困境。要走出乡村纠纷异化导致的治理困境,必须健全和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转变乡村民间纠纷调解思路,即从“重维持秩序稳定”转向“化解矛盾与关系修复”并举上来,通过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组织等多元调解主体,创新基层调解制度和组织建设,从多元化机制向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转换,实现乡村民间纠纷调解过程中村民关系的修复,最终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