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一个曾经被遮蔽与误读的“话题”,一个正逐渐被理解与重新解读的“话题”。通过对其“家”的特点、其家庭观,以及其一生的经历,尤其是抗战中在国外的爱国言行的了解,可以说林语堂对“家”对“国”都是一往情深的。在他旅居国外期间,一直是心忧国家前途,情系民族命运,以他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是第一个将英语中的Humor译成中文“幽默”的人,他是中国幽默文学的倡导者,他也是沟通中西方幽默观念的桥梁之一。“幽默”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幽默观在林语堂的艺术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分三章解读林语堂的“幽默”。第一章论述了林语堂幽默观的内涵:自由独立的思想,宽容超脱的胸怀,闲适自然的情愫。第二章论述了其幽默作为一种文学实践。第三章论述其幽默作为一种人生姿态。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林语堂幽默观的意义,林语堂的幽默达到了艺术境界、学术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吴晓 《社区》2010,(8):18-18
1967年7月9日,是幽默大师、散文家林语堂与夫人廖翠凤女士欢庆50年美满婚姻的日子。他们把结婚50周年纪念日命名为“金玉良缘”。夫妻俩都是福建人,然而。他们“穷”与“富”的家境却是天壤之别。林语堂家境贫寒,廖翠凤却是厦门鼓浪屿银行家、首富的二小姐。他俩门不当、户不对,其中的情缘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文学阵营的重要作家,林语堂、梁实秋虽就读过哈佛大学,听过白璧德的课,但他们不属于"学衡派"成员。作为基督徒的林语堂,无法接受白璧德的那种具有基督教神学色彩和崇尚文化古典主义倾向的人文主义思想,在经历了对老庄哲学、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的接受,到对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李贽童心说的吸纳,进而在"公安派"那里找到推崇"性灵"的文心,最终达成他幽默的文学语言呈现。梁实秋是胡适的弟子、朋友,也是吴宓的弟子、朋友。因此他的双重身份十分明显: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林语堂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以珍视和享受人生为核心的人生哲学,既不避世俗平民物欲,执著于现实,珍视现实生命,肯定人的欲望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又不忘文人的趣味和理想,与世俗拉开一段距离,追求自由,试图摆脱名利色权的束缚;追求美,将生活当做鉴赏的对象,企求一种闲逸、风雅、诙谐的生活情调,从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拉开了他与胡适、鲁迅甚至周作人的距离,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的"幽默"是他的一种文化选择,其散文创作中的幽默中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种文艺观,也是一种美学追求,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林语堂选择幽默的背后是一个曾经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对人充满期待的知识分子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一种精神与心灵的退守.  相似文献   

8.
徐訏详尽解读了林语堂的矛盾个性,剖析林矛盾的文化内涵,并以个性上的矛盾为视角看林语堂的为人处世。徐訏认为林语堂是一个主观的人,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林的文学创作偏重于表现主观;他看好林的散文不欣赏林的小说,并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徐訏对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有着独到认识与极高评价。徐评在林语堂研究方面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英语是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和融会的产物。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语言学家林语堂的作品中存在大量的中国英语。他的中国英语是间性文化思维的反映。因此,对他的中国英语进行整理和评析,探究其文化间性思维在翻译中的体现,能够获得更广阔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奇岛>描绘了一个乌托邦,一个以古希腊文明和中国道家文化为灵魂的智慧、快乐、闲适、风雅、自然、近情的理想共和国,同时对现代物质主义漠视和戕贼人的事实,对现代艺术、哲学及其他人文学问脱离人和歪曲人的荒谬,给予了痛快淋漓的抨击.小说要人们尊重人性,先弄清人是什么、人需要什么、人生为着什么以及什么才使人真正快乐,然后再去确定文化的目标和方向,再去确定什么是真正的社会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快乐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在启蒙运动退潮后定居美国时,提出用快乐哲学概括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快乐哲学深受西方哲学尤其是伊壁鸠鲁和尼采愉快哲学的影响,但它根植于孔老哲学等传统文化之中,并从这个源泉里吸取养分。快乐哲学有四大特征: 1.人类的一切快乐属于感觉。2.合理近情的生活理想。3.重生活艺术,反功利主义。4.聪慧的醒悟是快乐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林语堂同途殊归,究其实质,乃是他们所受地域文化、家庭影响和启蒙教育,以及承接和择取传统文化、异域文化内核存在着差异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承认中西文化各有特点,但同时又坚信,既然同为人类,其文化也必有共性."幽默"一词对于林语堂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名词的翻译.林语堂试图在中西文化中寻找到一个共同点,然后以此共同点为坐标来重新审视中西文化.他的全部幽默人生哲学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点之上.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是将西方表现主义美学引入中国的重要使臣之一 ,然而在引进、传播的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 ,他对表现主义美学的理解和译介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误读”。对此问题的研究 ,有助于更深刻、完整地了解林语堂的文艺思想观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先生在方言研究领域做出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提出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对扬雄《方言》的研究,包括《方言》的价值,《方言》的年代、材料和地名,方言分区;方音与古音研究,包括方音是考订古音的工具,提出"古有复辅音"说以及《切韵》的性质;方言形成的原因;重视西洋传教士的方言研究成果;方言研究方法论;创制方言字母。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对科学与人文问题作了系统阐述的作家.他全面剖析了当时西方人在科学文明的繁华世界中堕落了的现实,挖掘出了西方科学文化的扩展与人文精神失落的深层次原因,并探讨了科学与人文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科学与人文协调发展的两个方向,即科学思想自我完善的内在过程与科学思想得人文化这一外在力量,两者缺一不可.就后者而言,中国传统的人文主义精神意义重大.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把握当今仍然困扰我们的科学与人文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鸿铭和林语堂在严重的西方误解与歧视的历史文化情境中 ,贬斥物质文明、高扬中国精神 ,塑造了自己独特的“中国形象” ,其角度、叙述方式、结论都颇为新颖 ,文章在分析其特点上指出其特质 ,分析得到的反应批评 ,并给予了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杂文的重要作家,20世纪20年代,林语堂是"语丝派"中的"打狗急先锋",从登上文坛开始的,他的杂文就呈现出浮躁凌厉的风格.笔者试图分析林语堂的杂文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其杂文浮躁凌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人本文艺思想是其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文学艺术须以人生为本,文学艺术须以作者为本,文学艺术须以读者为本。林语堂人本文艺思想主要是林语堂大力译介、借鉴西方人本文学的结果,也是合理吸收故国文学有益成分成果的产物,是林语堂融合中西人本文艺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东吴法学院堪称近代中国一流的法学院,东吴大学也因东吴法学院而名扬天下.两者的关系比较复杂,从动态来看,大体经历了放任、支持、强化管理和脱离关系四个阶段;从静态来看,主要表现为前者对后者有较大的独立性,同时也有一定的隶属性,后者能长期有效地管理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