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作文是“情动而辞发”,而读者阅读则是“披文而人情”。怎样“披文而人情”呢?我认为阅读时要先“沉下去”,然后“浮上来”。“沉下去”就是潜心阅读探究,“浮上来”就是有所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读闲书     
雷颐 《社区》2010,(20):4-4
阅读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不论读书多少,每人都有自己的偏爱,无法强求一律。我最喜欢的,则是读“闲书”。但什么是闲书,却难以界定。我认为,凡是读对自己没有用的书,就是读“闲书”。  相似文献   

3.
周国平 《社区》2013,(26):5-5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  相似文献   

4.
我爱阅读     
我爱阅读,妈妈给我的零用钱,我都攒起来买书;每逢生日,爸爸问我要什么礼物,我总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书!”一有时间,我就钻进房间看书,因为读书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5.
夏爱华 《社区》2013,(5):12-12
“小人书”。也叫连环画。彩色的封面,内页则是黑白的插图。每幅图下面,都有简洁的文字可供阅读。它是我生活中最早的启蒙读物,陪伴我一路成长,使我童年的美丽时光无比快乐。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特别是老师要求的那种所谓“文质兼美”的命题作文,更是感到无从下手,即便开了个头,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哪里还谈得上“倾吐”二字?阅读这样的文章,不但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更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束缚。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情,感情的波澜冲击我,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发挥作用,才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个人的工作体会是:教师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将学生巧妙地引进阅读教学的情境中,  相似文献   

8.
我的老友吴光明先生的《光明行》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嘱我为之作“序”,我欣然接受了。倒不是我有什么特别写此类文章的能力,而是见到他捧出一叠厚厚的书稿,有一种急于阅读的冲动,既然阅读,自然就得谈谈自己的感受,于情于理,都不容推辞。我离开如皋20多年了,很少有机会在与他初识时那样频繁接触,但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冲淡我对他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可见,阅读对于写作是何等的重要。在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真正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朱熹继承了孟子在君子修身和为学两方面所提倡的“自得”说,并创造性地运用在审美阅读上,形成了他独特的审美阅读理论上的“自得”说。通过对朱熹审美阅读“自得”说的分析,揭示出其审美阅读“自得”说有两层含义,其一,对“本文”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要有“真识”或“真赏”,即对文本的反复吟哦讽咏;其二,在反复讽咏的基础上,“自得”作品的言外之意,即“妙悟”。在今天,朱熹的审美阅读“自得”说对人们的阅读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永前 《新天地》2011,(12):125-126
英语复习中,生词是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的重要障碍。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试题中,生词量越来越大,而且总有测试学生猜测词义能力的试题。可见,“猜”是阅读过程中识记生词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当然,“猜”本身没有什么公式可套,但“猜”却有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阮红松 《社区》2011,(11):18-18
翻开当今的一些热门报刊.经常看到一个栏目叫“悦读”.瞧着有些不顺眼。以为又是“网络造词”惹的祸。阅读了文章,就明白了,放在这类栏目里的东西,的确让人眼睛好受,脑子轻松,阅读的确成了“悦读”了。后来。我又把这个栏目移到自己主持的文学刊物.很负责的老校对以为我出现笔误.将“悦”改成“阅”,我笑着对他说,再这么落伍,  相似文献   

13.
《青春男女生.妙语》2010,(9):I0005-I0007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14.
高凯 《社区》2009,(5):16-16
我开始阅读的时间比较晚,我是九岁才上的小学。上学前我不但一个字也不认识,而且连“报名”是干什么都不知道,以为报名就是平时和小伙伴们用双手捂着嘴巴玩的“公鸡叫鸣”的游戏,以至于姐姐已经给我办完报名手续,我还嚷嚷着要“报鸣”呢!这是真事,每每想起识字前的这个笑话,就觉得脸红。  相似文献   

15.
“儿童成长的基石是什么?阅读是建筑的基础,成长的基石!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见注)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挖掘现有语文材料,挖掘儿童阅读潜力,妥帖指导,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并通过一次次精彩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陈平原 《社区》2008,(2):6-8
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是这种兼具手段与目的的阅读,并非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在《大英博物馆日记》的后记中,我引了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的故事。真希望“读书”也能到达这个境界:“吾本乘兴而行,  相似文献   

17.
“颠覆阅读”的“难以为继”,在文学史上的印证就是“江郎才尽”。对“江郎才尽”,文学史上有多种解释,此处认为,江淹是以“颠覆阅读”的手段来使自己的诗歌达到一种独特性,故意用一种怪诞或隐晦的文风,用一种奇哨怪仄的意境或修辞手段,来实现自己诗歌的新鲜感甚或冲击力,以震撼人们视觉、听觉,但这种文风难以为继,文学史告诉我们,“颠覆阅读”也是需要创新的。  相似文献   

18.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主题,《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阅读建议”、“阅读评价”等部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反复强调了朗读、诵读、默读、略读、浏览、精读等六种阅读方式。这六种阅读方式各有特点,有各自的功能和要求,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弄清这六种阅读方式的概念,正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阅读。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17,(1):18-18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以“悦读·悦心”为主题,开展遍及全区的全民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又重点开展全民阅读“云图工程”“您读书,我买单”、社区公益阅读推广等活动。其中,“悦读书房”建设是社区公益阅读推广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杨泽文 《社区》2010,(23):16-17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旅行,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探险,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飞翔,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美容,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呼吸……这些关于阅读的诸多“有人说”,从某种角度上很形象地表达了阅读对于心灵的裨益与不可或缺。而就我的感觉来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运动,它有益于保持心灵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