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君霞 《社区》2014,(16):29-29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力开展以“微笑邻里、欢乐社区”为主题的居民“最喜爱的邻里节”和“最佳创意邻里节”活动项目评选,并且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奖励社区,着力把社区“邻里节”办成群众喜爱的节日。莲都区创新“邻里节”活动主要围绕“三个结合”展开:  相似文献   

2.
朱历平 《社区》2004,(14):18-19
不知从何时起,现代都市的邻里关系日益冷漠,高楼大厦的商品房也成为现代人“老死不相往来”的蜗居。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塔山街道举办了加强居民沟通、融洽邻里关系的“邻里节”。街道通过在各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睦邻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到“邻里节”活动中来,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社区生活氛围。让邻里走到一起来 朝晖苑8幢3单元的12户居民本来互不相识,大伙进进出出,形同陌路人。“邻里节”期间,罗北社区积极组织该单元住户开展了一次“邻里节亲情茶话  相似文献   

3.
《社区》2011,(3):11-11
1.举办“邻里互助和谐家宴”活动 居委会邀请社区的低保人员、孤老、残疾人、社区居民、空巢老人、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外来务工人员、育龄妇女、独生子女等参加居委会举办的“邻里互助庆佳节,和谐家宴暖人心”活动。在和谐家宴中,社区志愿者、党员和居民一起包完了象征和谐团圆的饺子。  相似文献   

4.
近来,以“亲情社区”为理念的住宅区开发项目日渐多了起来。但感到不少冠以“亲情社区”的住宅小区主要是在刻意营造和渲染社区居民之间的亲情,即“邻里之情”的氛围。但是,就“亲情”的本意来说,恐怕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因此,笔者认为“亲情社区”首先要营造的是能够维  相似文献   

5.
张君明 《社区》2008,(22):4-4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昱东街道荷花池社区出现了不少“邻里聊吧”,居民们在聊吧里经常聚在一起、读书读报、谈天说地、唱戏哼曲、交流理财经验等,每个聊吧都有精神关爱员,针对不同对象的兴趣爱好,开展精神慰藉和集中活动。社区出现“邻里聊吧”,这是可喜的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6.
李德明 《社区》2008,(34):21-21
在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虞园社区,有一个深受居民群众称道的党员信箱,社区里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党员们就把自己的建议通过信箱转达给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有什么需要,也可以通过党员信箱反映给党组织。“党员信箱”架起了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大家园的文明共建及邻里和谐。  相似文献   

7.
殷昊  马强  唐玉磊 《社区》2012,(24):14-1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四望亭社区邻里中心门口贴的这副对联,似乎是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目前已建成的35个邻里中心的生动写照。笔者在走访途中,看到各色精彩纷呈的邻里中心,听到了广大居民的如潮赞誉。  相似文献   

8.
徐进 《社区》2009,(25):33-34
江苏省连云港市浦东街道位于老城区,很多居民在此居住了几十年,邻居之间的感情甚至超过了亲情。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社区不少老住宅陆续被拆迁,有很深感情的老邻居们也各奔东西,但是这份邻里情他们忘不了,于是有些社区便经常组织一些邻里活动,让老邻居们见面,重温邻里情。“老伙计,你还好吗,真想你啊。”  相似文献   

9.
杨玉峰 《社区》2009,(28):26-27
在深圳市南山区,有松坪山、蔚蓝海岸、文竹园、雷岭、四海、海湾等68个社区“爱心驿站”,这些爱心驿站有效整合了社区慈善资源,搭建起了一个联系邻里友谊、关爱互助的平台。“爱心驿站”消除了邻里间的“陌生”和“冷淡”,并且使帮困助弱成为居民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0.
文佳 《社区》2005,(24):22-22
“远亲不如近邻”曾是中国人崇尚的邻里观念,但随着国人居住条件的改观,那种“门对门,不相闻,同住小区陌路人”的现象开始增多,邻里关系渐趋淡化。怎样才能在日益淡漠的城市社区中重建那种“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氛围,一直是许多社区工作者关心但是又始终不得其法的问题。而在上海长宁区周家桥街道,通过探索一种新的“会所文化”,逐渐改变了居民过往的冷漠状况。到底什么是“会所文化”?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像亲子园地、交谊舞会、摄影展示、茶道茶艺等居民们乐意参与的活动,都是“会所文化”包涵的内容。不久前在上海虹桥新城举行的迎中…  相似文献   

11.
胥子婷 《社区》2010,(7):8-11
2009年11月26日,民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鼓励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食堂、浴室、文体和科教设施,支持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事实上,多年以来,“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作为社区服务的一种模式已经逐渐推开,并被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接受。在这一模式的推进过程中,从居民期待、  相似文献   

12.
李志东 《社区》2010,(25):52-52
北京市延庆县香水园街道新兴东社区多措并举促进邻里和谐,将每个单元的12个“小家”拧成一个和谐的“大家”。一是提供互动阵地,促进居民沟通。居委会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宣传栏,让居民自己办“黑板报”,居民们把家中的喜事,比如孩子上大学、社区好人好事、低碳生活小发明、居民好的建议和意见,都写到了宣传栏上。居民们讲:“有了这个互动的宣传栏,  相似文献   

13.
“110”和“120”是老百姓遇到困难时最常用的求助电话,而在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白云街道云峰社区,居民遇到困难和麻烦时,首先想到的却是一个普通的住宅电话。电话的主人是社区里一位普通居民,叫单丰美。她的电话24小时“开放”,只要居民有困难,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去帮忙,因此,她被人们称为“110大姐”。今年68岁的单丰美,是大连海藻工业公司的退休职工,退休后她曾担任过几年居委会书记和主任。社区合并调整后,因为年纪大了,她从社区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本该就此颐养天年的她,却总是闲不住。她还养成了这样一个“毛病”———每天早晚都绕社区一…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16,(18):6-6
北京市西城区在新街口街道西四北头条书香驿站启动了“家庭+”行动项目,止居民走进社区提供的“家庭汇客厅”,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引导大家开展家庭问互助式的服务,让老胡同的邻里文化在这里精彩上演。  相似文献   

15.
刘惠萍 《社区》2011,(1):51-51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为居民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提高服务效率,近期出台了《关于设立社区公益金的暂行办法》,在全区建立了“社区公益金”制度。《办法》规定,按社区每户每年10元的标准,由区、街、居按比例共同筹资建立“社区公益金”,并为每个社区设立公益金专户。  相似文献   

16.
赵杰昌  周刚 《社区》2010,(4):51-51
当你走进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团级坝社区时,你会发现各楼幢新近张贴的“贴心牌”,贴心牌上标注了所在居民小组联系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社区民警的电话、路灯维修电话、房管所管道疏通队电话以及各种应急报警电话等,让人感受到温馨的同时,又体验到了该社区在服务工作上的真诚和“贴心”。  相似文献   

17.
李鸿军 《社区》2013,(31):27-27
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社区里活跃着一支网格服务队伍,他们大多是从丹江口市近两年应届或往届大中专学生中遴选出的社区工作人员。因为天天与社区居民打交道,他们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社区格格”。他们承担民情调查、政策宣传、矛盾排查等职责,只要群众有困难、邻里有矛盾,队员们第一时间赶到解决问题。这种“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格局被老百姓欣然接受,并从中享受着网格化管理带来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03,(12)
我们二郎巷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管理工作中长期采用民情恳谈会、民事协调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四会”制度,在社区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四会”制度为社区管理工作铺了一条好路。民事协调会社区矛盾大量是邻里之间的矛盾、居民与物业单位之间的矛盾、居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社区居委会虽然不是执法部门,但可以起到协调作用。在协调过程中,切实做到居委会敢于接触矛盾,有关人员都到会,会后有人督办落实。我们认为,民事协调会是解决邻里矛盾、实现和睦相处的好方法。去年11…  相似文献   

19.
林青  徐巍  王小磊 《社区》2013,(4):45-45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华欣苑小区地处城乡接合部,人口流动性大,人员复杂,曾经一度是让人头疼的“治安洼地”。无奈之下,不少居民都另选“新家”。2012年以来,华欣苑社区改革管理体制,构建起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群众积极支持、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格局。现在的华欣苑,社区和谐,邻里和睦,30多户搬出去的居民又搬了回来。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白下区致和新村社区位于繁华的夫子庙附近,共有1600多户人家,6000多人,37幢住宅楼,100多间平房。如何帮助社区居民架起理解和沟通感情的桥梁,怎样让邻里之间更加和睦相处,让社区变成团结互助的大家庭呢?这是“社区议事园”的由来。起初社区居委会主任还在操心怎么组织社区居民议事园的内容,可没想到消息一传出,居民们就一个个拿出了自己的高招,经过集思广益,“议事园”每次确定一个主题开展讨论,每次讨论由居民推荐出“主持人”。居民们可就自己关心的家庭财产纠纷、赡养老人、邻里关系、婆媳之间、社区服务等话题自己“点题”,并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