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期随访对社区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青龙山社区中心的42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社区管理,观察组实施一个月1次的定期随访。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经定期随访后,按时服药、病情控制率有明显提高,BPRS量表评分显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医务人员专业的定期随访可以提高社区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民族互嵌式社区作为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场域,目的是打破民族交往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分隔,实现不同民族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探索符合民族互嵌式社区发展实际的治理路径,对于提升民族互嵌式社区现代化治理水平和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整体性治理研究视角,通过对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梳理和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内涵分析,发现整体性治理所秉持的以民众需求为价值导向,以协调、整合与创新来引导多主体参与协同共治的理念与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价值目标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通过对民族互嵌式社区整体性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机理分析,提出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作用、聚焦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和完善社区现代治理体系的整体性治理路径,为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行之有效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地理环境的脆弱性、政治环境的复杂性、经济环境的差异性和民族环境的多元性,造就了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复杂情境。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X社区通过空间、制度、经济、文化、认知、精神互嵌打造出民族地区社区治理新模式。民族地区社区治理应当以浅表层互嵌夯实社区治理基础、过渡层互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以及深层互嵌形成社区治理原动力,重视网格化管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推进民族浅表层互嵌向深层互嵌转变,积极探索实践社区情感治理,推动社区民族关系从“嵌入”向“融入”转变。  相似文献   

4.
民族互嵌社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空间场域延展的实践形态,是对“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一时代命题的现实阐释。现代城市社区功能的集聚和细化为民族互嵌的再造及重释提供了场域空间,由于民族互嵌社区具有公共性、聚合性和互动性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了立体化嵌套结构,催生出精准互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愿景”:理论层面,要深刻把握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目标向度、方法向度、内容向度;实践层面,要精准识别民族互嵌社区的场域情境,以智能技术描绘民族互嵌过程的“全景图”和“晴雨表”,通过社区制度体系的精准供给,提升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孙润海 《社区》2011,(22):15-15
江苏省泰州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明确泰州市今后5年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完善社区组织体系,深化社区民主自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维稳能力,优化社区队伍结构,健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场所办事,有机制办事”制度,提高社区保障水平,到2015年,全市80%的城市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这股社会转型强烈地冲击和解构着社区的多种功能。使得城市社区结构与功能都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严重地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水准的需要。我们认为,通过对社区功能的重构是解决社区危机,深化社区建设和促进社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功能重构的重心就是培育、壮大和完善社区服务,发育、提升和完备社区体系,重铸社区凝集力和社区归属感。而当务之急就是构建完备而有效的社区行动计划和社区发展蓝图,促进社区功能复位和重构。而武汉883就是武汉市政府为全面提高武汉市社区建设水平,努力做到社会保障到社区、城市管理到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到社区、社会服务到社区,全面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宏伟社区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发展,社区已成为居民生产、生活、学习、休闲和娱乐的重要场所,社区文化也成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较好、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意愿比较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频率也较高,同时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情况与居民的年龄、居住年限、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改善与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8.
[提要]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互嵌型社区治理的理念指向,有利于集体行动逻辑困境的纾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民族互嵌型社区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既是对新时代各种复杂形势的回应,也巩固着现代中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特性;立足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基础。“民族情深党旗红”的中华中路社区治理模式主要特点是:党建引领民族互嵌型社区品牌建设,文化共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格化管理维护社区秩序稳定。新时代民族互嵌型社区治理的长效运作可以从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治理绩效评估机制、法治运行保障机制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进程国内各民族交往更加频繁,城市民族社区治理已成为推进民族和谐,开展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沿。民族互嵌社区作为未来民族社区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组织结构理论、战略理论为基础,结合成都市武侯区开展民族互嵌社区治理的经验,构建了结构-战略-治理能力模型(S-SGC),以期从社区治理结构﹑组织战略和社区治理能力等三个方面来勾勒民族互嵌社区的治理机制。研究表明:在社区治理中,民族互嵌社区利用混搭战略,可充分整合内外资源,获得更多的跨界能力与社会认同,这将有利于提升社区的治理能力,为民族和谐、社会共同进步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泰州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明确泰州市今后5年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完善社区组织体系,深化社区民主自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维稳能力,优化社区队伍结构,健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场所办事,有机制办事制度,提高社区保障水平,到2015年,全市80%的城市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  相似文献   

11.
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主体的行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选择是理论建构和现实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基于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实践,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未来理想图景是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未来的内生型社区建设模式下,存在着党、政府、社会、市场和居民五大主体,实践中需要在有效整合社区利益的前提下,构建政府与社区间平衡与协商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间伙伴与共赢关系、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间互补与互限关系为框架的社区建设主体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周青园 《社区》2014,(34):43-43
自2011年至今我在社区工作已有1000多个日子了,通过这段时间接触,我深刻地体会到社区工作的事无巨细,以及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社区作为一个基层的居民自治组织,自体制改革后,随着社会的转型,社区居委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区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人们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后,社区居委会便成为居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组织单位,社区工作者的责任与压力也越来越大,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需接待居民办理各项业务,包括失业、灵活就业、低保、计生等业务,但我认为为居民开具各类证明是最考验社区工作者综合能力的一项业务。  相似文献   

13.
提高公众的社区参与水平和参与程度,这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效果的有效途径。为此,需要从理论视角来思考公众的社区参与必须基于社区治理的行动逻辑,需要探究公众社区参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社区教育内涵建设。如何提高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水平,提高课程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是摆在社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期“发展论坛”邀请到多年从事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工作者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吴志红 《社区》2009,(31):51-51
重庆市长寿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高了社区干部待遇和社区办公经费。一是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自然增长机制,社区专职工作者基本报酬按照全区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幅度每两年调整一次。从2009年10月1日起,城市社区书记、主任每月增加到1000元,城市社区副书记、副主任每月增加到900元,城市社区专职委员、专职工作者每月增加到800元。  相似文献   

16.
张宝珠 《社区》2004,(15):25-26
在上海市静安区,有一些专门的社区老师活跃在社区中为青少年帮困解忧。在双休日、寒暑假,社区老师为青少年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定期举办的科技节系列活动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校外大餐”的快乐;针对特困学生,社区安排了专门的社区老师配合学校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此外,对在社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国家自上而下的社区规划变迁,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组织载体和制度保障,但农民的主体性和社区的自主性依然没有被充分激发起来。文献研究发现,对社区内涵和定位认识的不同理解会产生农村社区建设是基于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还是国家行政权力向基层社会延伸两种演进脉络。以关中袁家村为例,从为何营造、营造什么、怎样营造三个层面切入,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改善民生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产、文、人、地、景”的乡村社区营造,国家规划变迁和社区自主实践相结合。指出乡村社区营造何以成功的启示是“三位一体”现代社区内涵的正确理解及其功能的准确定位,其引发的本土实践体现了国家主导和社会参与的互构效应。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11,(16):17-18
加强对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在新形势下,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繁重。他们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是否过硬直接影响社区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创新,乃至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因此,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新华 《社区》2011,(10):39-40
当前.社区干部资源短缺和社区工作任务重的矛盾日趋突出,新形势对社区干部的素质、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拓展和提高社区干部整体水平,完善社区干部知识结构,推行和强化社区干部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李劲夫 《社区》2014,(18):12-13
如何“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增强社区居民自治功能、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笔者认为必须要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不断深化社区治理服务实践,完善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带动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整体提高,夯实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