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文题设计人生如舞台,有人想做生活的主角,有人想做生活的配角,有人想做生活的编导,还有人只想做生活的观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田成浩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4-48,120
目前学界围绕轩辕名号来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认为黄帝轩辕的由来与黄帝的制作发明有关;第二,人因地名与地因人名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认为金文中的天鼋即是轩辕的观点;第四,从音韵角度出发得出的其他观点。就目前学界的整体研究来看,因观察视角广、涉及领域多,多数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4.
田成浩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4,33(6):44-48
目前学界围绕"轩辕"名号来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认为黄帝"轩辕"的由来与黄帝的制作发明有关;第二,"人因地名"与"地因人名"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认为金文中的"天鼋"即是"轩辕"的观点;第四,从音韵角度出发得出的其他观点。就目前学界的整体研究来看,因观察视角广、涉及领域多,多数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期师范教育学费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生免交学费的政策在我国并不是新事物。民国初期就建立了涵盖学费收取制度、在校待遇制度、毕业服务制度的师范教育学费制度体系,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以公费为主导、覆盖面广,权利与义务对等,毕业服务灵活。民国初期的师范教育学费制度,为我们建立和完善免费师范教育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同时也启迪我们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方。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民国时期四川社会风尚变化的四大特点,即:新风尚出现时间晚于沿海地区,呈现城乡不平衡现象;社会风尚呈现多元、多性质并存状态;新风尚变化多属外表的、浅层次的;风尚破“旧”大于“立”新。 相似文献
7.
8.
王炳中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31-138
从“民国机制”的角度考察现代游记的“社会相”,主要立足于民国历史场域与文学风貌的恰切同构:“社会相”的生成与民国时期旅行之风的兴盛、“风景”的社会化、近代交通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宪政理想与现实时局的矛盾,触发现代游记的社会关怀整体上呈现出鲜明的批判倾向;而民国疆域的破碎性,则使现代游记的“社会相”涵容着不同的空间体验和价值取向;此外,火车、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所营造的“车厢社会”,成为了游记作者管窥现实社会的“西洋镜”。 相似文献
9.
杨楹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本文主要对解释学思潮中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关于“思维方式”的研究进行一番分析。文章认为: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思维方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他们关于“理解前结构”和“成见”、“传统”的学说中。他们通过对“理解”的前提、视角、本质予以历史的说明与规定,具体地论述了“理解前结构”和“传统”、“成见”在理解、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凸现了传统、先见的地位,从而映现出了人们思维活动的内在(精神)结构,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主体思维方式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对人的理解活动、思维活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研究“思维方式”之主要特色,即在于突破思维方式研究的传统认识论框架,将这一问题的研究置于生存论的架构中,强调主体思维的历史性,予我们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11.
一提到“中国”,很多中国人都会油然而生自豪感。可是,如果你在国外,有蓝眼睛黄头发的老外跟你说他来自“中国”,可不要以为他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因为在国外,还真有地方叫“中国”. 相似文献
12.
霍彦儒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11
为研究陕西黄帝陵“国祭”地位的形成,通过分析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和检索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对黄帝陵的祭祀,分析认为,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主张可能有误,真正的黄帝故里应在泾渭流域的黄土高原;黄帝陵“国祭”地位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而形成的,是不可置疑、不可被替代的。 相似文献
13.
胡义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4):26-34
在古今黄帝及其文化研究中,从无人认真地把“黄帝都邑”与西安正式联系起来;也从无人认真地把西安之“黄帝都邑”作为陕北黄帝陵历史真实性的考古———历史学证据。随着西安杨官寨遗址(以下简称“杨址”)出土且被确认为“黄帝都邑”,以及其盛期首领即“第一届黄帝”为陕北黄帝陵的墓主,这种情况彻底改变。这不仅是黄帝及其文化研究中的质变突破,而且实际也是中国文明“探源”研究的质变突破。本文将在此前相关拙论的基础上,聚焦黄陵墓主为西安“黄帝都邑”杨官寨遗址族群盛期首领即“第一届黄帝”,从而证明杨官寨遗址是应把“黄陵祭祀”确定为“国家公祭”的考古学主要证据。 相似文献
14.
刘亚朝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民国云南地方政府对滇西土司区的治理,可用抗日战争为界划分为三个阶段:自民国建立起至抗战开始,实行“缓进”的改土归流政策;抗战时期则团结土司参加抗战,保卫边疆;抗战胜利以后,“改流”和反“改流”的矛盾斗争加剧。民国政府始终未能在滇西边区彻底废除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刘金荣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107-111
"易妻为妾"是产生于《聊斋志异》中《恒娘》篇里的特定语汇。蒲松龄对"易妻为妾"行为的描写,使《恒娘》成为反映女性嫉妒问题的小说特例。"易妻为妾"揭示了妻妾之道下的情爱心理特点,演绎了女性面对婚姻危机时的一种反攻战术,展示了古代夫、妻、妾关系的某种真实面貌。对从古至今长期存在的女性"易妻为妾"的心理和行为还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上海开设店铺的老板,尊称老开,老开的儿子名叫小开。其中开字,原来是动词开设开办之意。小开者,小老板也,少东家也,少帅也,富二代也。 相似文献
18.
明王朝通过建立儒学教育体系、改革人才选拔机制等方式,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推行儒学方略,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实现国家权力在边地永昌府的下沉、国家形象及权威在边疆民族中的树立。在长期的儒学教化下,永昌府风俗移易,诗书礼义受到推崇,人文蔚兴,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扩大深化,对国家的认同和儒家文化的认同增强,为维护边疆、民族的统一奠定思想基础。明朝在永昌府实施的儒学方略,是数千年来中国政治追求的“大一统”理想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国家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汤漫江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83-86
阅读理解是语言测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在各种测试题型中所占比重最大。对各个阶段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提高阅读能力,尤其是提高阅读解题能力和效率就等同于提高了应试能力。运用语用学原理不仅可用于分析话语或文学文本,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解题能力的捷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