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军 《社区》2013,(4):33
近日,上海浦东塘桥街道南城某小区内"上演"了这样一幕:通过合法程序选聘出的新物业要进场,但老物业却以业委会函告的交接时间太短等理由不愿意撤走,双方争议不下,有进一步产生群体性事件的态势。该业委会协商无果,束手无策,向南城居民区党总支求助。党总支在事件中担当了"调解员、联络者、追踪人"三个"角色",采取了"退一步、缓一步、迈一步"的"三步工作法",使矛盾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2.
据广州媒体报道,近日,广州120多个楼盘的业委会代表联名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各人大代表,建议《物权法》明确公共物业权利归属全体业主共有,并呼吁通过立法确立业委会的诉讼主体地位。此次“上书”事件声势浩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茅佳敏 《社区》2012,(15):20-21
物业炒小区、业主炒物业,如今在不少小区,这样的“戏码”隔一两年就会上演一次。究其原因,一是物业公司服务差强人意,导致小区业主缴费率不足,再加上业委会的不成熟与不健康,更是让小区管理变得“雪上加霜”。业内人士指出,物业服务企业的频繁更换与退出,不仅仅影响了物业管理行业自身,最受伤害的是整个小区的业主。  相似文献   

4.
杨荔 《社区》2023,(13):44-44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天悦社区面对融合型大单元社区的典型困境,坚持以党建统领,凝聚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红色力量”,筑牢社区党建“红色堡垒”,发动社会组织“红色引擎”,激活党员“红色细胞”,努力让“他治”转变为“自治”。  相似文献   

5.
《社区》2023,(10):26-27
当下,城市住宅小区居民诉求日益多元、复杂及多变,物业领域相关的矛盾也更为易发频发。城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是事关城市居民生活幸福、安康宜居的一件“关键小事”,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业主等各方的良性互动,都需要基层社会工作平台的积极介入。  相似文献   

6.
陈凤山 《社区》2013,(33):34-35
8月30日,沈阳某媒体以“业主想自治可注册物业服务中心”为题,报道了沈阳市物业处处长陈全在做客“民生会客室”为市民答疑解惑时,一个小区的业委会成员提问:业主大会开完后大家决定自治,但能参考的规定和做法不太多,想请教。下如何自治更好。  相似文献   

7.
王晓强 《社区》2008,(1):20-21
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街道所辖的70多个小区中,约有20多个小区是新开发的小区。通过调查发现:新建小区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物业纠纷问题,多数小区的部分业主由于不满物业服务或开发问题拒缴物业费,物业公司收费率较低;个别小区因业委会选举或“维权”行为,引发了业主与物业公司间的矛盾,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业主与业委会、业主与业主间的“派系争斗”。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3,(2)
引题新闻 广州新兴白云花园小区业委会炒掉原物业管理公司而另请贤明,但原物业公司坚持不交权并称业委会不合法,业委会则号令“新管家强行进驻接管。”双方冲突由此发生,后因各方均保持克制,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居民与物业 谁是社区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孟谦 《社区》2009,(28):14-14
小区业主常常问一个问题,花多少钱才能“买”到让人满意的物业服务?北京的一位曾经参与过多起物业纠纷调查的业委会主任表示,凭他掌握的材料分析,物业费在2.7元/平方米·月以上的小区,物业服务才能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水平。当然,这一测算具有主观性,如果按照这一“门槛”,北京的大多数小区的物业服务是不会让人满意的,因为北京的物业基准价仅仅是0.9元。  相似文献   

10.
阿诤 《社区》2005,(10):1-1
报载:南方某市的有关部门起草了一个《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以下简称《导则》)。按照这个《导则》,某市“将建立起市、区主管部门、街道办、社区工作站或社区委员会‘齐抓共管’业主大会与业委会的管理模式。业委会一旦有严重违规行为,物业所在地的区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即时解散。”可以想见,在五个不同权力层次的“婆婆”“齐抓共管”之下,该市的业委会只能像小媳妇似的加倍地陪着小心过日子,不然,“婆婆”们就有权把你给“休”了。按照中国的惯例,一件事到了要动员整个行政体系从上到下“齐抓共管”的地步,事态的发展必然已经…  相似文献   

11.
陈凤山 《社区》2012,(30):25-26
说到小区自管,很多人并不太理解。尤其是新闻媒体,很容易在报道中把“小区自管”与“业主自治”混淆。业主自治,就是小区业主们依法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出业委会,由业主们讨论决定小区的物业服务定什么价格和标准。至于在业主大会成立后,如何提供物业服务,《物权法》确定了三种方式:选聘物业公司、其他管理人,还有业主自行管理。其中的自行管理,通常简称为“小区自管”。简单地讲,实行自管的小区,就是不再把物业服务外包出去,而是由业主们自己管理,或者由业主们自己成立起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提供物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孙蔚 《社区》2005,(1):30-30
事件: 换“管家”带来的风波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聚龙花园是京城首个外销公寓,自1994 年建成以来,一直由中天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但业主对这个“老管家” 的服务并不满意,据业主牛女士介绍:“一方面物业公司的收费让业主感到难以接受,每月1美元/平方米。另一方面物业的服务质量比较差,业主缴纳了4000 多万元的维修基金,但小区的设施出问题了,他们却置之不理。” 2003年10月,该小区业主成立了业主 的这些决定,而且业委会几乎所有成员都 则,选聘、解聘物业管理企业、专项维修资事件: 换“管家”带来的风波 欠缴物业费,…  相似文献   

13.
张宝珠 《社区》2010,(22):8-11
“共有部位的收入就应该属于业主共有”,这是无锡市春江花园的业主一直认的“死理儿”。在2008年3月以前,春江花园业委会还一度以为,可以和物业公司联手共创和谐社区,他们甚至向物业提出,“可以保证物业公司管理成本,并且按照无锡市规定的最高利润标准8%支付利润,前提是共有部位的收入归业主共有”。业主委员会的提议遭到物业公司的拒绝,没办法,业委会决定“亲兄弟,明算账”。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22,(7):32-34
商品房住宅小区是我国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后的新生事物,体现了城镇住宅制度的深刻变革。商品房住宅小区在管理上一般都采用了选聘市场化机构即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物业服务”管理模式并由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进行监督。然而,想象中的美好往往在现实中事与愿违,商品房住宅小区的治理问题层出不穷:物业服务企业注重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服务品质、部分业主以拖欠物业费的方式对抗糟糕的物业服务质量、小区公共部分的收益长期被物业服务企业侵占、业委会履职不到位、邻里关系疏离等,“小区病”俨然成为业主不愿意面对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对商品房住宅小区治理的呼吁和企盼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居民的社区参与滢水山庄位于深圳市的梅林关外,于1997年建成,目前共有27栋楼,住有1100多住户。2000年9月,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共有委员13人。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小区业主与其矛盾几乎从未停息。业主们认为,业委会主任在香港工作,为处理工作事务,竟然聘用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作兼职秘书,业委会公章也由物业公司保管;业委会没有办公场所,三年没有召开业主大会,没有公布过业委会账目,没有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督,实际上形同虚设。小区治安不好,饮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物业服务差强人意,甚至出现过保安打业主的现象。尽管小区治安、物业服务、饮水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太德 《社区》2011,(7):47
2010年10月,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德兴一村小区原诚诚物业公司对小区的物业服务不能尽职尽力,给业主的日常生活环境带来较大影响。针对物业存在的问题,社区和业委会向物业提出书  相似文献   

17.
张泽普  胡超峰 《社区》2012,(10):30-31
北京市大兴区清源街道下辖26个社区,54个物业小区,截至2010年12月,全街道只有一个备案的小区业委会,业委会组织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了在社区建设中建立起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组织体系,清源街道从2011年开始,积极支持各物业小区筹建成立业主委员会,并且摸索出了筹备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北野 《社区》2004,(17):7-7
从业主维权的角度看,石家庄世纪花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业主从对物业和开发商的不满,到要求炒物业,成立新的业委会,选聘新的物业公司,新物业进不来期间还出现了业主堵路,到要求政府帮助等一系列事件。是是非非,决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前几天到石家庄开会,晚上抽空到世纪花园看了一下,得到的基本印象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闹到今天这个地步十分可惜。都是业主,我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的沟通比较容易。其实,我们银枫家园,北京的很多小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很多痛苦的经历使我们业主学会冷静地思考:到底什么是业主的根居民…  相似文献   

19.
钱军 《社区》2013,(31):3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南城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潘亚平今年50岁开外,对于居委会的一些年轻社区工作者来说,潘书记可谓既是领导又是“老师”,这不仅是因为他年龄是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最大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的那些“老本行”值得社区工作者学习。  相似文献   

20.
陈凤山 《社区》2014,(15):34-35
越来越多的业主已经知道,建立业主委员会是监督物业服务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很多小区里,建立业委会还是件难上加难的事膊——或是小区里业主不积极,或者是被各种外部因素阻挠。从普遍的统计数据来看,除去上海的业委会组建工作因为得到了居委会的大力参与而比例较高之外,其他城市中建立了业委会的小区普遍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