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军 《社区》2013,(4):44
说起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熟悉的朋友就会想起那位"马修老师"用音乐打开那群可爱而调皮的孩子封闭心灵的场景。在上海浦东塘桥街道南城居民区里也有个"放牛班的春天",其中的主人公就是张老师和她那群"老顽童学生"。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道题目:“雪化了是什么”.有学生答“雪化了是春天”,老师判错,因为正确答案是“雪化了是水”。南京大学中文系王彬彬教授曾几次撰文分析:人们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老师的判卷是怎样的荒谬.这样的语文教育是怎样地扼杀学生的文学天赋。应该说,对这道题,老师认定的“正确答案”与这个学生的答案.是对问题的两种方式的回答。老师是以逻辑的方式思考这个问题.虽然这个答案“质本无文”,但却是天衣无缝的:雪化了只能是水,不可能是别的东西。学生是以文学的方式感受这个问题.虽然这个回答“诗意盎然”,但却是不合逻辑的,因为“雪化”与“春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抓一把雪到温暖的屋里。  相似文献   

3.
教育中的人性问题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问题。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艺术地诠释了什么是人性化教育,以及如何实施人性化教育。通过对影片教育意蕴的解析,概括了其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和施予学生宽容等人性化教育的表征,阐述了惩罚教育、对话教育以及艺术教育在人性化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忆春天”引起共鸣 (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学生齐唱。) 师:这是一首唱什么季节的歌曲?(板书:春天)老师相信春天那勃勃生机的景色也同样给你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自己记忆中的春天。(板书:总印象)  相似文献   

5.
笋瓜自传     
基尔·帕里斯,法国出版工作者。1991年,他的小说处女作《爸爸和妈妈都死了》出版后,反响颇佳。此后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十几年来,基尔·帕里斯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努力从青少年的视角来观察和诠释这个世界。《笋瓜自传》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在小主人公“笋瓜”伊卡尔的生活中,有令人捧腹的童趣天真,有令人沉默的成人世界,更有令人动容的浓浓温情……评论界对《笋瓜自传》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它为“继《放牛班的春天》后又一个感动法国和世界的温情故事”,得到法国《世界报》《、费加罗报》等30余家各路媒体共同力荐…  相似文献   

6.
一、作文题一树金灿灿的迎春花下,几位幼儿园的小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一个说:“春天从天上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地里来”一个说:“春天从南方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东方来”又一个说:“春天从花骨朵里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我小姨家来,我小姨家在春城。”阿姨听得乐了,心里说“多可爱呀,这些花一样的孩子!春天不就写在他们的脸蛋儿上、眼睛里、心灵中么?”是啊,春天究竟从哪里来呢?请以“春天从哪里来”为话题,自选角度,展开联想,写一篇600字的文章。二、题目解说春天,既有大自然的春天,又有人类社会的春天;既有个人人生的春天,又…  相似文献   

7.
1956年郎咸平出生于台湾,然后尿床到12岁。初中学习成绩不好,临近毕业被分到了放牛班,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高中,为了和小流氓打架,还练就了一身功夫,被人叫做“西门町之虎”。中学毕业后,郎咸平考入了台中的东海大学读经济。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天的一个早 晨,我刚起床,就听见有人 敲门。开了一看,来人竟是 山西日报的郭春塘老师。 郭老师手拿着他新出版的 《对“通州对”记》,原来他 是来送书的。 “郭老师,您打个电 话,我去取就是了。何必这 么老远地……” “我每天早晨骑车到公园打网球,公园到你这儿不算太远,多骑一会儿就来了。” 他说的是那么轻松,这哪像一位年届古稀的老人呢。 认识春塘老师,还在十年之前。不久以后《山西老年》和一家单位联搞杂文征文,我到山西日报去找他这位省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老师是很普通、很平凡的。我过去一直这么认为。尽管老师很辛苦,可我想,这是她的工作嘛,辛苦也是理所应当的。今年春天,当“非典”袭来时,我们心头都笼上了阴影,看大人们那紧张样,就知道这种流行病该有多可怕了。可是,到了学校,见了老师,我们的紧张恐惧感就一扫而光了。  相似文献   

10.
《屯》卦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屯卦》是六十四卦之一,“屯”是“春”之古字,从文字学上“屯”“春”一也,在哲学上《周易》经传都是从春天的角度阐发其哲学意义的。根据古代春天尚生的原则,又从婚姻礼俗学与《周易》结构学证明,《屯》卦是从天地人三方面完整地表现了春天的风貌:自天言之,描写的是春天雷雨之象;自地言之,是春天草木破土之形;自人言之,表现的是春天“劝生”之俗。《屯》卦阐释的“生”的意义正是由春天的意义引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又到了美丽的春天,清原县腰站小学校园的劳动基地又呈现出一派繁忙喧闹的景象。两年前,学校就开展了“种树苗劳动体验”活动。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同学们以中队为单位分工负责,把从当地苗圃买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大队长竞选的日子,同学们为我整理服装,老师帮我戴上红领巾。他们说着相同的话:“祝你成功!“我们来到艺术馆,同学们就座后,依然在向我打气,为我鼓劲。我在一片鼓励声中跑上后台,那里是竞选者的座位。我看一下自己的序号,呀!是5号。很快就会轮到我介绍自己并演讲了。顿时,紧张的心如同上了弦,手心都出汗了。这一急,竟然忘了演讲词:“春天迈着脚步走来……走来……走……”哎呀,后面呢?怎么想不起来了?就在这时候,主持人宣布:“缪钘钎上台演讲!”我站起来时腿很软,站到台上恭恭敬敬地敬了个队礼,心却“咚咚咚”敲起了鼓。“大家好!”我声音有点颤抖,“春天……春天……”完了,搜肠刮肚也搜不出下文了,卡壳了!台下一阵骚动,我脑子里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3.
春天的脚步     
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听,“沙沙沙,沙沙沙”,春天的脚步是春雨,春雨滋润了大地,万物复苏了;“轰隆隆,轰隆隆”,春天的脚步是春雷,春雷唤醒了正在冬眠的小动物,它们都到野外玩耍、觅食来了;“嘎吱,嘎吱”,春天的脚步是春笋,春笋从泥土里拔出来,拼命地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评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说:这个戏名是悲剧,实际上剧情的发展却充满了“青春与春天的气息。它有着青春的种种愚蠢与美德,急躁与轻率,有着春天的种种芬芳、迷人,也有着春天的‘无常’”。①如果说《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充满着“青春与春天的气息……”的话,那么出现在遥远的东方中国文坛上的古典名剧《西厢记》,也同样充满着“青春与春天的气息”,有着“青春的种种愚蠢与美德,急躁与急率”,自然也“有着春天的芬芳、迷人。”这是因为《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似文献   

15.
马士钧 《新少年》2013,(4):30-31
春天到了,斑马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拍摄春天景色的短片,大家被那美丽的画面陶醉了。老师说:"春姑娘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要追赶春姑娘的脚步,说一说春天的景色到底是什么样子。""春天里,美丽的花朵开放了。""枯黄的小草泛绿了,仿佛给大地披上了绿衣。""柳树的枝条上长出了嫩芽。"……同学们接二连三说出了许多种春天的美丽景象。可是,斑马  相似文献   

16.
黄小平 《今日南国》2014,(11):41-41
秋天,一片黄叶从树梢落下。被风吹着,在空中悠悠地飘。“妈妈,它要飘向哪里?”小女孩问。“春天。”妈妈答。“春天?”春天到了,小女孩指着一片绽开的新叶问:“妈妈,它从哪里来?”“秋天。”“秋天?”“对。还记得那片飘落的黄叶吗?”“记得。”小女孩说完,又指着一朵开放的鲜花问:“妈妈,如果花一直这样开下去,它最终要开成什么样子呢?”“果实。”  相似文献   

17.
文艺的春天,使人常想起诗人郭小川的《春暖花开》中那些绿色的诗行:“春天来了,中国布满生机.”“好春天,惹得世界欢欢喜喜.”“好春天,使天下皆诗.”在严冬时节,郭小川曾在致友人书信中顽强地宣告:“我在创作上的青春,不在过去,而在未来.”然而,当坚冰打破、早春降临,饱受寒冬折磨的的诗人却在河南溘然长逝,这是一九七六年十月十八日.对  相似文献   

18.
我班上有位女孩特令我伤脑筋:“老师,文文弄坏了教室的门。”“老师,文文偷了我的钱。”“老师,文文打方文贵。”“老师,文文弄坏了灯的开关。”“老师,文文从来没交作业。”“老师,文文讲粗话。”“老师,文文用手去捶窗玻璃,玻璃坏了,手没伤。”“老师,文文叫她弟弟偷6班同学的数学书。”据了解,这位女孩是学  相似文献   

19.
古诗云:“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这短短的四句诗道出了春天的气候和物候特点。春风“有时好”“有时恶”说明春天的天气变化多端,乍暖还寒。而没有春风时“花不开”,花开后又常常被春风吹落,则是典型的物候现象。植物是这样,人在春天是否受到气候的影响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圌山风光     
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圌山文学社简介2004年,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植根于镇江新区这片东依巍巍圌山,北滨滔滔长江的沃土,一群爱好文学的阳光少年,相聚在“有江南的小黄山”之美誉的圌山之巅——镇江新区实验小学圌山文学社诞生了!它由教科室吕赟、蔡百珍老师发起,校长殷晓峰担任顾问,自诞生之日,便在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上迈开了稚嫩而又坚实的步伐。“童年是人生的春天,儿童文学是写给春天的文学。”圌山文学社的社员恪守这种美好的信念,怀揣一颗不泯的童心,在文学社的实验田里快乐地耕耘着。两年来,圌山文学社出版社报24期,自编乡土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